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嵒”、“喦”和“嵓”

(2015-12-15 08:15:15)
标签:

汉字

字形

辨析

杂谈

分类: 散记拾遗

 

 

 

 “嵒”、“喦”和“嵓”

 

       偶尔捧读书本,有“奇特无比的李嵓”跳入眼帘。

第一反应,“嵓”这个字不识。随手取来《新华字典》查找,查来查去,查不着。很不解,再查《现代汉语词典》也不着。不甘心,查《说文解字》依旧没有。这怪了,“嵓”这字真的是“奇特无比”。

       又找来《康熙字典》(上海书局198512月第一版),在第344页查到了“嵓”,解释极简:{正字通}同上。同上?上面那个字是“嵒”字。这就是说,“嵓”同“嵒”。这时,我心里想,难道没有具体一点的解释吗?于是找来《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细细查找,在第794页找到,稍微具体一点,具体如下:

 

同“岩”。

嵓嵓 瘦削貌。《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尸骨嵓嵓鬼病侵。”

 

       这里又遇到问题,《康熙字典》里说:“嵓”同“嵒”。《辞海》里说:“嵓”同“岩”。那“嵒”与“岩”又有什么关系呢?

       继续在《辞海》里查找,在第751页找到了答案。具体是这样的:

 

嵒㈠“岩”的异体字。

㈡(yán 言)见“嵒嵒”。

嵒嵒  巍峨之貌。《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嵒嵒其映盖兮。”李善引旧注:“嵒嵒,冠貌。”

 

       到这里,应该可以搁笔了。但是,在电脑打字中发现有一个字与“嵒”极为相似。这个字是这样的“喦”。要辨析这两个字,我们放大字体来看:

 

      “嵒”,它放大后是这样的: “嵒”、“喦”和“嵓”



      “喦”,它放大后是这样的:“嵒”、“喦”和“嵓”

 

       “嵒”与“喦”,字音相同,都读:yán;字形结构相同,都是上下结构;笔画数相同,都是12画;书写的笔顺相同,都是“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竖”;笔顺编号相同,都是“251251251252”。不同的地方,就是“山”的第一笔“竖”,“嵒”字的竖没有插入“品”的中间,而“喦”字“山”的第一笔“竖”,插入了“品”的中间。从字义说看:“嵒”是“岩”的异体字;“喦”则是同“岩”。

这样,我们可以肯定,“嵒”、“喦”和“嵓”,三个字,都是“岩”的异体字。

 

       为了便于系统记忆,现将这三个字的有关资料分别进行汇总。

 

1. yán

嵒字骨刻文演变:“嵒”、“喦”和“嵓”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2月版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口部。首笔画:3 总笔画:12

笔顺: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竖

笔顺编号:251251251252

 

基本解释:

的异体字。

②(yán言)见嵒嵒。嵒嵒,巍峨之貌。《文选·张衡 思玄赋 》:冠嵒嵒其映盖兮。李善引旧注:嵒嵒,冠貌。

 

2. yán

喦字的字源演变:“嵒”、“喦”和“嵓”

喦字字形对比:“嵒”、“喦”和“嵓”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口部。首笔画:3 总笔画:12

笔顺: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竖折竖

笔顺编号:251251251252

 

基本解释:

同“岩”。

 

3. yán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山部。首笔画:3 总笔画:12

笔顺:竖折竖竖折横竖折横竖折横

笔顺编号:252251251251

 

基本解释:

古同“岩”。

意同“严”,严实。

 

       绕了一大圈,还是同一个字,但是值得,因为把来龙去脉搞清了。

 

  “嵒”、“喦”和“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谈“随和”
后一篇:怀念毛主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