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戊戌”二字

(2018-07-03 07:13:23)
标签:

教学

文字

读音

分类: 教育教学

 

 

闲聊“戊戌”二字

 

今年农历称之为“戊戌年”。但是,一般人对“戊戌”这两字,读音、字形、字义都有困难,读错、写错、用错很常见。

 

究其原因,其一是字形相近,“戊戌”二字,一个里面没一横,一个里面有一横。实际上,字形相近的还有,你看“戍”字与“戊戌”二字,字形也很相近,故而三字极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人编了一句口诀:“戌横戍点戊中空”。这样将三字的字形特征,具体地区分开来了。

可是,与“戊戌戍”这三个字的部首都是“戈”的,另有“戎”字。“戎”字也属“戈”部,再加上“—、丿”。

从“戊戌戍戎”四个字的笔顺分析,却有不同。书写时要千万注意。

“戎”的笔顺为:横、横、撇、斜钩、撇、点。

“戊”的笔顺为:横、撇、斜钩、撇、点。

“戌”的笔顺为:横、撇、横、斜钩、撇、点。

“戍”的笔顺为:横、撇、点、斜钩、撇、点。

至于四字的读音各异,更应记住:

戊,读音为:wù。

戌,读音为:x

戍,读音为:shù。

戎,读音为:róng

其二是这三字不常用。接触少了,印象不深,区分起来有难度。当然不够仔细,恐怕是主要原因。如若能搞懂这四个字的基本字义的话,可能对纠错有帮助。

“戊”的字义为:天干的第五位,用作顺序的第五。

“戌”的字义为:地支的第十一位。戌时,指晚上七点到九点。

“戍”的字义为:军队防守,组词如“卫戍、戍边”。

“戎”的字义为:武器。军队、军事,组词如“从戎、戎装”。我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汉字中,类似的情况不少,分别举例进行辨析。

“已、己、巳”三字也常常搞错。

这三字中,“已”字与“己”,比较常用。首先将这两个区分开来。已经的“已”是半出头,自己的“己”是不出头。剩下的“巳”字,则为全封口。为了区分,也有句口诀:“巳闭己开已半封”。

因为“巳”字不常用,故而读音也有困难。巳,读音为:sì,第四声。

 

“候、侯”这两字,很容易搞错,两个字只差一短竖。

从字义上辨析不难:一个是“时候”的“候”,另一个则是“诸侯”的“侯”。就字形上的区分,要记住“时候有竖,诸侯无”。这样,便于区分。

“候、侯”两个字的字音,有点差别:时候的“候”读音为:hòu,是第四声。诸侯的“侯”读音为:hóu,是第二声。问题是还有一个例外,当“侯”作为地名“闽侯”(在福建省)时,读音则为:hòu,又读第四声了。

 

“未、末”这两个字,字形相似,也很容易搞错。未来的“未”与末端的“末”两个字的字形区别在于:“未长末短莫颠倒”。

 

“日、曰”两个字,字形看似相同,实则有异。辨析时,要抓住要害:“日瘦曰肥大不同”。

 

“竟、竞”两个字的字音相同,都读jìng,第四声。字形又相近,书写起来,出错较多。辨析时,要注意:“竟然的竟有横,竞赛的竞无横”。

 

“师、帅”二字,字音与字义各异,然字形相近,区别在于“师有横帅则无”。

 

“拨、拔”这二字,常常被写错。究其原因,观察不够仔细。这两个字的第四笔有别。“拨”字的第四笔为竖折,而“拔”字的第四笔为横。

 

“靡、糜”这两个字,常常写错,究其原因,主要在读音与字义的区别上,字形的区别相对来讲,简单一些。

先从字形看:

“靡”字里面的下半部分是“非”,“糜”字里面的下半部分是“米”字。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再看一看字音:

“靡”字,有两个读音, mí(读第二声) m(读第三声)。

“糜”字,也有两个读音, mí(读第二声) méi

“靡”和“糜”的第一种读音,完全一致,“靡”和“糜”的第二种读音则各异。

还要看一看字义:

“靡”字读音为mí时,意思为 “浪费”,组词如“奢靡”;“不要”,组词如“靡费钱财”。“靡”字读音为 时,意思为 “无、没有”,组词如“靡日不思”;“倒下”,组词如“望风披靡”。

“糜”字读音为mí时,意思为 “粥”;“糜烂,烂到难以收拾”,组词如“糜烂不堪”;“浪费”,组词如“糜财妨农”;“姓”。

“糜”字读音为méi时,意思为“糜子,亦称穄子,一种谷物,跟黍子相似,但不黏。”

 

与上面提到的例子,相似的还有许多,譬如:

“折、拆、析、柝”

“题、提、缇、偍”

“磨、摩、魔”

“供、贡”

“辨、辩”

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汉字博大精深,对一般人来讲,要掌握好汉字绝非一日之功。有句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

 

闲聊“戊戌”二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说“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