集体教学活动现状调研报告
(2008-07-26 14:02: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幼儿教育 |
|
昌平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调研报告
前教研室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是落实《纲要》精神、推进教改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纲要》精神的落实。因此,我们在学习《纲要》的基础上,以贯彻《纲要》理念为支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幼儿教师队伍,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持为宗旨,对我区各类托幼园所集体教学活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我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工作现状: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听课、查看教案、听取或查看教师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对我区26所幼儿园,137个教学班做了调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活动反思能力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观念层面上变化较大,但在具体实践层面上,观念如何转化为教育行为存在很大困难。教师在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准确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敏锐的察觉幼儿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教育形式、方法,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反思教学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教育技能。 教学活动的突出优势: (一)教师能够依据《纲要》精神及快乐与发展的课程理念,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教育目标。 1、制定教育目标能注意整合性。 教师制定的教育目标能够考虑指向多个维度,领域内目标能够关注兴趣、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并注意将兴趣、态度等动力系统的目标放在首位;能够注意领域之间目标渗透与整合。 2、制定定教育目标能够关注幼儿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 (二)大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兴趣性。 (三)教师能够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意设计、组织动静交替的教学活动。 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考虑幼儿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幼儿创设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中师幼关系较为和谐,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教态亲切自然,与幼儿有情感交流,活动氛围轻松、愉快。 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少运用专业知识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 1、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确,选择的教学方法、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层次性、适宜性不强,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提起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师随口说出:“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而对幼儿在学习和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时有什么特点,缺少从幼儿的角度了解其内心世界,揣摩幼儿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适宜性。 教师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各方面发展应达到什么水平,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分别在哪个年龄阶段不清楚,是造成对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不能准确把握的原因。 由于教师很少关注材料本身有什么结构,暗含着什么样的教育目标,不同年龄段幼儿操作材料的特点,什么样的材料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以及幼儿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等,因此,盲目的为幼儿投放材料,无层次性、科学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不善于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反映,抓教育契机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3、教师的语言艺术性不强,教师在设计活动教案时,没有深入考虑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造成教学组织过程中指导语表达不准确;提出的问题不巧妙,不具有启发性;问题缺乏层次和递进难度,无法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组织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不清,教师活动反思浅显,有效性差。 (二)教师学科知识匮乏,缺少对学科概念的正确理解 由于幼儿园教师在校学习内容比较广泛,对每学科知识只是肤浅的了解,造成尤其是正确理解数理化学科概念、基本知识不足。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教师的学科知识匮乏体现尤为突出,选择的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教育目标不一致,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 (三)我区各园所、教师间教学水平差距明显,园所、教师个体发展不均衡。 我区各类托幼园所由于办园体制、办园规模、办园指导思想、园所整体教学水平等多种原因不近相同;教师自身素质、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不同,导致园所、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质量,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差距明显,发展不均衡。园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政府教育部门办园的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其它部门办园;园所规模较大,建园历史较长园所的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明显优于规模小,建园时间短的园所;园所业务干部专业水平差距明显,直到水平参差不齐;园所对学习新《纲要》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运用专业知识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上,如:教学观念、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反思。教学理念新、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强的教师,能够依据《纲要》精神,结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选取教学内容,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适宜性;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幼儿的兴趣需求,选取教学内容,组织生活化、自然化、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充分探索和讨论的空间,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对幼儿兴趣、经验,原有水平等方面差异的尊重,能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支持并挑战幼儿的学习,教学机制较为灵活。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偏离《纲要》要求;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了解不够,教学内容、方法不够适宜;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组织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乏清晰认识,教师活动反思浅显,有效性差。 二、解决我区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则与对策: 落实《纲要》的最终目标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念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素质的关键是“教育素质”——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想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工作目标应立足本区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动力,吸引园所、教师积极参与,开展研训结合;教研与继教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分层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我区托幼园所保教质量的提高。特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与对策: 基本原则: 1、集体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原则 培训要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确保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依据教师实际发展情况,确立业务干部组、骨干教师组与新任、转岗教师组。在全区培训过程中,既要有全体教师共同参加的培训内容,又要有教师根据自己所需选择的培训内容;既要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又要有骨干教师组与新任、转岗教师组的单独培训;既有各小组内的观摩,又有小组间的观摩。促进业务干部、骨干教师的成长,发挥业务干部、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 2、 区级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原则 以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共性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继续教育加强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区级教研选择不同活动进行教案设计,教学实践观摩研讨,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空洞的理论学习容易使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实践观摩活动能够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培训过程中将教育理论培训与实践观摩研讨相结合,在讲授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组织实践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不仅要听和看,更重要的是要想、说和做,促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观摩活动中,引导教师观察如何让幼儿积极有效的参与学习活动;如何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如何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等。在研讨中由承担观摩的教师就活动的设计理念、设计特色、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活动反思进行交流。通过提出有针对性、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引发教师们思考与研讨,澄清观点和认识,寻求解决办法,最终促使教师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 3、区级教研与园级教研相结合原则 (1)区级教研,解决教师共性问题。 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使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都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纲要》精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2)园级教研,解决教师个性问题
解决问题的对策: 1、以贯彻《纲要》理念为支撑点,以提升干部、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选择来源于教师实际需求和实践活动中的疑点、困惑问题为培训内容,调动园所、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教研员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转变角色,做落实《纲要》的学习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3、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采用三段式培训:理论学习——尝试实践——课题研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倡导融入思考的学习,以通读《纲要》;细读《纲要》查找问题;研读《纲要》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勤思、多思与反思的习惯,使教师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转变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质。 4、深化教研,转变教育行为,全面落实《纲要》新理念。以教师自评,教师间互评,教研员点评等多种形式,通过解读——参观——内化——实践——反思——提升等,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终落实《纲要》新理念。 5、开展贴近需求多层面、多维度的学习培训。以教研为途径,分别成立多层面的的教研大组:由教研员牵头,按领域分的学科教研组;由三个双一园牵头,全区各类园所参与的片教研大组;课题研究组;按队伍建设的层次分:业务园长教研组、骨干教师教研组、新任教师教研组。开展不同层次的区、片、园三级教研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充实、丰富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设计、组织和反思能力,促干部、教师专业成长。 (1)以课题研究,学片教研为纽带,横向支援和纵向引领相结合,实现园所间的广泛沟通,共性问题,共性研究,彼此支持,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2)以组班形式,将本区不同层次培养对象集中起来,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性的学习与研究。 发挥业务园长的指导作用,带动园级教研,使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技能的提高,落实在教师身上。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采用“以优带新”的培养方式,选择适宜内容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拓展学习空间,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课题研究,园所间的交流等多维度的学习培训。 6、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继续加强重点园所、重点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示范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我区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7、加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帮助教师树立反思意识,掌握反思方法,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向纵深发展。借助反思促教师不断思考实践、改进实践,感受理论与行为的融合,转变教育行为,落实《纲要》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让新《纲要》的理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 8、办好《教育文苑专刊》为园所、教师提供观摩研讨,技能比赛等展示的机会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园所发展。 新《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对教师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以贯彻《纲要》理念为支撑,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