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有服务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2009-08-11 12:06:33)
标签:
服务精神大人物妈妈韩国家教城市出版社育儿杂谈 |
分类: 妈妈生活日记 |
该书作者全惠星博士为前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她被称为“韩国首席妈妈”,培养的六个子女均为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博士,并且毕业后都在美国政府或大学担任要职。这位伟大的妈妈总结自己几十年来教育的经验,讲述了不强求也能让孩子自觉学习的秘诀、作为父母的人生意义、让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力量与智慧等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人的伟大取决于他给了他人多少帮助,有服务精神的父母培养优秀的子女”的思想,并且告诉父母:“如果父母率先为别人考虑、奉献,即使不去费心教育,孩子也会成为优秀的人。这是我养育6个孩子得到的宝贵经验。”
总之,感触颇多的,下面我就摘录比较有感触的一些观点,与众多的妈妈们分享一下,希望妈妈们能从中受益!
1. 如果你想成为耀眼的大人物,而不是平庸一生,首先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可以付出无条件的爱,但是,我们不要无条件的牺牲。
如今的孩子,以独生子女为主,我们并不要求我们的孩子多么的无私,但至少我要求我的孩子是不自私的。她首要学会的是要为他人着想,不要以为他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应分的事。
大家对“爱吃鱼头的妈妈”的故事肯定不陌生吧?我们大人无私的爱,反映给孩子的却是多么的不尽人意的理解啊,真是让人痛心。正如书中说的家长“可以付出无条件的爱,但是,我们不要无条件的牺牲”。很多妈妈,肯定有这样的想法,觉得什么都要提供给孩子最好的,因为想要自己照顾孩子,怕老人,怕保姆照顾不好,结果自己辞掉很好的工作做全职妈妈带孩子,当然我并不否认妈妈自己带孩子的好处,但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我们独立生活,她们会有她们自己的生活,当然我们更要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为孩子所做的这些牺牲,是不是值得的?这真的需要妈妈们反思一下的。
在家,爷爷奶奶很宠闺女,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闺女,买了什么好吃的,我提议闺女给爷爷奶奶尝一下,爷爷奶奶总是推辞着不吃,让闺女自己吃。以为这样是对孩子最好的,是疼她,但我就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大大方方的咬一大口,告诉孩子,味道很好,很好吃,妈妈吃了闺女让的食物很开心,闺女也很开心,以后有什么吃的,绝不会想着独食,也会考虑让妈妈尝一下的。但爷爷奶奶的做法呢,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爷爷奶奶疼孩子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我们的妈妈们则一定要注意了,不要因为我们的爱,反而害了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为他人着想吧!
2. 请三思,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
我常常很遗憾地看到,有些父母总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他们并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才能、喜欢什么、能做好什么,只是一味将别人都看好的东西,强加到自己孩子身上。或者为了超过其他孩子,而强迫孩子学习。
一天,一个妈妈对我们的纸浆泥非常感兴趣,要给闺女买,闺女还在翻斗乐里面玩,妈妈连书都给孩子选好了,一本《美丽花世界》,一本《实用小天地》,妈妈征求我的意见,我没法说,女孩子可能会喜欢怎么做花,但实用类的我也没法确定,就建议她等孩子出来自己选吧,结果,孩子出来之后选的什么呢?呵呵,一本《美味蛋糕屋》,一本《动物乐园》,跟妈妈选的都不一样,妈妈很有感触的说:“我以为我很了解你呢!”我听了这句,更是深有感触,我们的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总是自以为很了解我们的孩子,但其实孩子内心的很多真实想法她们并不知道,建议妈妈们多倾听一下孩子的内心想法吧,然后再征求孩子的意见,看她喜欢做什么,只要默默的支持她做就好了,当然了,大的方向方面,家长还是要给把把关的,呵呵
3. 教育不是经验的传达,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
很多家长非常注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
因为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让在跟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了。
我想劝告父母们,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照着这种固定观念把孩子赶向特定的方向的强迫观念。
看到这里,我不免也开始反思自己,我在教育我家闺女的时候,我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自己家长的架子端的高高的,让闺女无条件的听自己的,你要这么做,你要那么做,你不能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那么我所说的就一定保证是对的嘛?事实好像证明还真的不一定都对,呵呵
因为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免有些分歧,有些争执,于是,我就一味的以为爷爷奶奶那是老观点,老思想,是不对的,我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孩子,孩子必须要按我说的来做。于是,无形中,自己仿佛变成了另一个“法西斯”,至少在教育孩子方面,但正如书中所说的,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我们自己还有很多必须学习的地方,我们又怎么保证自己的所说,所做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放下身段,耐心的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4. 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非常大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孩子最初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记在心里的,所以,我们在家里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甚至是语气与语调,都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的。
有时,在家跟欣爸说话的时候,不经意见冒出一句不雅之词,闺女听到就马上重复来说,弄得我们很是不好意思,得马上跟闺女纠正说不对,这不是好话,是骂人的,但闺女仍会坚持说,刚才妈妈也说了,呵呵。还有时,闺女无意中冒出一句话,我们想不起是什么时候说的了,一家人仔细想来,却是几天前,欣爸惹奶奶生气,奶奶无意中说的一句,当时闺女没反应,不曾想却是记心里了,现在反应了出来,呵呵。所以,以后,全家说话一定都要注意了,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至少是在语言方面。
大人之间有什么分歧,一定要有忍耐力,一定要学会沟通,就算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我们可爱的孩子,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大人也是必须要这么做的!
