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读书破万卷”

(2022-05-05 09:52:44)
标签:

教育

读书

领悟

分类: 教育教学




谈“读书破万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句出自于杜甫写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这句话的本意是:博览群书,把书反复地精读、细读,读透后在写作文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可,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得三思,再三思。

先要,理解“破”字。

“破”字怎么理解。查《新华字典》有这么些释义:1.破:碎,不完整;2.分裂;3.使损坏;4.超出;5.冲开;6.揭穿;7.花费,耗费;8.还有表鄙视的形容词。

那落实到“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应该是什么呢?

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

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

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

三曰:“识破万卷之理”。

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深刻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接着,具体说说这三“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这样,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读书人常根据实际需要,先反复阅读一部分书籍,随之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相反,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者,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抓好重点,确定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还要,正确理解“万”字。

“读书破万卷”的“万”字,不仅要取其数量多之意,还要门类也多。

苏轼有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当然,不仅仅是要求读书多,更重要的是读得细、读得精、读通透。

 

结合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理解“读书破万卷”的“破”呢?

其一,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和行动力等。在读书学习中,努力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更赋有人格的魅力,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到身心健康、独立自主、卓然自立地全面发展。高尔基曾指出:“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其二,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还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冲破故有知识的束缚,不断地使自己跨学科得以扩充。特别是要不断地充实: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数字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改变命运唯一的策略是你要变成“终身学习者”。朱熹早已告诫我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三,“破”,就是意味着不断地自我突破。

从深层次讲,“破”,就是要领悟,就是要行动,就是要创新,就是要超越。目光,注定了心灵的模式;格局,构筑了生命的命运。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如果一味把自己蜷缩在狭小世界里,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成为井底之蛙。培根有句名言:“人生的伟大目标,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归结起来,一句话:“读书破万卷”关键的关键不在于“万”,而在于“破”。

 

 

水调歌头·运河之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