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后在辽宁卫视的两档新闻节目里看见了同一个宣传报道,说的是沈阳的一个敬业的女公交车司机。新闻应该基本是真实的,那个女同志也委实可敬,但是看了之后总觉得不对劲,尤其是看到最后新闻里大大将沈阳的公交褒奖一番那段,有点恶心。
前几天去沈阳,可能是运气不好,坐得几趟公交简直令人发指,破烂些也还罢了,居然通通不报站名!害得我不停地问周围的乘客,沈阳人民很热情,每次询问都能得到很多人的回复,只是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让我既感动又郁闷。我上下车的站点并不荒僻,基本都是沈阳最重要的几个,但每次都是同样的感受,想来这座城市的公交的全貌也并不如新闻里说得那么光鲜。
《世说新语·方正》里有一则故事,和我本家前辈王献之有关,说的是当他老人家年轻时对一项不谙熟的事情发表看法时,旁边的人评价说:“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意思是说拿管子去看豹,虽然也能看见真的豹子,但是看到的只是豹子身上的斑点,而不是整只豹的全貌。这则典故可以颠覆很多观念的,比如眼见即为实的观念,比如举一能反三的规律。
这条新闻就是一块斑点,我们的媒体就是一根管子,社会真实的图景是一只豹子。
条件所限,我们往往只能通过管子去看豹,可可供选择的管子里,绝大多数都是细细的,我们一眼看过去,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常常只是一块斑点而已。有时候这块斑点真是豹子自己长出来的,有时候这块斑点是别有用心的人纹上去的,有时候这块斑点是皮肤的病变,有时候这块斑点是偶然的污渍······我们总是喜欢围绕斑点的真伪、美丑争执,却忽略了其实无论如何一块斑终究只是一块斑,不是一只豹。
我想多找几根粗点的管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