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画家心理分析(6):毕加索: 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2012-04-25 12:18:45)
标签:

名画心理分析

毕加索

迷恋式爱情

像由心生

印象派

岳晓东

杂谈

文化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他创造了立体画派,可谓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一生辉煌至极,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与大多数画家不同,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毕加索一直追求不断创新的艺术创作?

情感世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毕加索一生是情爱的狩猎者和掠夺者。他有过两任妻子、五个情人及众多的红颜知己;她们包括他俄国舞团的女星、混迹街头的模特、17岁的金发少女、先锋的摄影师、年轻的画家等。

毕加索对女人的兴趣横贯终生,8岁时就在画作中就有所体现,13岁时就开始向女同学示爱,15岁时就出入声色场所,直至临终前还在描绘着女性身体。

毕加索的情感也是极其强烈的,他对女人充满燃烧着的热情,也有着毁灭的欲望。毕加索的传记作家雅瑞安娜就称其为“创造者与毁灭者”,他那创造艺术幻境的能力对女人有着无法阻挡的诱惑,换得的便是女人对他的仰慕和趋之若鹜;而与此同时,毕加索称女人为“承载痛苦的机器”,当他的情感淡去之后,他可以无情的抛下一切,留下女人独自伤心。

情人的更迭与画风的转变

情色与艺术向来分不开,毕加索传记的西班牙作家伊斯捷尔总结过,女人就是毕加索的缪斯,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更是他艺术历程中的牺牲品。他与女人之间的爱恋或者厌恶都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中。所以,在谈论毕加索的艺术时,他的感情世界无法绕开,这并不仅仅因为人们对艺术大师感情生活的好奇,更是由于每一次感情的迸发都伴随着毕加索创作风格的转变,他的私人情感生活是他画风分期的最好依据。

2、七段感情

1 初恋

1904年,23岁的毕加索爱上蒙马特尔的年轻模特费尔南德·奥莉维亚。甜蜜的爱情让他抹去了他贫困生活的忧虑,使他的画风变得柔和而明快。

费尔南德·奥莉维亚

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

//zh.wikipedia.org/wiki/File:Garçon_à_la_pipe.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9/9c/Gar%C3%A7on_%C3%A0_la_pipe.jpg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

2 不伦之恋

1911年,毕加索遇上了有夫之妇埃娃•谷维,两人不可遏制地相爱了,毕加索在1912年就与费尔南德分手。两人一直在一起直到1915年埃娃因肺结核逝世。这段时期的艺术风格转向了合成立体主义。

埃娃•谷维  代表作:《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

 

http://album.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jeffhung100/f_6405605_1.jpg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TITLE="名画家心理分析(6):毕加索: 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

3 迷恋

1917年,毕加索开始为一个“姿色与才智都很平庸的芭蕾舞演员”奥尔迦•科克洛瓦深深着迷。1918年7月,他们在巴黎大街的俄国教堂举行婚礼,新娘27岁,新郎37岁。

奥尔迦热衷社交,出入各种晚会、宴会和舞会,从而使得毕加索也陷入了交际应酬的生活。1921年2月4日,他们的儿子保罗出生。安逸的家庭生活让他在画风上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此时他的画风变得宁静而梦幻。

然而,奥尔迦的任性和苛求使得毕加索日生厌倦,爱情火焰渐渐熄灭。1955年,奥尔迦去世。

奥尔迦•科克洛瓦 代表作:《海滨的家庭》

http://image.dfdaily.com/2011/10/17/634544127757852500TK13B1017011_b.jpg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TITLE="名画家心理分析(6):毕加索: 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

4 婚外恋

1927年初,毕加索与未成年少女玛丽·德瑞丝·华特在火车站相遇,开始了持续数年的私密关系。1934年,他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开始周旋于厌恶的妻子奥尔迦和痴迷的情人玛丽之间。他的画风开始转向超现实主义,充满着痉挛的、病态的美感。

玛丽为毕加索生下了女儿玛雅,但她的地位却被下一任情人朵拉·玛尔取代。她只能带着女儿住在别处,毕加索每周都会来探望她。1977年10月20日,在她与毕加索相识的50周年纪念日,玛丽上吊自杀,时年68岁。

玛丽·德瑞丝·华特 代表作:《百叶窗前沉睡的女子》

http://link.photo.pchome.com.tw/s13/yuyula/5/131282513477/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TITLE="名画家心理分析(6):毕加索: 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

5 虐恋

1936年,毕加索与女摄影师朵拉·玛尔相识。她集画家、模特、摄影家于一身,脾气暴躁却令毕加索十分着迷。毕加索开始在两个情人间享受双重生活——在玛丽那里感受温馨柔美,在朵拉那里体验倔强横暴。

朵拉和毕加索的恋情长达8年。后来两人关系日益紧张,几近虐恋。1940年6月,毕加索创作了一幅凶暴的妇女形象以朵拉为原型的《裸体梳妆女》。他甚至开始殴打朵拉,多次打得她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

