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泾县 宣纸的故乡

(2008-10-30 10:27:20)
标签:

参观

宣纸

文化园

分类: 参观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宣纸居于文房四宝之首。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有着“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其寿命可达1050年以上。宣纸也因此与书画家血脉相连,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无不珍爱喜用。“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郭沫若先生曾这般盛赞宣纸。

    宣纸的种类繁多,按料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有几十个品种、规格,另有品种繁多的加工纸(熟宣)以及宣纸制品如册页、扇面等。宣纸品牌很多,尤以“红星”牌为最。

    宣纸文化园,位于宣纸之乡泾县乌溪。10月中旬,有机会参观泾县宣纸文化园,看到了宣纸的制作过程。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导游介绍,宣纸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因此选在深山之间。泾县乌溪混浊度为零,而且温度很低,用这种水生产出来的宣纸才“白如雪、绵如帛”。

    宣纸的高品质主要取决于独特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宣纸的原材料为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青檀是安徽独有的一种灌木,长到3年才碗口粗,需要截断后,生发出无数纸条,再长3年后,作为原料被砍掉。好的宣纸是熟皮做出来的,即连树干一起蒸煮后做成,高温中去掉了树皮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质,做出来的纸张有韧性、吸水均匀,寿命很长。

    原料被收割以后经过蒸煮、踏洗、石灰浸渍等反反复复几十道工序,再由工人师傅搬运上山进行摊晒。我们看到,宣纸文化园对面的山上就摊晒着大片的檀皮和稻草。摊晒是一项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耗力且耗时,居然要摊晒一年多之久!通过风吹、日晒、雨淋、雷电等自然现象反复作用,使原料自然漂白,可以说宣纸是“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在一年多的时间中,檀皮和稻草中易氧化的物质已去除,植物纤维钝化,这样利于延长成品纸的寿命。摊晒还要经过翻摊,即运下蒸煮再运上摊晒,循环两到三次方可。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青檀树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当地产的沙田稻草放在山坡上日晒雨淋一年之久进行自然漂白。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石碾

    在第一个参观点碓房,我们看到了现代生活中难得一见的舂碓和石碾。石碾用来碾草,通过碓头的敲打撞击将檀皮的纤维打碎,这是以前造纸所用的工具。檀皮经过一两千次的敲打且由师傅不停翻边后形成一块长条,宣纸的生产因此有“千锤百炼”之说。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其实碓打并不是第一道工序。燎草和燎皮收下来以后首先要洗涤,洗好后用木榨板将水份榨干,再送到皮草选捡房由选捡女工进行挑选,剔除不合格的老皮。在选捡房,我们看到一位女工正在仔细挑选皮草料。经过选捡的皮草料才能送到碓房进行碓打。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经过人工的精细筛选,好的草料做成上好的书画纸,剩下的次料也不浪费,最后做成宣纸的外包装。做到真正的节约材料不浪费。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切皮是碓打的下一道工序,即将碓好的长条皮料切成小块。切皮不仅需要力气,还得有一定的技巧。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切皮之后进入踏料工序,师傅一只脚顺着缸的一边不停地踩踏刚切好的皮料,以使纤维完全融合,这与和面道理相似。踏料大约经过二、三十分钟的时间。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踏料之后再捣洗,就是把和好的料装进大布袋里再放入水池中捣,通过布袋的细缝把一些杂质、灰尘等过滤掉。这道工序也需二、三十分钟时间。捣洗结束后,布袋里剩下的就是洁白的纸浆了。至此整个制浆过程才算结束。

    捞纸是制浆的下一道工序。进入捞纸车间,我们终于见到了宣纸,但这并不是最后的成品,而是湿淋淋的纸,还需要烘烤。捞纸车间砌着好几个青石板水槽,槽边几位师傅正忙碌着,他们两人一组,抬着竹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两下,一张宣纸便被他们捞了起来,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导游介绍,水槽内是师傅们按照一定的配比度配好搅匀的纸浆。捞纸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最起码要学三到五年时间,还得有相当的悟性,一张宣纸的厚薄与纤维分布是否均匀全凭两位师傅的手上功夫和默契配合。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这就是最关键的捞纸了,要掌握厚薄均匀,有严格的规定动作,所以都是老师傅和新人配合。放满纸浆的捞槽前,两个师傅站在两头用长方形的竹帘侧着往槽中浸下去,随即挑出,掀起帘子,一整张宣纸便落在纸架上,整个过程只有10多秒。宣纸薄厚全在这一浸一挑之间。正在捞纸的一位师傅说,槽中乌溪水相当凉,等到数九寒冬苦不堪言。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像豆腐一样细腻洁白湿淋淋的宣纸

