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北仑全明星赛的南北双方队员名单时我很是震惊了一下:双方首发的十名队员中来自九支球队而且清一色中国人,更震惊的是替补席上一共只有四名外援!随后我连忙上CBA的官网查询,果然,之前一直忽视了这条规定——南方明星队或北方明星队首发阵容中外援的名额最多不超过2个。
就算北仑所在的宁波历来是八一队的“根据地”,也犯不上在全明星这种性质的比赛里搞国籍“歧视”。也许是篮协看着我们自己人这大半个赛季被外国朋友压制得太狠了,所以在全明星上给中国篮球人找回些面子?否则我实在是想不通这个很适合外援的平台为什么只给他们留了一条门缝。而且,我们也很遗憾地发现哈里斯没有入选,斯奈德没有入选,图科没有入选,本森也没有入选……
按照CBA的官方说法,首发阵容是“球迷投票选择”的,替补阵容则是“南北明星队教练员和助理教练员推荐产生”;按照我个人阴暗的揣测,全部阵容都是篮管中心和各俱乐部利益之间博弈的产物,这样的结果对谁都好交待:联赛培养出的“全明星”有八成都是“自己人”,最受球迷拥戴的十个人全是Made
In China,一共有十三支球队拥有自己的中国“全明星”。
常规赛的时候,国内球员需要得到更多的锻炼,可是政策上还是放任大家把外援用到极致;表演赛的时候,球迷们需要得到更激烈的视觉享受,可是政策上居然又回过头来限制……当得分榜前十名全为外援,而“全明星赛”首发十个人又全是国人时,这种反差已经足够称得上是“黑色幽默”了,可是我们笑得出来么?
不管今年CBA的全明星赛有多好看,我都会感到自己被剥夺了看一场本该更加精彩的比赛的权利。
(以上刊于今日《体坛周报》B15版)
又:
承《体坛周报》的编辑抬爱,本文在今天《体坛》的B15版刊出了,旁边的B14版就是关于正版的关于本次CBA全明星赛的消息和评论,在《全明星,你在开玩笑吗?!》一文里,我们看到了篮协一位主任的解释:
“首发是球迷来定,这毫无疑问。替补阵容是由教练推荐,我们再根据一些原则进行讨论修改,”而且“都是按标准来进行修改的。”
——早干什么去了?从来没听说过结果出来之后再补充标准的,我们怎么知道篮协不是根据结果而后来“制造”的标准?或者说那还要教练推荐干什么?反正教练推荐的人如果不如篮协的法眼也会以各种“标准”给删掉。
就算我们相信主任,他们的标准都是预先定下来的,可是标准本身也足够可笑了:
标准一:“鼓励后起之秀”
——这也是张学文和刘久龙等年轻球员能进入名单的原因,可是我实在觉得这不是对“后起之秀”的鼓励,而是一种摧残,虽然在国内年轻球员里他们也许还算是不错的,但是无论如何和其它名副其实的“全明星”(胡雪峰、王治郅、朱芳雨、巴特尔等等)相比他们差得都挺远,让他们参加这样的比赛就是在拔苗助长,他们不是当年的姚明、易建联,篮协在选择他们的时候没想到随之而来的争议么?这些对年轻球员有什么好处?
标准二:“本赛季遭受过处罚的队员,原则上不予录选。”
——在目前的国情下,这条还说得过去,但是考虑到这条解释是事后说的,我怀疑这是篮协在给刘炜一个体面的“掩护”,其实没什么,即便没有被处罚,输给胡雪峰和吕晓明也绝对不丢人。科比当年如果打得是CBA是不是也得被忽视呢?
标准三:“在考虑教练推荐的同时,也根据球迷投票的情况来修改名单。”同时这位篮协领导还补充说明一些强力外援之所以落选,是考虑到了可能常规赛结束后一些外援就走了,所以要把机会多留给那些进季后赛可能比较大的球队外援。
——球迷投票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其实只有篮协的人才能知道大家的真实票数。但是因为怕外援赛季结束后就走了,所以不把名额多给他们就有点没底气了,同时这也说明了全明星的安排时间是多么不合理。而更关键的是主任说“要把机会多留给那些进季后赛可能性比较大的球队的外援”,天啊,篮协什么时候还干起了预测的勾当?我不是阴谋家,但是我仍然注意到了“全明星”里面有广厦的怀特而没有陕西的本森,广厦和陕西的胜率是一样的啊!篮协凭什么推测广厦比陕西更有可能进季后赛?再考虑本森比怀特更强势的表现,篮协很可能“断定”陕西出局了——再往下说就太恐怖了。同样,外援名单里有山西队的奥德捷而没有东莞的哈里斯,要知道东莞现在的排名还在山西之上啊,再联想下昨天那场加时前罚下辽宁五个人(山西被罚下的人都是加时赛里)的比赛,篮协是不是在暗示我们山西队已经被“内定”进季后赛?
当然我还是愿意相信篮协的清白,只是以后这样的错误还是少犯为好,“标准”多了固然进退自如,但公信力也大大失去了。
推荐一篇文章,刊于近日《体坛周报》B14版的《伪全明星》,作者叫袁静静,从打印其名字的方式来看,可能不是《体坛》的记者或编辑,不过笔锋还是大大的好。
这是新浪的转载版http://sports.sina.com.cn/cba/2009-03-09/10454260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