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歆舞界-作品评论(一):沉睡《反垄断的激情宣言》

(2009-04-22 11:05:10)
标签:

歆舞界

空城

中国当代艺术

作品评论

沉睡

文化

分类: 歆舞界-评论专访库

2009年4月19日,第二届北京现代舞周落下帷幕,这是一场为期5天的现代舞视觉盛宴,同时充满着梦想的张力,每位舞者与观众都在东方先锋剧场表达着,接受着,享受着舞蹈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思考。

很高兴,歆舞界-表演实验室也在此次活动中有两个作品进行展演:《空城》、《圆明园》,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很享受,享受在剧场忙碌的准备,在舞台上忘我的表达,在大厅里与观众真挚的交流,每一个过程的瞬间对于我们都是宝贵的。

在此,感谢现代舞周的主办者给予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也感谢每一位新认识的朋友给予我们的肯定与支持,也感谢工作室里每一位可爱的成员,感谢每一滴辛勤的汗水,感谢每一分独特的智慧,为歆舞界-表演实验室打下了坚实的第一步。而特别要感谢的一位朋友是沉睡,19号看完《空城》的演出,便熬夜写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给我们,在看到沉睡的文章之后,激动之余是更多的感动,感动其对作品理解的高度,对作品发心内心真诚的肯定,还有对我们创作的支持。

与大家一同分享,沉睡透过文字间对《空城》的理解与表达:

 

 

反垄断的激情宣言

      ——现代舞《空城》所投射的心灵震波

 

歆舞界-作品评论(一):沉睡《反垄断的激情宣言》

 

歆舞界-作品评论(一):沉睡《反垄断的激情宣言》

 

                                                              摄影:穆利峰

 

歆舞界-作品评论(一):沉睡《反垄断的激情宣言》

 

                                                                摄影:李鑫

 

歆舞界-作品评论(一):沉睡《反垄断的激情宣言》

 

                                                                 摄影:叶进

 

 

    几个满面被涂成青灰色调的人,在一个黑魆魆的、背景的右上角偶尔启开着一扇天窗或门扉的通体用黑铁皮包得十分严实的空间中,不断地与地表引力、世俗引力与空间的死寂展开着较量,有时甚至是在展开着殊死的较量。这种无助、绝望而又甚至有些本能化的较量——包括肢体语言、话语语言与光效语言—— 一直十分悲怆地持续了长达25分钟之久,直到冲动被息止,火焰被浇灭,原欲被消弭,张力被消解。这个作品的名称叫做《空城》(歆舞界-表演实验室创作,导演:史晶歆;演员:吕欢、田鹤、王萌、王印、张世龙、张栩刚等;现场声音、节奏:高畅、王洋),是一个现代舞作品,系2009年第二届北京现代舞展演周最后一场,即4月19日闭幕场之开篇。 

    所谓现代舞,实际上乃是一种对整个现代乃至后现代语境之反动,一种藉肢体对灰色尘世的反动,即旨在用一种存在个体不甘寂灭而疯狂挣扎的瞬间性,去反动、抗衡、击碎一种始终被压迫、被桎梏的时间的无始无终性和无穷无尽性,从而去达成一致颇具颠覆之美的戏剧张力,藉此去投射一种旨在对心智和神经构成垂直冲击和大面积辐射的光影振波——此乃现代舞之灵魂所在。从本质上来讲,现代舞语说的素来是一种批判性或反叛性的语言,这种批判性或反叛性的语言,甚至就是现代舞的地界方言。这种方言只有这个特殊地界的人才能听懂,也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空间或语境,才能进行一对一式的作用与投射。倘若说别的艺术语言(音乐除外),一般都是将一种视听讯息像BBC的广播一样告知给被作用者(即受众)的话,那么,现代舞则是将一种视听讯息与光影动律直接印刷甚至雕刻在被作用者(受众)的心灵河床,以便形成一种持久的记忆和心灵印痕——此乃现代舞之力量所在。现代舞首先不是一种舞动之美,而首先是一种心灵的宣言,一种藉肢体去表达的哲学的宣言。亦即是说,现代舞之美其实是一种古希腊的哲学之美,进而是希腊化的雕塑之美的一种后现代——颠覆、消解美的时代——的显灵与投射,或曰,现代舞的特质,即表现为一种颠覆的颠覆。没有颠覆,便没有现代舞,颠覆乃是一种重构,颠覆乃是一种去蔽,颠覆乃是一种还原,颠覆乃是一种真相与本初的艰难索求。颠覆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批判与反叛,这构成了现代舞的不可替代的时代感。何以如此呢?现代舞之时代意义,就在于藉它的批判性与反叛性,即借它的批判精神所形成的不可替代的反作用力,进而去形成一种惰性心理、惰性习俗、倾斜世界的一种可歌可泣的精神推力。

