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洱茶消费要看准门道[转帖]

(2008-10-08 16:37:14)
标签:

茶饼

普洱熟茶

普洱茶市场

渥堆

财经

                              普洱茶消费要看准门道


[ www.puertea8.com | 作者:徐毅儿 |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这哪里是真正的普洱茶,完全是用金银花和榆树、枣树叶拼成的假茶饼。”北京市马连道吴裕泰茶庄老板的一句鉴定,让刚刚从昆明旅游归来、在当地花去2000千余元购得十几块“野生乔木普洱熟茶饼”张先生大跌眼镜。

     “俗话说春夏品龙井,秋冬喝普洱,云南是普洱茶的最佳产地,没想到还是没有买到真货。”张先生感到甚是无奈。吴裕泰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前些年,普洱茶的概念被炒作到炙手可热,一大批普洱茶品牌应市产生,监管和法定标准都没有及时跟进,导致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良莠不齐,稍不小心,消费者就花大价钱买了假货。

      笔者走访了北京马连道街的多家茶庄,发现普洱茶的市场占有率的确很高,而且种类丰富,品牌驳杂。笔者发现选购普洱茶门道不少,“勐海大叶茶”、“易武绿芽茶”等各色原产地和讲究颇多的年代特征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由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售价,又让人不好取舍;而那些被称为极具收藏价值,动辄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陈年茶饼”,更让消费者将信将疑。

    误信“年代越久越好”

    笔者发现,不少茶庄在向顾客推销普洱茶时,都以“年代久远”为卖点,不少消费者也认为普洱茶年代越久越好,然而,这种观念却正中不法商人的下怀。

    业内人士透露,某些茶商擅自更改生产年代,把新茶做成旧茶模样出售,甚至用水泡过包装纸后晒干,就“制造”了历史感,再冠以一个子虚乌有的名号便可卖得高价。据悉,现在市场上经常会遇见以1940年代出产的产品出售的“中茶”商标红印圆茶,但事实上,中茶牌商标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注册的;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厂的“云南普洱砖茶”,而云南到1977年才开始生产这种茶……以上骗局,在普洱茶市场上已经见怪不怪。笔者经查证发现,我国第一批运用渥堆发酵技术的普洱熟茶是1973年才生产的,因此,市面上超过35年的普洱熟茶大多是假冒的。

    目前,普洱茶市场上还流行一种“无味之味”的概念,意指某些普洱茶由于年代久远,虽然味道已经不够醇厚,却别有一番“无味之味”的意境在其中。业内人士明确指出,这纯属反科学的商业炒作。事实是,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云南当地的古乔木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不少古树被掠夺得只剩下了枯枝,使普洱茶的品质大大降低,不法商人只好臆造概念来误导消费者。

    单纯就年代而言,专家认为,普洱茶属于渥堆发酵的茶叶,它在自然储存和发酵中,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了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因此产生了“越陈越香”的说法。但真正的茶饼存放10年就已经是“醇、厚、回、甘”了,如果说20年以上,甚至几十年的茶饼,已没有什么饮用价值了。

    真伪普洱巧辨别

    据悉,每年10月是新普洱茶上市的季节,也是各类假冒伪劣产品横空出世的时机。不法茶商的通常做法是到北方收购淘汰陈茶的茶末,把这些茶末加工压制成茶饼,冒充普洱茶饼出售,有的甚至干脆将锯末填充在茶饼中。所以,消费者若想享受到真正的普洱茶香,可一定要独具慧眼。

    北京马连道街专营普洱茶的王老板向笔者说明了如何透过普洱茶的外形、汤色、口感,辨别好坏与等级。王老板介绍说,首先看外观,看茶叶的条形是否完整,若一块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由一片片茶叶形成的纹路,而碎细无比,就是次级品制作的。还要看叶老或嫩,一般老叶较大,嫩叶较细,但不要以为叶越老越好,也不要以为大叶就是野生,如果叶子大、平且薄,极有可能是人工种植。第二要看茶叶的颜色,陈放5年以上的普洱茶是黑中泛红的猪肝色。第三看汤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是透明发亮的,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而茶汤发黑、发乌的绝不是好茶,有的用手一捏茶叶片还会碎。另外,千万不要听信“茶越陈色越浓”的虚假宣传,真正的普洱生茶若是在干净、通风的空间陈放,就算过50年或者100年,汤色都不会变黑变浊,依然是油光十足,色金黄转枣红。第四要闻气味。普洱生茶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陈茶则要看有没有一种特有的干爽陈味。

    王老板还补充说,原则上,普洱茶饼散发出来的气味,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参考之一。有甘醇气味的应该有5到10年的陈放,气味平平不带杂味的有3到5年,带有生味与杂味的,就属于新饼了。最后,还可以看茶饼的松度,因为经过与空气长期接触的氧化后,茶饼会疏松一些。
                 普洱茶消费要看准门道[转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