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憾大星陨,再无梁羽生

标签:
梁羽生武侠逝世杂谈 |
分类: 悲言逝者 |
梁羽生老走了,中国武侠小说失去了一位宗师。
梁羽生老人去世快有十天了,现在还有些失落,不光为大星的陨落。
我看武侠小说的经历和大多武侠迷没什么不同:从金庸、古龙、梁羽生看起,一路看到温瑞安、卧龙生、李凉的书,再往下便去看柳残阳,然后看到小椴、时未寒他们······最后又看回金庸、古龙、梁羽生。总的感慨就是大家究竟是大家,中国武侠小说,金、古、梁的地位一时还没有人能取代。我挺喜欢看电子书,但是电子书的网站上现在武侠类的作品我看都不会看——好的都已经下载了,别人的,还真就看不下去。
有王、宫、李、郑四家以及还珠楼主那些现代文学史上的武侠小说作家在前,金、古、梁等人的作品被称为“新武侠”,而梁羽生先生正是“新武侠”的开山鼻祖。作为一个“80后”我一直很神往当年梁羽生先生和金庸先生在香港各报连载小说的日子,二十余年间这两位写出了太多好的武侠作品,堪称一时瑜亮。和金庸先生相比,我觉得梁羽生先生作品里的书生气更重些,比如小说的回目名,梁羽生作品中往往极为考究,随便找来几个便可以作为范例:
牧野流星,碧血金戈千古恨;冰河洗剑,青蓑铁马一生愁。
冰雪仙姿长歌消侠气,风雷手笔一画卷河山
生死茫茫,侠骨柔情埋翰海;恩仇了了,英雄儿女隐天山。
为谁幽怨为谁苦,各自相思各自伤。
剑闯名山 红颜觅知己,霞辉幽谷 白发换青丝······
这样的文字其实并不比一些诗人逊色了。与之相比文人气质同样很重的金庸先生,就少有这样精当的回目了: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回目也是两句七言诗,但却并不对仗;《鹿鼎记》的回目都是从其先人的诗中取的;《倚天屠龙记》都是普通七言的句子——梁老的书中几乎看不见此类情况(金作《天龙八部》还比较考究)。尽管这样的文人气可能局限自己作品的进一步发挥,但是梁老始终没有摒弃这种风骨,这点相当难得。
梁羽生先生更值得我们尊敬的是他的作品都保持相当高的水准,有人批评梁羽生的书“缺乏新意”,有人批评梁羽生的书“有些天真”,但是很少有人批评梁羽生“敷衍”。 梁羽生一生写武侠二十九年,成书三十五部,计一百六十余册,逾千万字,我认为这都是一个写家的极限了,虽然梁羽生的三十几部书不像金庸十五部小说本本经典,不过其中绝没有为了骗取稿费的而草就的作品,也没有打着自己的旗号请人捉刀的行径。其实我看《萍踪侠影录》、《冰川天女传》、《联剑风云录》、《风雷震九州》、《牧野流星》等作品时,都能感觉到梁老限于自己的风格,套路比较单一,但是这种单一是充满诚意的单一,梁羽生的书里只能看见相同的风骨,绝没有雷同的情节。
有人这么评价金古梁三人的武侠:“梁羽生笔下的都是‘仙’,古龙笔下的都是‘妖’,金庸笔下的都是‘人’。”这句话或有偏颇却也不无恰当——金庸先生的人物很完整,更像活生生的人;古龙的人物性格很简单,但是在他这样很有“鬼才”的人笔下确实非常鲜明,也容易让人记住;梁作中的人物比起别家总是多了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却少了丰满的人物性格特点。其实梁羽生的作品营造的也是一种意境,只是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愿意静下心来读梁的人太少了。现在武侠界金庸、古龙的位置都在梁羽生老的前面,金庸的地位无可撼动,但是若干年后重新评价古龙和梁羽生,很可能他们两个的位置要颠倒一下。
时候不早了,沉睡前读读《白发魔女传》吧!
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