    而在当下东方,尤其在汉字文化圈的发祥地,反垄断、反窒息几乎在构成着所有现代舞者的共通语音。放眼望去,貌似商业无比的当代文化与社会语境,实际上恰恰是一种历史长河上绝无仅有的极其封闭、高度垄断的存在情形。而垄断又往往首先体现在对知识的垄断,它通过一整套陈腐的科举性的东西,即所谓的教育的东西、学院的东西,将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亿万生灵一刀劈开,从而将众生武断地划分为知识群体与非知识群体,前者成为了既得利益与权贵群体,而后者便自然地沦为了被边缘化的、被遗弃的弱势群体。前者靠后者来养活,后者靠前者来参照;后者是深埋于地下的默默无闻的社会金字塔的基石,而前者则是闪耀着诱人光环与熠熠光辉的社会金字塔尖。这种不公正的情形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一直存在着,只是在此表现得尤为突出。

    缘此,对于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一生都要至少用一部作品来揭示这种社会存在,来呼吁一种上帝之国式的关怀,在现代舞作品《空城》中,就有一位毛发倒立的青年,好像是一个餐馆的打工仔,在不断呼唤着一句话:“我需要知识!——”正是没有知识,才被迫去进行打工,才使自身沦为下层,而反过来这种生存处境会令其更无知识。实际上,对于上帝的子民,对于上帝的儿女们来讲,与其说一个人没有知识,倒不如说他内心深处知识之树的种子没有条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其说一个人缺少教育,倒不如说他是被无情地剥夺了受教育的天赋人权;另一方面,也恰恰正是这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有知识的置身在社会底层的庞大群体,在撑起着一个时代的整体结构,使我们得以开着奥迪、宝马、宾利风驰电掣地奔驰于一座座立交桥,我们所栖居的四季如春的高档公寓,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一切,正是那个没有知识的庞大群体没冬没夏地为我们所辛劳打造的,然而,造物者、造福者却只能在寒冬腊月蜷缩在八面漏风的工棚,或一两百元租来的污浊不堪的小屋。故曰,当代社会的实质就是一种年复一年的无尽垄断:知识的垄断、权力的垄断、资源的垄断、机会的垄断财富的垄断、女性的垄断,这种垄断在构成着一种隐性暴力。

    诚如法国思想与文学大家加缪曾经高蹈于“我反抗故我在”的精神波涛一样,在当地中国,有良知的艺术家也在对垄断的一切进行着脆弱而无助的、然而却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批判与反叛,藉此希冀达成某种社会介入与视角反思,《空城》即为这一诉求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对待城市这种所谓的文明载体,这种为斯宾格勒所不齿的东西,你既可认为所处的城市是个熙来攘往的喧嚣都市,也可以视它不过是一个空空荡荡的棺材样的东西,许多时候游走于街市的表情奇异的人们,都恰似一个个荒野孤魂。“我需要知识”!——何以如此呢?按照培根的话讲,就是:知识就是权力,没有知识,便不复有做人的权力。而没有知识,却并不是人们不渴望拥有,而是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拥有,或者是不甘愿为了拥有所要求的知识而不惜承受心智被扭曲、变形的惨痛!

