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非主流,很云南(之一)

标签:
团山民居云南红河原生态民居建水通海浅言如许 |
分类: 往日 |
http://s13/middle/534bded9h8f42f8b76e1c&690真正的烧高香
http://s10/middle/534bded9h8f42f739e8b9&690
去云南三次了,老在昆明打转,端午前从成都到昆明出差,想着无论如何要冲出昆明,结果云南朋友说,腾冲适合和两人去,泡泡温泉;丽江倒是适合一个人去发呆,但是端午一定人山人海,对着人头发呆也没啥意思,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只好再次在昆明打转了,只不过这个圈比以往稍大一些。
第一天中午先到距昆明60多公里位于玉溪市澄江县的抚仙湖,抚仙湖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湖水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深度和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现在滇池已经全面污染,这次去的阳宗海也已经干涸了不少,好在抚仙湖还硕果仅存。
http://s14/middle/534bded9h8f43003a1e8d&690
湖中心
http://s8/middle/534bded9h8f42fe9e20d7&690
猜测是淹没的小孤山上的亭子
http://s16/middle/534bded9h8f430372203f&690
孤山
http://s1/middle/534bded9h8f4307ad7880&690
据说边上江川县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星云湖里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鱼一游到界石就回头。
午饭后,驱车前往玉溪市的通海县,杞麓湖犹如一条玉带镶嵌于通海,与县城后的秀山遥相对应。http://s11/middle/534bded9h8f51f95fb14a&690
通海县城
http://s14/middle/534bded9h8f5208ee447d&690
http://s8/middle/534bded9h8f520af50627&690
县城内历史印记处处可见
http://s16/middle/534bded9h8f51fb943b0f&690
上秀山
http://s2/middle/534bded9h8f51fe05de51&690
http://s7/middle/534bded9h8f5200f186e6&690
http://s15/middle/534bded9h8f5202ca939e&690
http://s8/middle/534bded9h8f5205a6fa07&690
秀山上的树就有历史
http://s9/middle/534bded9h8f5207618698&690
第二天的红河州的建水是此行的重头戏,尤以团山古村落为首,最近被WMF(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2006年度“100处濒危建筑”名录,WMF认为,团山村是中国西南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传统聚落,浓缩着19、20世纪之交中国原生态民居建筑特色,也是历史上云南与东南亚交往不绝的见证(团山村恰好处于昆明至河内的滇越铁路线上)。http://s11/middle/534bded9h8f522290103a&690
村口
http://s15/middle/534bded9h8f5227ed4dce&690
http://s3/middle/534bded9h8f52254def82&690
村民新家
团山古村本是彝族人的聚居地。“团山”的彝语是“图手”,意为“有山有水有金有银、风光秀美的地方”,建水话译为汉字“团山”。明洪武年间,朝廷为稳固疆土,移民边陲,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波及到云南。
http://s16/middle/534bded9h8f52335fc86f&690
http://s3/middle/534bded9h8f5239dee482&690
http://s4/middle/534bded9h8f5235a393c3&690
http://s3/middle/534bded9h8f523711daf2&690
http://s13/middle/534bded9h8f5231c3c58c&690
仙人掌居然长成树了
团山的兴盛得益于个旧的锡矿。清光绪年间,蒙自开关通商,个旧锡矿日益兴盛,法国人在此修建了窄轨铁路,铁路把周边村庄和锡矿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团山人特别幸运,好几家一下子挖到了富矿,一夜暴富。团山人联手起来,一边经营锡矿,一边经营纱线、盐巴和百货,发展出72家商号,生意遍布云南,甚至走向上海和香港,成了富甲一方的“团山帮”。在外发了财的团山人纷纷寄钱回家购置田地,建起豪宅。经古建筑专家估算,当年那样的建筑规模,每天需要一驮黄金才够开支,每座庭院需要十年左右才能完工。因此,团山又被称为“一个建在锡矿上的移民村寨”。
http://s15/middle/534bded9h8f524e6cbb9e&690
http://s15/middle/534bded9h8f5256880ade&690
http://s11/middle/534bded9h8f5253e8971a&690
http://s3/middle/534bded9h8f5258057962&690
http://s6/middle/534bded9h8f525982f8d5&690
http://s6/middle/534bded9h8f525c224335&690
http://s4/middle/534bded9h8f5260c88963&690
只是这样的保护状况令人堪忧
如今,团山村还保存着15座四合大院的古民居,以及寨门、寺庙、宗祠、古井、寨墙、碉堡等古建筑。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组成,体现了多民族聚居的建筑特色。民居一律坐西朝东,背靠青山,面向平坝,意味着财源滚滚而来。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宽窄不一的过道通往主体院落,由一进院、二进院连接成的建筑院落,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的传统形式。http://s11/middle/534bded9h8f5273877b0a&690
http://s7/middle/534bded9h8f5271ccfe16&690
http://s8/middle/534bded9h8f5269471357&690
http://s1/middle/534bded9h8f526c41ea20&690
http://s1/middle/534bded9h8f526f5b6de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