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左耳旁”、“右耳旁”和“单耳旁”

标签:
教学文字汉字 |
分类: 教育教学 |
“阝”,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f。
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六书类型】字。
左耳旁,由“阜”字变形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故从左耳旁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阜【说文】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如“陵”、“陡”、“险”、“陆”、“阴”、“阳”等。“阳”,具体解释如下:
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
2、太阳;日光:向阳。
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之南)。
4、凸出的:阳文。
5、外露的;表面的:阳奉阴违。
6、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阳寿。
7、带正电的:阳极。
8、姓。
右耳旁,由“邑”字变形而来。邑的本义是国家,故从右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城市,地名相关。“邑”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国也。【正韵】都邑也。如“都”、“郊”、“邦”、“郡”、“郭”、“郑”等。
一句话归结:左阜右邑。
下示“阜”、“邑”的甲骨文:
“阝”的笔顺:共2画。第1画:“”,即“横撇弯钩”;第2画:“丨”,即“竖”。
左耳旁与右耳旁在毛笔书法中的写法有点区别:
1、左耳旁上部笔画紧凑,形体窄长。右耳旁整体比左耳旁舒展宽松,不用担心挤占左边空间。
2、左耳旁的弯钩小,与横折对齐; 右耳旁的弯钩大,可略向右突出。
3、左耳旁的竖是垂露竖;右耳旁的竖是悬针竖。
再来谈谈“双耳旁”和“单耳旁”。“阝”叫做双耳旁,“卩”叫做单耳旁。
“卩”:读音:jié 。骨与骨之相合交接瑞信,是“卩”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卩”瑞信也。
本义:古同“节”。
今用作偏旁,一般不做单字使用。常见的字有:卫、叩、印、卯、却、卵、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