    进而在无助的呼唤之后,作品又仿佛为我们引出了这样的主题乐句:我需要知识,故我需要现代舞。我投入现代舞,故我可以借幻觉来粉碎无情的现实;我摧毁冰冷现实与社会恶俗,故我需要现代舞,我投入现代舞,故我可以超越知识的魔窟与知识的刀具。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舞又是一种圣雄甘地似的非暴力反抗——这种反抗是如此地富于力度,如此地贵族化,以至于使血腥暴力或史诗般的英雄主义都显得相形见绌。激情反抗而不诉诸现实暴力,此乃现代舞的伟大精神之所在。君不见现代舞已经穿梭在艺术与俗界、存在于幻觉、意念暴力与形式抒情之间,而日趋在走向一种超艺术、王者艺术;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种超艺术或王者艺术仍然不过是脆弱而乏力的,因为它对污秽俗世与存在之恶几乎不能构成任何实质意义的颠覆。故曰:艺术需要化为社会行动,社会行动又需要艺术女神的引领!简言之,艺术需要行动,行动需要艺术之引领,恰如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德拉克洛瓦的不朽名作《自由引导人民》所透射和昭告的那样。

    以上,也许是作品编导在不经意中或潜意识中所传达给受众的精神隐义。而从《空城》这个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来讲,则又可说它是一种较为多元化的构成,是一种近乎于舞蹈剧场性的东西。它不纯粹是舞蹈,或曰它已不拘泥于寻常的舞蹈语汇,因为它同时还有实验戏剧的成分,另外还有装置艺术、空间艺术的成分。而就舞蹈元素来讲,它显然还在现代舞的元素中杂糅有爵士舞、行为艺术的成分。故而,这个作品是一个十分综合性的作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苛刻的理性元素的渗入、几何空间点线面的交织、虚实与阴阳的对位及富于控制的错位、错置与喘息中重心意念的垂直定格、黑色空间中与神界的虚拟对话,所有这些又使本作品被赋予了某种显而易见的形而上的色彩。应该说,不少动态中的或一组动态后的瞬间定格,即一种自信的断片式彰显,是较为精准的——虽然还有待更为精准。在此意义上讲,本作品对具有希腊哲学概念之精准无误属性与精义的现代舞之神韵的把握与诠释,还是令人赏慕的——尤其是对于一个非男性的女编导来讲——这种东西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戏剧中最为稀缺的元素之一。大凡定格,不是一种自信,便是一阵愚蠢!庆幸的是,《空城》中的不少动态定格与精神定格,大都属于前者。如果说此作品尚存某些欠缺的话,那就是它有时过于中国学院化了,以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所诉求的不羁精神。

    整台节目中,除了上半场的《空城》外,下半场的第一、第二个节目还比较有水准,如果说《5X》表达的是一种黒寂空间中的精神呓语与幻梦碎裂之时间过程的话,那么,《一切之后》则表达的是一种漆黑世界中的游魂挣扎,一种自由与行动可能被牢牢遥控与锁定的无形的命运之脐,这两个作品都较为极端地表达了作者与舞者对当下世界的切肤感受,它们与旨在表现在一个指定的、越陷越深的空间中昼夜进行着贵族式的左冲右突的与焦虑相伴的边缘存在者之存在状态的《空城》,构成了整台节目乃至整个现代舞周的精神基石与思想高光。

    另外,《空城》这个作品现象,以及数年前由中戏一女编导所编的《婚姻场景》等现象,表征着当代中国女性主义的一次恰如其分的而非张牙舞爪性的觉醒,它们对平衡一直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男性社会的一切,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而从哲学层面上来讲,空城乃为一种无根的现当代人的存在状态与栖居语境的集体写照,它是对荷尔德林~海德格尔所诉求的诗意栖居的一种涂抹,是对生命之树芽的一种刈除。

 

    空城,即为空寂之城,即为空洞之城,即为空无之城。而梦域中的空濛之城又在何方呢?

 

                                                              沉 

                                                            2009年4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