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分享 【歆故乡·金山学院】艺术巡讲第二期北京站:艺术机构&艺术项目影响力学术研讨会

标签:
当代艺术史晶歆文化歆舞界公共艺术教育 |
分类: 歆舞界-【歆故乡-金山学院】 |
【跨界与未来:歆舞界生命体】
【复杂而矛盾的信仰:歆舞界初始宣言】
【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计划】
【歆故乡-金山学院】艺术巡讲
史晶歆 & 歆舞界
&【身体建筑师】
SHI JING XIN & XIN-ART-LAB
&【BODY ARCHITECT】
北京站:艺术机构&艺术项目影响力学术研讨会
时间:12月13日14:00——17:30
地点:北京紫玉饭店玉澜楼二层多功能厅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研究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艺术结构(项目)的影响力研究却常常被忽略。一方面,影响力研究可满足社会效益的准确评定,一方面也可以满足经济效益的绩效评定。对于艺术机构(项目)而言,其影响力存在于五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中,即:规模、时间、内容、方向和效果。本次会议希望通过各艺术机构(项目)的影响力研究可以为其可持续发展、文化艺术管理部门的资金投放效益评估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
本次会议诚挚地邀请到了“歆舞界”创始人史晶歆,她就“歆舞界”自创建六年以来对当代艺术发展的研究及其创作向在会人员做了“脉络”式的梳理,将其总结归纳为“歆舞界”生命体自身组成、作品及其作品“系列”、历年受邀合作的艺术节、创作理念及训练方法的巡讲之路、独立制作的公益展演、公共艺术教育项目等六条脉络,从中清晰可见“歆舞界”作为当代独立艺术机构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独特性及价值所在。“歆舞界”寻求当代艺术创作方法,秉承多元融合的创作理念,旨在建立对表演概念的思考,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不仅探索身体语言的新概念,同时也在艺术发生中探讨了美学及哲学层面的思考。
史晶歆在会上和大家分享“歆舞界”的成长
“歆舞界”成长的六条脉络
【第一脉络】
核心定位:
【跨界-多元-实验-前沿:歆舞界生命体】
【作品创作-艺术教育-学术科研-社会公益分享】
体系建构:
史晶歆 SHI JING XIN
歆舞界 XIN-ART-LAB——艺术实验室——2009年建立
身体叙事 BODY
NARRATION——编舞法——2003年萌芽,2015年正式发表此概念
身体建筑师BODY
ARCHITECT——身体训练方法——2012研发授课,2015年正式发表此概念并出版DVD
歆故乡-金山学院 XIN’S JINSHAN
LECTURES——虚拟动态的教育机构——2014年开始展开一年一度的艺术巡讲
身体记忆 BODY
MEMORY——转换与再建记忆的方式——2009年萌芽,正在建立中
身体博物馆 BODY
MUSEUM——重塑个体生命的时空——2011年萌芽,正在建立中
歆舞界生命体——智能生命的集合——2015年相遇重逢
【第二脉络——作品】
2007年:《夜愿》《空城》
2008年:《圆明园》《时间-记忆-碎片》
2009年:《霞谐帛瓦-觉》
2010年:《霞谐帛瓦-白》《面具的世界》
2011年:《NOTHING IS
REAL》《身体博物馆之人类动物园》《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
2012年:《活着就好》
2013年:《阿O一家》《小青》《数据》
2014年:《空性之舞》《HI---朱丽小姐》
2015年:《WAIT---女仆》《GO---三姐妹》
【第二脉络——系列】
A-【身体叙事】
B-【城市身体记忆】
C-【面具】
D-【奇点】
E-【肖像】
F-【跨界】
【第二脉络——方法】
A-【身体建筑师】“零-动点”训练方法
B-【身体叙事】编舞法
【第二脉络——课程】
研究生课程:
1-【身体建筑师】史晶歆“零-动点”训练方法
2-舞蹈剧场的创意思维与社会实践
本科课程:
1-【身体建筑师】史晶歆“零-动点”训练方法(初、中、高级)
2-即兴舞蹈创意研究(初、中、高级)
3-环境舞蹈剧场(初、中、高级)
4-舞蹈身心开发训练
【第二脉络——出版】
A-《身体建筑师史晶歆“零-动点”训练方法(起点课程)》(2015年7月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
【第三脉络——合作艺术节】
意大利Aperto Festival艺术节、
Teatro dell'Artc Milano
米兰艺术剧院邀请展演、
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
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
新加坡艺穗会艺术节、
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
文化部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北京舞蹈双周、
广东现代舞周、
两岸小剧场艺术节、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南锣鼓巷戏剧节、
北京现代音乐节、
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
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正乙祠舞蹈演出季、
中华世纪坛邀请展演、
北京艺术博览会、
ETC
【第四脉络——巡讲高校及艺术机构】
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北京舞蹈学院、空政文工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纽约华美人文学会、纽约皇后学院、联合国-中国书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同时,歆舞界创建的【身体建筑师】史晶歆“零-动点”训练方法备受中国各城市TED组织的关注,不断受邀进行讲座与现场表演,因此逐渐形成歆舞界独特的【中国TEDx演讲系列】,目前分别受邀:TEDxFactory798中央美术学院、TEDxBUCT北京化工大学、TEDxNanjing
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TEDxCUPL中国政法大学、TEDxCUEB首都经贸大学、TEDxTJU天津大学)。
【第五脉络】
独立制作
2009年《圆明园》、
2010年《面具的世界》、
2011年《觉》、
2012年《活着就好》、
2013年《双城》、
2014年《空性之舞》、
2015年《HI---朱丽小姐》,分别于国家大剧院、国话先锋剧场、北京舞蹈学院实验剧场、中华世纪坛剧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蓬蒿剧场、香港艺穗会剧场、正乙祠古戏楼、深圳一渡堂艺术空间等剧场演出。
公益展演
同时自2013年开始,歆舞界开始尝试并坚持每年推出公益艺术展演,旨在让更多人可以走进剧场观看当代舞蹈:2013年《活着就好》(1月上海)、《阿O一家》(9月北京)、2014年《HI---朱丽小姐》(5月北京)、《双城》(9月北京)、2015年《WAIT---女仆》(5月北京)
【第六脉络——教育项目】
【艺术家演后谈】、
交流平台【歆·论·谈】、
自媒体栏目【歆观点】、
【观察员培养计划】、
【歆故乡-金山学院】艺术巡讲、
全心普及推广当代舞蹈、当代表演艺术的思想理念
【关于歆舞界公共艺术教育项目】
歆舞界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项目的推广与分享,即2009年展开歆舞界“点-线-面”(IN
-BETWEEN)高校艺术活动系列之后继续致力于公益传播中国当代舞蹈艺术,于2013年展开歆舞界【身体建筑师】“零-动点”训练方法(Body
Architect)演讲及工作坊系列等公共艺术活动受到业内与公众的好评。目前已分别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舞蹈学院、空政文工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纽约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纽约华美人文学会、纽约皇后学院、联合国-中国书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TEDx系列演讲(TEDxFactory798中央美术学院、TEDxNanjing
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等高校与艺术机构进行交流分享。我们期待每一次与您分享【歆舞界-学术团队】的最新研究与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