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尚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一、死后方生的哲学家
尼采是一位死后方生的哲学家,我在一本介绍尼采的书中看到,他说自己的思想要在2003年时才能受到重视,不过他还是低估了自己的能量。事实上,在尼采死后的不久,他的思想就开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思想还“幸运”地得到了纳粹领袖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青睐,经过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利用,尼采的思想甚至成为了罪恶的力量之源。显然,这是对尼采哲学思想的误读和侮辱,这时的尼采已经成为了傀儡。不过,正如纳粹只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段刺耳的小插曲一样,被纳粹利用的尼采很快就被解放出来,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影响。
不过,我觉得尼采被纳粹利用的这个情况也值得思考,为什么纳粹会选中尼采,尼采哲学到底和纳粹思想有没有什么近似的东西呢?其实,如果断章取义的话,尼采中的很多思想是容易被误读的,其中,尤其是超人哲学思想,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贵族思想,在尼采看来,哲学就应该高贵的,这大概和他在骨子里的贵族情结有关。在这篇文章里,我就重点来谈一谈对于超人哲学的一些理解和其现实意义。
二、超人哲学
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对于超人哲学本身,我不想去把一些各种论文中所说的那些概念直接就拿过来,我就先谈一谈自己在读《查拉图斯特拉》时的一些感受。
我真正读尼采就是从上了陈老师的这门课开始,上完第一节课就去买了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过说来惭愧,买完之后只是断断续续的读,直到现在也没读完。不过,书中的一些关于精神三境界、关于国家、关于小人(市场之蝇)等等的思想阐述,都令我感触很深。我自己也觉得,大概他关于战争和战士的论述,如“你们说是好的动机使战争神圣化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是好的战争使动机神圣化了。战争和勇气可以比慈善做出更伟大的事情,所以,是你们的勇敢,而不是你们的慈悲,救了许多受难者。”这种战争观恐怕肯定会让希特勒眼前一亮,所以,稍加“完善”和改造之后,纳粹就披上了尼采的外衣。
在这本书里,我刚刚开始读开始的部分,就和尼采的超人学说邂逅了。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查拉图斯特拉第一次下山(到他背着被走软索者的尸体上山)就把他两个主要思想观点表达出来了,只不过还没有展开阐释。比如下山时遇到的智者,查拉图斯特拉就说了上帝已经死了;而在广场上的演讲就提出了他的超人学说,而且也针对市民的“骄傲”提出了和超人相对的最后的人(末人)。
引起我注意的是,在书的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一个越过走软索者的小丑的形象,这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显然,从书中查拉图斯特拉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小丑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相比之下,查拉图斯特拉更同情那个走软索者,而且把虽然已经是死人的他作为了自己的第一个同伴,那么越过这个走软索者的小丑代表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毕竟我还没有很好的把书读完,我还会结合全书的内容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2、上帝死了
在谈尼采的超人哲学之前,一个不能不说的问题就是尼采宣称“上帝死了”,或者说,这个问题也是超人哲学的一部分。
“上帝死了”正是超人哲学的前提。上帝不死,超人就无法存在,而上帝死了,人类就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尼采看来,上帝本身就是有人创造的,“是人类的作品与人造的疯狂”。基督教利用上帝和这样的奴隶道德来麻痹群众,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彼岸,而尼采所要批判的正是这样的观念,他要宣告上帝的死亡,要宣扬大地的力量,要人们抛弃彼岸,把希望放在人类本身。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样之外,我理解上帝和超人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虽然上帝和超人都是一种信仰,但是,上帝是永远不可超越的,是高高在上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上帝是“圣化了的精神”,而超人正是不断的超越,而且超越的不是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恰恰是人类自己,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肯定。
3、超人哲学思想
对于超人哲学,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激昂的说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这里的“大地”是相对于“上帝”而言的,“大地的意义”也就是尘世的意义,这是对于人的生命和自我的肯定。超人的力量来自大地,超人就是要超越人类,逾越一切、重估一切,为自己、自然和社会立法。
