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粉考”之其它
紫粉
紫粉,也是一种用来敷面的妆粉,只是粉色呈微微的淡紫色。晋崔豹《古今注》卷下中载有:“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至于巧笑如何想出以紫粉拂面,根据现代化妆的经验来看,黄脸者,多以紫粉打底,以掩盖其黄,这是化妆师的基本常识。由此推论,或许段巧笑正是此妙方的创始人呢!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
作紫粉法:
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和合均调。取落葵子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令干。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就是用我们上一篇所介绍的白米粉英三分,胡粉一分,和合均调。取落葵子(《本草纲目·菜部》卷二十七中载:落葵…俗名胭脂菜…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傅面为假色。)熟蒸,用纱布绞出其汁液,和入粉内,在太阳下晒干,就做成了。若觉得颜色不够浓,便增加汁液的比重即可。
《本草纲目》中亦载:
“落葵,悦泽人面。可作面脂。取子蒸过,烈日中暴干,挼去皮,取仁细研,和白蜜涂面,鲜华立见。”
可见这种紫粉还兼具护肤的功效。
珠粉(宫粉)
清代妇女则喜爱用珍珠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妆粉,称为“珠粉”。《本草纲目·介部》卷四十六中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可见,珍珠粉对皮肤是很有保养作用的。清黄鸾来《古镜歌》中曾云:“函香应将玉水洗,袭衣还思珠粉拭。”就连皇后化妆用的香粉,也是掺入珍珠粉的。近人徐珂在《清稗类钞·服饰》中便记载有:“孝钦后好妆饰,化妆品之香粉,取素粉和珠屑、艳色以和之,曰娇蝶粉,即世所谓宫粉是也。”
身为万人之上的慈禧太后不仅用珍珠粉傅面,还要服用珍珠粉以养颜。据记载她每十日服用珍珠粉一次,服时用银质的小勺,以温茶送下,这样可以使其皮肤十分柔滑有光。而且服时要有定量,每两次之间,要相隔一段日期,功效更好。
珍珠粉
明代妇女喜用一种由紫茉莉的花种提炼而成的妆粉,称为“珍珠粉”。其多用于春夏之季。明秦征兰在《天启宫词》中曾云:“玉簪香粉蒸初熟,藏却珍珠待暖风。”诗下注曰:“宫眷饰面,收紫茉莉实,捣取其仁蒸熟用之,谓之珍珠粉。秋日,玉簪花发蕊,剪去其蒂如小瓶,然实以民间所用胡粉蒸熟用之,谓之玉簪粉。至立春仍用珍珠粉,盖珍珠遇西风易燥而玉簪过冬无香也。此方乃张后从民间传入。”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对此也曾有生动明确的记载。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平儿含冤受屈,被宝玉劝到怡红院,安慰一番后,劝其理妆,“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磁盒子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说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涩滞。”
干粉
以滑石制成的妇女妆粉。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盖七星岩内外纯是白石,……最白者妇女以之傅面,名为‘干粉’。与惠州画眉石、始兴石墨,皆闺阁所需。”
水银粉
又名汞粉、轻粉、峭粉、腻粉。《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载:“轻言其质,峭言其状,腻言其性。昔萧史与秦穆公炼飞云丹,第一转乃轻粉,即此。”升炼轻粉的方法,此书中亦有记载: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卷九
升炼轻粉法:
“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生粉八钱”
可见,此粉以水银为主料,《本草》中载:“水银乃至阴毒物。”故此粉固然雪白轻腻,但和铅粉一样,不宜独用,多用,适量用则可治风疮瘙痒,水肿鼓胀,毒疮。在唐代《外台秘要》(注五)卷三十二中也详细介绍了两种水银霜的制法,分别为“千金翼飞水银霜法”和“崔氏造水银霜法”。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十二
