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博士谈决策中的心理学(6): 决策的预测性

标签:
决策决策中的心理学教育石达开岳晓东杂谈 |
由于决策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工作,所以任何人在做决策时都不可能从始而终的都一贯正确——尤其是在刚一开始做决策时,因为实际情况还不完全明了,方向不清,判断有误,就更容易发生决策失误了。
因此,这就更加凸现出准确预测的重要性。所谓预测,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未来状况以及发展后果和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推测和判断,以求得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减少不确定对自己的影响。三国时著名的“孔明巧借东风”,诸葛亮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取得了“火烧赤壁”一役的胜利。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狡兔三窟”,是指兔子为防止恶狼的侵袭,至少要备有三条退路方能免祸。其实在任何决策当中,都应该有“狡兔三窟”的概念,以充分了解敌情,比较利弊,做好各种应变的心理准备。成功的决策者必不以做狡兔为满足,还要进一步做“狡狼”。所以一个成功的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就应当做到“四知”,即知信息、知时机、知实情、知变化,所谓“决策知先行”,所谓“不打无准备的战”,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分预防胜于十分补救”,就是这个道理了。
表1-3 决策之前的“四知”法则
知信息 |
l
l |
知时机 |
l
l |
知实情 |
l
l |
知变化 |
l
l |
那么,我们在决策中该如何行事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和正确的答案”呢?
石达开决策失误 兵败大渡河
1863年5月14日,在清兵的追击之下,石达开率万人撤退至大渡河紫打地。紫打地的前方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左边为松林河,东南、背后均是陡峭险峻的高山。石达开脱离追击的唯一方案,就是渡过大渡河,冲出一条路,而此时的对岸也尚无清兵防守。
大渡河宽47-200米,深为7-10米,流速每秒3-4米,河水在高山峡谷间穿行,落差大,流速快,5、6月份又是山洪暴发的季节。石达开刚到这里时,河水流速还比较正常,可以乘筏渡过去。于是这个时候他的军师有的建议立即渡河,渡过一部是一部,也可掩护后续部队。另一派则认为小股过河部队会抵挡不住突然出现的清军大部队,应等后勤辎重上来后一齐渡河。石达开在两种意见中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一直拖到第二天,结果山洪暴发,导致河水陡然增急,部队已无法渡河。
到了5月16日水势稍平,对岸却已被清军占领,在两面敌军的夹击下,石达开率军苦战一个多月而失败身亡。石达开的败,就败在他决策时没有及时预见水流在特定季节里的变化,从而延误了渡河的最佳时机,最终啖下失败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