5. 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隔阂了,什么事情都不爱跟自己说,而他跟同学、朋友,却好像无话不谈。
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如果跟父母说说心里话,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话,哪个孩子还愿意跟父母谈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终记住两个词语:聆听,和建议。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生活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思想也会跟着不断变化,一天一个想法,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才能走近孩子的内心。这样,真的聊起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聊的东西有很多。
现在闺女还小,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一点却是我必须要谨记的,我希望自己将来是闺女无话不说的朋友,玩伴,而不仅仅是家长,是妈妈。
6. 当孩子面临选择,父母该如何引导
还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当孩子在做某种选择的时候,不要提前告诉他答案,不要替他做选择,要引导他,让他综合考虑一下,做出每种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是一种处事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培养。有了综合思考问题的思维,孩子就会做出比较好的选择。并且,由于这是他自己经过考虑后做出的决定,所以面对问题时,他会更有责任感。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放低自己,同时,也要抬高自己。放低自己的意思是说,父母要跟孩子一起面对他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同时抬高自己是说,父母要善于把握方向,从更高远更周到的角度给孩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要跟孩子一起踌躇不决。父母是孩子的同行者,但同时,也是孩子的灯塔,照耀着前行的路,让孩子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方向。
放低自己,也要抬高自己,真是矛盾又统一,但其实每个家长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要家长们很用心才行,要聆听又要沟通!
7. 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如果父母都不首先相信和尊重孩子,试问世上又有谁会欣然地尊重他们呢?父母一定要懂得,所有关系都是相互的。父母认可孩子,孩子也会承认父母。这样一来,孩子会有自豪感,容易建立起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尊重,但有些家长则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孩子。“不行,他做不了!”“不行,他太小,手太笨!”家长自己怎么可以先就否定了自己的孩子呢?这样对待孩子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多鼓励你的孩子,相信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8. 该处罚时一定要处罚
处罚也是表达爱的方法,需要处罚孩子的时候就一定要处罚,但要注意讲明理由。
处罚之前,最好让孩子想想父母为什么要处罚他。父母并不是为了为难孩子,或者是因为讨厌孩子而处罚他们,而是为了能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而处罚他们。让他们正确地了解受罚的理由,处罚的目的才达到了。
一味地说是因为你不听话才打你,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挨打的孩子也不会有时间去想父母为什么打自己了。不能让孩子明白理由,处罚只会是让他伤心的事情。
处罚的时候,核心并不是要不要打、要打几下等问题,核心在于要怎样让孩子明白错误和处罚的理由。再次强调,处罚不是以给孩子们痛苦为目的的,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正确地理解状况,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次给他们机会,这才是目的。
真是说的太对了,闺女犯什么错误,爷爷奶奶总是一味的袒护,后来经过给爷爷奶奶沟通,以后闺女再犯什么错误,在我半开玩笑,半打小屁股的时候,爷爷奶奶至少是不袒护阻止了,闺女也不企图寻找爷爷奶奶的保护了,乖乖的承认错误。真的是这样,家长不要以为不打孩子就是爱他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却纵容他,那可不是爱孩子,是实实在在的害了孩子。
9. 写给妈妈们——不要局限于教育孩子,还要懂得发展自我
母亲应该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个均衡点。关键不在于是否进入职场工作,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能否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有无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后顺序,解决家庭和事业相互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但妈妈们却不能为了孩子而丢了自己,其实保有自我,从某种角度讲,可能也是为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
做个妈妈或许要容易一些,但做个好妈妈,做个伟大的妈妈却需要我们不停的努力!
10. 写给爸爸们——爸爸要建立家庭的秩序和规则
爸爸用权威维持好家庭秩序,妈妈才能将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的生活上。爸爸和妈妈的分工明确,孩子才能找到平衡点,一个家庭也才会变得有序而温暖。
现在,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影响孩子幸福的起源是父母。父母的性格、想法、举止,包括父母的关系和整个家庭氛围,所有这些都一定会影响到家庭里的那个小孩。这种影响很重大,并且它是无声无息的。说不准是哪个事儿、父母的哪句话、某个举动,父母自己没有意识到,却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痕迹。“言传身教”这四个字很有道理,我甚至觉得,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和家庭的氛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社会是个大课堂,家庭又是个小社会,家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家长们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扮演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