《千金翼》飞水银霜法。
水银一斤
朴消八两
大醋半斤 黄矾十两
锡二十两,成炼三遍者 玄精六两 盐花三斤
右七味,先炼锡讫,又温水银令热,乃投锡中,又捣玄精、黄矾令细,以绢下之,又捣锡令碎,以盐花并玄精等合和,以醋拌令湿,以盐花一斤藉底,乃布药令平,以朴消盖上讫,以盆盖合,以盐灰为泥,泥缝际,干之,微火三日,武火四日,凡七日,去火一日开之,扫取极须勤心守,勿使须臾间懈慢则大失矣。出第五卷中。
崔氏造水银霜法。
水银
石硫黄
伏龙肝各十两,细研
盐花一两,盐末是也
右四味,以水银别铛熬,石硫黄碎如豆,并别铛熬之,良久水银当热,石硫黄消成水,即并于一铛中和之,宜急倾并,并不急即两物不相入,并讫下火,急搅不得停手,若停手即水银别在一边,石硫黄如灰死亦别在一处。搅之良久,硫黄成灰,不见水银,即与伏龙肝,和搅令调,并和盐末搅之令相得,别取盐末罗于铛中,令遍底厚一分许,乃罗硫黄、伏龙肝、盐末等于铛中,如覆蒸饼,勿令全遍底,罗讫乃别罗盐末覆之,亦厚一分许,即以盆覆铛,以灰盐和土作泥,涂其缝,勿令干裂,裂即涂之,唯令勿泄炭火气,飞之一复时,开之。用火先缓后急,开讫以老鸡羽扫取,皆在盆上,凡一转后,即分旧土为四分,以一分和成霜,研之令调,又加二两盐末,准前法飞之讫,弃其土,又以余一分土和,飞之。四分凡得四转,及初飞与五转,每一转则弃其土,五转而土尽矣。若须多转,更用新土,依前法飞之,七转而可用之。出第九卷中。
《本草纲目》卷九中还载有一种以轻粉为主料的面脂,名为太真红玉膏,其配方为: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
太真红玉膏:
轻粉、滑石、杏仁去皮等分为末,蒸过,入脑麝少许,以鸡子清调匀,洗面毕傅之。旬日后,色如红玉。闺阁事宜。
这是一种傅面用的面膜。另外,水银粉调和其他诸药,亦有治疗抓破面皮,牙齿疼痛,牛皮恶癣,腋下狐臭等疾病。
檀粉
即将铅粉和胭脂调和在一起,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称为“檀粉”,然后直接涂抹于面颊。五代鹿虔扆《虞美人》词:“不堪相望病将成,钿昏檀粉泪纵横。”杜牧在《闺情》一诗中有“暗砌匀檀粉”一句,均指此。其化妆后的效果,在视觉上与其他先傅白色妆粉,再擦胭脂的形式有明显差异,因为在敷面之前已经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程度也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的感觉。
养颜粉
妆粉除了粉白肌肤外,也可美容。例如两宋时期妇女常用的
“玉女桃花粉”,据说用此粉擦脸能去除瘢点、润滑肌肤和增益姿容。还有“唐宫迎蝶粉”,可除游风去瘢黑音 。《事林广记》中详细记载有其做法,用料甚是高级:
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
玉女桃花粉
益母草,……茎如麻,而叶小,开紫花。端午间采晒(shài)烧灰用稠米饮搜团如鹅卵大,熟炭火煅一伏时,火勿令焰,取出捣碎再搜炼两次。每十两别煅石膏二两,滑石、蚌粉各一两,胭脂一钱,共碎为末,同壳麝一枚入器收之,能去风(粉)刺,滑肌肉,消瘢黯,驻姿容,甚妙。
唐宫迎蝶粉
粟米随多少,淘淅如法,频易水浣,浸。取十分清洁倾顿瓷钵内,令水高粟寸许,以用绵盖钵面,隔去尘汙,向烈日中曝干,研为细粉,每水调少许着器内,随意摘花采粉覆盖燻之,人能除游风去瘢黑音。
没有半点铅粉含量,真是一种高级养颜粉了。
爽身粉
爽身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汉代伶玄《赵飞燕外传》中写有:“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蕴香;婕妤浴豆蔻汤,傅(敷)露华百英粉。”这里的露华百英粉便是一种爽身粉。
香粉
即傅身香粉,在《千金翼方》中有其配方: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五
香粉方
白附子 茯苓 白术 白芷 白敛 白檀各一两 沉香 青木香 鸡舌香 零陵香 丁香 藿香各二两 麝香一分 粉英六升
上一十四味,各细捣筛绢下,以取色青黑者,乃粗捣纱下,贮粉裹中,置大盒子内,以粉覆之,密闭七日后取之,粉香至盛而色白。如本欲为香粉者,不问香之白黑,悉以和粉。粉虽香而色至黑,必须分别用之,不可悉和之。粉裹以熟帛双紃作之。
撰文:李芽
摘自《中国古代妆容配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