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岳晓东
岳晓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34
  • 关注人气:6,2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博士谈决策中的心理学(6):  决策的预测性

(2009-02-19 08:45:00)
标签:

决策

决策中的心理学

教育

石达开

岳晓东

杂谈

      决策的预测性

由于决策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工作,所以任何人在做决策时都不可能从始而终的都一贯正确——尤其是在刚一开始做决策时,因为实际情况还不完全明了,方向不清,判断有误,就更容易发生决策失误了。

因此,这就更加凸现出准确预测的重要性。所谓预测,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未来状况以及发展后果和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推测和判断,以求得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减少不确定对自己的影响。三国时著名的“孔明巧借东风”,诸葛亮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取得了“火烧赤壁”一役的胜利。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狡兔三窟”,是指兔子为防止恶狼的侵袭,至少要备有三条退路方能免祸。其实在任何决策当中,都应该有“狡兔三窟”的概念,以充分了解敌情,比较利弊,做好各种应变的心理准备。成功的决策者必不以做狡兔为满足,还要进一步做“狡狼”。所以一个成功的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就应当做到“四知”,即知信息、知时机、知实情、知变化,所谓“决策知先行”,所谓“不打无准备的战”,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分预防胜于十分补救”,就是这个道理了。

 

1-3 决策之前的“四知”法则

知信息

l          “信息就是金钱,决策就是生命”,成功的决策,来源于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

l          作为决策者要处处留心,及时发现信息中的关键要点。

知时机

l          决策过早,而时机又尚未到来,就会增加决策中的成本,甚至白白浪费成本,损失人力和物力。

l          决策过晚,而时机已过,事过境迁,甚至可能导致失败的结局。

知实情

l          决策的正确度,取决于决策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l          必须深入实际,调查了解事实情况,绝对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知变化

l          事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决策者的巨册应该跟随着变化而变化,甚至应该预测变化,提早做好应变的准备。

l          善于灵活应变,是决策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那么,我们在决策中该如何行事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和正确的答案”呢?

 

石达开决策失误 兵败大渡河

 

1863514日,在清兵的追击之下,石达开率万人撤退至大渡河紫打地。紫打地的前方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左边为松林河,东南、背后均是陡峭险峻的高山。石达开脱离追击的唯一方案,就是渡过大渡河,冲出一条路,而此时的对岸也尚无清兵防守。

大渡河宽47-200,深为7-10,流速每秒3-4,河水在高山峡谷间穿行,落差大,流速快,56月份又是山洪暴发的季节。石达开刚到这里时,河水流速还比较正常,可以乘筏渡过去。于是这个时候他的军师有的建议立即渡河,渡过一部是一部,也可掩护后续部队。另一派则认为小股过河部队会抵挡不住突然出现的清军大部队,应等后勤辎重上来后一齐渡河。石达开在两种意见中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一直拖到第二天,结果山洪暴发,导致河水陡然增急,部队已无法渡河。

到了516日水势稍平,对岸却已被清军占领,在两面敌军的夹击下,石达开率军苦战一个多月而失败身亡。石达开的败,就败在他决策时没有及时预见水流在特定季节里的变化,从而延误了渡河的最佳时机,最终啖下失败的苦果。

 

http://t1.baidu.com/it/u=4289128771,300128055&fm=0&gp=46.jpg 决策的预测性" TITLE="岳博士谈决策中的心理学(6):  决策的预测性"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