1939年到1940年,他有三分之二还多的作品画着畸形的女人,面部和身体像被怒鞭抽打似的。

朵拉·玛尔

代表作:《裸体梳妆女》

 

http://image.rayliimg.cn/0P10/2009-06-22/images/2009622115746459.jpg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TITLE="名画家心理分析(6):毕加索: 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

6 老少恋

1943年,62岁的毕加索结识了22岁的弗朗索瓦丝·吉洛,她是一位决定献身绘画的法律系大学生。他们共同生活了10年,生下两个孩子。1954年,吉洛拂袖而去,没有索要任何抚养费。这一时期,毕加索与吉洛主要生活在法国的瓦洛里镇,战后的和平让他那时的生活显得放松而快乐,他将吉洛勾画得如太阳般(《女人花》),也开始了陶艺品的创作。

弗朗索瓦丝·吉洛

代表作:《女人花》

http://www.painting.net.cn/images/201202/goods_img/27244_G_13289813533838.jpg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TITLE="名画家心理分析(6):毕加索: 在情欲中寻找创作激情" />

 

《女人花》背后的故事:

     毕加索原来想画一张相当写实的肖像。但过了一会儿他说:“不,这不是你的风格,写实的肖像根本不能再现你。” 吉洛已经坐下了,但是毕加索说:“我看你不是坐着的,你根本不是被动型的人,我只看见你站着。”

7 、生死恋

1954年,73岁的毕加索在法国与杰奎琳·洛克相识,两人1961年结婚。这位西班牙女子为晚年的毕加索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世界。毕加索常从她的体形中回想起卡塔卢尼亚的农妇,他为她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毕加索去世13年后,杰奎琳也自杀身亡。

毕加索与杰奎琳

代表作:《着土耳其服装的杰奎琳》

 

附:毕加索与他的情人纪事表

女主角

过程

艺术风格

Fernande Olivier

费尔南德·奥莉维亚

1881 – 1966

1904 相遇

1912 分居

1933 出版回忆录

1904 – 1907 粉红色时期

1907 – 1909 塞尚立体主义

1909 – 1911 解析立体主义

Eva Grouel

埃娃•谷维

1885 – 1915

1911 相遇

1915 病逝

1912 – 1914 合成立体主义

Olga Khoklva

奥尔迦•科克洛瓦

1891 – 1955

1917 相遇

1918 结婚

1921 生子保罗

1935 协议离婚

1955 去世

1917 – 1924 古典时期

Marie-Therese Walter

玛丽·德瑞丝·华特

1909 – 1977

1927 相遇

1935 生女玛利亚

1977 自杀

1925 – 1936 蜕变时期(超现实倾向的突变风格)

Dora Maar

朵拉·玛尔

1907 - 1997

1936 相遇

1944 精神崩溃

1946 分手

1997 去世

1937 – 1945 战争时期 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

Francoise Gilot

弗朗索瓦丝·吉洛

1921 -

1943 相遇

1947 生子克劳德

1949 生女帕洛玛

1953 分手

1964 出版回忆录

1947 – 1954 陶艺作品 参与反战活动

Jacqueline Roque

杰奎琳·洛克

1926 – 1986

1953/4 相遇

1961 结婚

1986 自杀

1957 变奏系列

1963 模特儿系列

1968 色情系列

1973 毕加索去世

摘自《毕加索画传》,盛超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第153页。

 

在迷恋式爱情中寻找创作激情——毕加索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艺术是创作者主观意志的具体化、完美化的过程。而对于毕加索来说,对女人的迷恋与对艺术的激情,可谓相互作用,各得益彰——对爱情的追求给毕加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对创作的需要也让他从未停止过寻找爱情。

       具体地说,在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中,情欲是艺术探索的本源。他曾为各色美女所着迷,也尝试过婚姻、家庭的生活,其中无论是美是丑,是喜是安忧,都成为了他艺术探索的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 Sternberg)认为,爱情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组成。其中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满足,亲密是爱情的温暖体验,承诺是爱情的稳定保障。三种成分的各式组合便出现了不同的爱情种类,而毕加索的爱情是典型的迷恋式爱情——只追求激情和浪漫的满足,不在乎承诺的意义,因此不能享受持久的爱情。

       其实,毕加索的迷恋式爱情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成因,毕加索的父亲就是常年在外面与其他女人鬼混,这不但没有招致他的反感,反而令其十分崇拜。由此,毕加索在潜意识里很早就埋下了对女人的追求但又充满鄙夷的态度。换言之,在爱情中放弃承诺,会使他在艺术领域获得永久的自由。

       毕加索曾说:“我想,我可能到死都没有得到过爱情。”正是这样一种不满足,既驱动了他的艺术探求,也毁灭了他的婚姻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