尼采提出了三种精神境界,分别是骆驼、狮子和孩子;我在人民大学张志伟先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上看到了他是这样介绍尼采的精神三境界的,分别是“你应”、“我要”和“我是”。我理解这两种尼采对精神境界三个层次的阐述是相通的,骆驼就是“你应”,即无条件服从,比如基督教就是这样来要求群众的;狮子就是“我要”,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孩子就是“我是”,这是一种“古希腊主神的境界”,我理解就是没有拘束的为天地的一切立法,用个可能不恰当的广告语说就是“说什么就是什么”。超人正是达到了“我是”这一境界。正如《西方哲学史》中指出的那样,“超人是无法界定的,超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对一切价值的重估上,体现在他不断的自我超越上。超人不是‘什么’,超人‘是’。”
三、超人哲学的现实意义
对于尼采的超人哲学,其现实意义是很大的。我非常认同雅斯贝尔斯对说的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颤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价出来。其实我觉得颤栗的不仅仅是西方哲学,而是整个世界。下面我就从自己的理解来谈一谈尼采的超人哲学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当然,尼采的超人哲学有其局限和不合理之处,不过在这里,我主要谈的是其对于我们的积极意义。
1、超越自我
尼采笔下的这个超人的英文不是电影里的那个“superman”,而是“overman”,所以尼采所说的超人中的“超”不是超级,而是超越,这个超越其实就是超人哲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超人要超越人类,要超越自己。
我理解,尼采的超人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方向,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仰。超越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状态,超人也永远不会僵化,甚至我觉得可以说,超人也是一种状态,什么时候超人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觉得自己已经是万能的,而且不可再超越的时候,那么超人就死了,上帝就又复生了。
其实通过看尼采的超人哲学,我们抛开其他意义不论,就可以把超越自我看做是一种人的基本属性,人永远都不能满足现状,安于现状,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的、反复的完成对自我超越的过程。当尼采不得不停止超越的时候,他已经失去理智了,所以,有很多人都把1889年作为尼采人生的终结。同样,当我们作为人在还可以超越,而却主动停止超越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对人的属性的自杀。
2、保持生命的张力
“张力”这个词我不知道用的是否准确,本来写的是“活力”,但总感觉“活力”这个词似乎不足以表达尼采超人哲学的那种激情。
尼采本市就是一位始终保持着生命张力的哲学家,他的批判锋芒和超越精神始终不曾消退。尼采精通语言学,喜爱音乐,具有诗人的语言和气质,这些都体现在他的哲学著作里,不难想象,他的著作永远都充满着力量和爆发力。
很多人都说尼采是悲剧的哲学家,但是他绝对不是悲观的哲学家,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尼采批判的就是在基督教衰颓的道德观念下产生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虽然尼采也可以说是虚无主义的哲学家,但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虚无主义有双重意义:消极的和积极的。前者可视为叔本华的归宿,而后者则是尼采的目标。尼采正是把人的生命理解为“一种冲动、冲创和创造力”,而我的理解,这就是生命的张力。而这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有些颓废的社会和世界,应该是一剂酷烈的良药。
3、做精神的贵族
尼采有着深深的贵族情结,这一点无论是从他的生活还是他的作品中都有很充分的体现。我觉得他的哲学思想也是一种贵族的哲学思想。虽然他一生并不富裕,不是真正的贵族,但他始终都是精神的贵族。
贵族这个词我觉得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而尤其是对于我们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做一个精神贵族应该是个好事。精神贵族不同于物质上的贵族,不需要丰厚的外在的物质条件,需要的是自己的精神和思考。在现在这个充斥着通俗文化的时代,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不能被通俗文化所侵蚀,可以抱着旁观的态度去观赏,可以理解,但不能沉溺,因为在精神上的沦陷比在物质上的缺失更可怕,用句中国大文豪苏东坡的话说就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以看到,在做精神贵族的问题上,中国文学家和西方哲学家是相通的。
主要参考书目: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尼采著 王常柱编译 北京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商务出版社
2011年版
《理性与存在》
(德)雅斯贝尔斯 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