    捞纸的工具有帘床、纸帘、帘尺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纸帘。捞顶级宣纸“古艺宣”的纸帘和其它的纸帘不同,上面有两条汉龙的图案,所以“古艺宣”上有两条汉龙的水印,这是其防伪标记。捞纸车间的隔壁便是纸帘制作车间,纸帘的手工制作正在进行。导游介绍,纸帘的原材料是苦竹,苦竹砍下后经过破篾、抽丝、编织、涂漆等几道工序的全手工操作才可制成纸帘,一张纸帘的制作工期甚至长达半年之久。大家不胜唏嘘,十分好奇。看了导游的演示,好几位代表还动手体验了抽丝。

    纸帘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宣纸的产成品质量。纸帘的制作原料也与泾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泾县及周边一些地区产一种苦竹,长者可达二丈有余,这种苦竹,笋苦涩不能食用,但是竹纹的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易于剖成竹篾。用此竹涂土漆制成的竹帘是捞纸的必备工具--纸帘。它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捞纸用帘的编织好坏能决定宣纸质量的优劣,而一些特色品种首先从编帘就开始了:如罗纹、龟纹、单丝路、双丝路以及水印纸。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这是捞纸帘的制作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压榨掉水分的宣纸

    走进晒纸车间,热浪扑面,我们仿佛从凉爽的秋季一下跌进了酷暑,有明显被烘烤的感觉。原来,“晒纸”其实是“烘纸”。晒纸车间的中间是石灰排,排面由石灰加上墨液用铜镜人工打磨过,排里烧着煤。捞出的宣纸经过压榨、烘干、浇水浸湿后送到这儿来由晒纸师傅一张张揭下来,再用天然松针刷把它们刷上排面烘干。工作的师傅们被热浪烘烤着,他们赤膊上阵,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在他们中显得特别柔顺,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在泾县,“有两把刷子”(形容一个人颇有能耐)之说便源于晒纸。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薄如蝉翼

    晒纸车间干活的师傅们却有着和捞纸师傅截然相反的感受。工人们要把捞出后初步挤干水分的宣纸一张张贴到滚烫的10米长的纸墙上炕。由于挤过水的宣纸就像豆腐皮一样薄,师傅们揭纸的速度要相当快。我们在晒纸房中呆了一小会儿就感觉热了,而工人们则是终年赤膊的。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焙垅烤干做成宣纸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经过“水深火热”的捞纸和晒纸之后,终于到了最后一道工序———剪纸。“剪”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检验,二是裁剪。经检验合格的宣纸由女工用特制的大剪刀进行裁剪。宣纸的计量单位也因此为“刀”。以前一剪刀要剪100张宣纸,现在根据纸张厚薄定为50张或100张一剪。

    检纸在宣纸传统技艺中俗称“剪纸”,是宣纸生产工艺“捞、晒、剪”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一张张国宝宣纸,在检纸工手中要反复多次检查,看上去简单的看纸检验,实则技术要领十分深奥,一位技术过硬的剪纸工,要检纸的过程中,不但能发现瑕疵,而且知道瑕疵产生在哪个工段,这就是“剪纸的师傅,捞纸的匠”的来历。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检纸

    在一片耀眼的白色中,检纸师傅要以极快的速度发现纸面上最细小的空洞和破损,这些有瑕疵的宣纸将重新回到纸浆槽中。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剪纸工手操“天下第一剪”在剪去纸的毛边。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成品《乾隆贡宣》每100张售价达12900元人民币。

美丽的泾县 <wbr>宣纸的故乡

包装好的《乾隆贡宣》。

    一个多小时的观摩是短暂的,但宣纸古老制作技艺的精湛由此已见一斑,我们一行都赞叹不已。

 

相关链接:

安徽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培训总结

泾县昌桥中学听课          安徽英特尔®未来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

学科教师培训对策和设计   英特尔®未来教育省级主讲教师培训总结

六安市培训总结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泾… 关于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征文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