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舞界专访(九):《双城》舞动周报——【舞动人物】史晶歆

标签:
史晶歆歆舞界当代艺术专访舞动周报 |
分类: 歆舞界-评论专访库 |
【舞动人物】
史晶歆:有使命感、并被赋予礼物的舞者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创始人兼艺术总监,代表作《水墨游》、《日子》、《活着就好》、《圆明园》、《霞谐帛瓦:觉、白、梵三部曲》等
她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于北京,漂流经巴黎、柏林、比利时、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伦敦、纽约、柬埔寨、丹麦、荷兰------先后师从编舞家陈维亚、邓一江、法国编舞家苏珊-伯居、美国先锋戏剧大师理查-谢克纳。
(D=舞动周报
D:首次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你将带来哪部作品?S:
D:
S:看似独立,实则是一个整体。因为我童年在上海,读书与教书都在北京舞蹈学院,“双城”正是我成长和长成的两座城。只有完整地融入我的故事,才能准确表达我对当代舞的理解。
D:
S:
S:
D:你在前面提到这部作品采用的是舞蹈剧场形式,这和舞剧一样吗?
S:不一样。2010年,在纽约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我受到美国先锋戏剧大师理查.谢克纳启发,决定把这种舞蹈形式带入我的作品。在观看《活着就好》时,观众将不单感受到肢体语言,更将享受到多媒介信息融合而来的效果。
D:两部作品都是多媒体的融合,这是歆舞界所追求的艺术表达吗?
S:的确如此。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创建于2009年初,建立对表演概念的思考,提出以身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进行对其他表现媒介的融合,结合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等元素进行对当代表演艺术的探寻;我们力求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向过去、现在、未来取材,探寻身体叙事的现代性,建构以身体为主的表演形式的多元性,并致力于当代舞蹈精神的探寻、建立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