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仙姑殿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杂文 |
千年古刹——仙姑殿
王义锋
仙姑殿坐落在仙岛湖南山下倪湾,即风景秀丽的石林公园内,前水后山,林木参天。游人举目眺望,仙姑殿象一朵圣洁的莲花,那刺破蓝天的古式圆塔,酷似莲花蓓蕾,鳞次栉比的庙宇檐角好像叠嶂的莲盘。这里山高林密,小溪潺潺,泉水叮咚。四周果树环抱,松翠竹茂,东迎旭日升紫气,西留晚霞伴佛声,南依青山迷过客,北临绿水仙岛湖,真乃地气升腾,佛光普照,一派仙境,令人神往。
相传,在很早以前,王英南山倪山下倪的山上住着一户姓何的夫妇两个,以行医为业。何家夫妇生下一个女儿名叫香姑,长得聪明伶俐。香姑从小就随父潜心学医,利用针炙和中草药为穷苦百姓治病消灾,深得民心,在兴国州一带名声远播。等到香姑长到15岁,与山下的一英俊小伙相亲相爱,意欲结为夫妻。一天,小伙子来到香姑家,同香姑到山上去采药,小伙子走在前面,突然奔来一条巨蟒,一口把小伙子吞噬了。香姑看到后悲痛不已。后来那条巨蟒又在附近吞噬了好几条人命。香姑痛下决心为民除害,并为未婚夫报仇。于是拜师习武。一年归来,她又遇到那条巨蟒,于是同巨蟒斗了三天三夜,巨蟒死了,可是香姑也累死了。当人们破开蟒腹,发现了那小伙的银项圈,刹那间,香姑和那银项圈化作一片彩云,腾空而起。当地百姓为纪念香姑功德,在香姑出生的南山上建一座寺庙,取名“仙姑殿”。说来也奇怪,仙姑殿非常灵验,人们求子得子,求财得财,真是有求必应,远近闻名。
仙姑殿由来已久,渊源流长。据仙姑殿上的石碑记载及人们流传,仙姑殿历经一千余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始建于唐朝末年(约公元900年)唐昭宗年间,宋朝末年寺院毁于战乱。至元初(公元1285年)重建。明初又寺毁僧散,直至明朝(公元1512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云游天下,来到兴国州,听说仙姑殿很灵验,于是前来拜佛,可是发现寺庙残垣断壁很是遗憾,即刻下旨命朝廷拨下银两重建此庙,建成后,武宗皇帝曾再来参拜过此庙,并留下诗文,可惜失传。不久,仙姑殿名声大增,香客络绎不绝。听说咸丰皇帝、同治皇帝也慕名来过此庙拜佛。原兴国州官承事郎刘荣八的第七代孙刘春礼部尚书,于公元1521年,回乡慈口乌岩祭祖,曾到仙姑殿拜佛,因求子应验,为仙姑殿赠白银5000两。乾隆21年(1757年),巡抚李君,求仙姑娘娘保佑爱女,如愿以遂,又发愿捐奉为仙姑殿增修配殿两间。光绪10年间,抚台大司马孙公巡视湖广,到仙姑庙内,阅匾牌宝帐,读碑文记实,对仙姑肃然起敬,公见庙宇狭小,不足敬仰之意,委托当地官员,续建禅房两间,厢房四间,山门一座,并予彩绘美化,还令其随从卫兵在庙内外空地栽植树木。民国期间,为避战乱,曾在仙姑殿里开办学堂,讲经说法。王平将军青年时代曾在这里读书,后来功成名就,走上了革命之路。革命战争年代,党的许多地下工作者曾化为寺僧,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时过境迁,只可惜,这座历经荟萃了七朝八代的闻名千年古刹,在五十年代破除迷信的浪潮中部分杰作予以拆毁,最不幸的是1971年兴修王英水库,由于居民整体搬迁,兼之年久失修,道路荒芜,此庙又彻底被毁。今人闻之,扼腕叹惜。
时逢盛世,澳门回归,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王英镇党委、政府为加速旅游业发展,再现古刹昔日风貌,由原镇党委书记刘修华为首筹集资金,于1999年7月奠基,同年12月竣工,造价五万余元,重建而成现在规模。仙姑殿的建成,凝结了党恩、乡情、民风为一体,融智慧、汗水、特色于一炉,它拉开我镇文明古迹的序幕,展现了仙岛湖旅游业的新篇章,真乃可喜可贺。
http://s1/mw690/5355183dx7b63725fca0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