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东谈犯罪心理学(8):黄勇变态杀人取乐

标签:
黄勇人格障碍犯罪心理学杀手平舆县岳晓东教育 |
分类: 生涯规划 |
http://www.dffy.com/upfile/20031209201347-0.jpg
黄勇被带上法庭
黄勇的杀人游戏
黄勇[1]生活在离平舆县城20多公里一个偏僻的小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3人,他是老大。自称“小时候比较乖”,学习成绩很一般,在小学留过3次级,性格内向。10岁起,黄勇就非常喜欢侦破、暗杀的片子。据他交待,他印象最深的一部片子叫“自由杀手”,讲的是一个杀手独来独往的故事。他非常崇拜剧中的杀手主角,想象杀人一定会很酷,梦想长大后会亲身体验杀人的快感。
做杀手,变成了黄勇的人生梦想!
但黄勇不是马上就成为杀手的。1990年,黄勇从中学毕业。1991至1993年间,在驻马店市一民办的电子技术学校读了两年的书。1994至1995年间,他先后在驻马店市几个歌舞厅当音响师。1996年至1997年间,他在马店市干了一段建筑活,后又回家务农。1998年至1999年,他随父母在新疆打了两年的工。2000年以后,他一直在家务农。2001年夏天,黄勇的父母兄弟都到平舆县城打工,就黄勇一人住在家中。
一人在家,为黄勇作案提供了方便。他开始筹划杀手的事,他将家中的轧面条机支架,改装成了杀人的作案工具,起名为“智能木马”。他的杀人计划是:先将受害人骗至家中,让他躺在“智能木马”上,再以要旋转取乐为名,要他接受全身绑起来,最后用布条勒住他的脖子,直至勒死为止。做好工具的第二天,黄勇就到平舆县寻找对象。他找到一位平舆二中的学生路XX,以资助他上学、回家拿钱为名,把他骗至家中,残忍地将其杀害,再将尸体埋在后院的田地里。
第一次杀人成功,给黄勇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杀手梦想。但第一次杀人,也使黄极度慌乱和恐惧,在其后的一年里一直没敢再作案。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勇的恐惧慢慢褪去,认为自己第一次杀人比较匆忙,没能完全感受到杀手的快感。所以,他决定执行第二次杀人计划。2002年夏天,黄勇在一家游戏厅内碰见一男青年王XX正玩游戏机,他主动上前教他打游戏,之后以给他介绍工作为名,把他骗到家中,再用同样的手段将其杀害。
此后,黄勇的胆子越来越大,手法也越来越利索。据黄勇交待,等到他杀了第三个人时,他终于体会到杀人的快感,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杀手。而且公安机关也无法发现他,所以接二连三地杀人。仅2003年元月至4月间,他就分疯狂杀死10名青少年,而在一年半内,他总共杀了16人(见下表)。直到杀到第17个人张X时,因其激烈反抗及良心发现,才将他放走。
至此,黄勇的杀人恶行才被揭露。
黄勇的作案时间表
时间 |
案件描述 |
2001年9月 |
黄勇以回家玩游戏为名,将学生路XX(男,15岁,平舆县人)骗到家中残忍杀害。 |
2002年夏 |
黄勇以找工作为名,将无业人员王XX(男,17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元月 |
黄勇以带王X回家看画为名,将学生王X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春节 |
黄勇以资助上学为名,将学生韦X(男,18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2月 |
黄勇以回家取钱和拿游戏机牌为名,将学生陈XX(男、15岁,平舆县人)、学生韩XX(男, 14岁,平舆县人)二人骗至家中。骗二人喝醉后残忍杀害。 |
2003年3月 |
黄勇以回家取钱为名将学生张X(男,20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3月 |
黄勇以带两人外出旅游为学生刘XX(男,17岁,平舆县人)、学生XX(男,15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3月 |
黄勇以找工作为名,将学生韩XX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3月 |
黄勇以借钱为由,将学生赵X(男,16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3月 |
黄勇以资助其上学为名,将梁XX(男,16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4月 |
黄勇以回家取钱赶会为名,将翟XX(男,17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4月 |
黄勇以找工作为名,将工人赵XX(男,22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7月 |
黄勇以帮助高考为名,将学生陈XX(男,19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9月 |
黄勇以回家拿游戏卡为名,将学生冯X(男,18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杀害。 |
2003年10月 |
黄勇以借钱为名,将学生秦XX(男,17岁,项城县人)骗至自己家中残忍杀害。 |
2003年 11月4日 |
黄勇以带其外出游玩为名,将工人张X(男,17岁,平舆县人)骗至自己家中,趁其不备,将其勒昏。张X苏醒后,向黄勇求饶,黄勇又多次将张 X勒昏后,黄勇自动终止了犯罪,将张X放回。经法医鉴定:张X的伤情构成轻伤。 |
黄勇的变态心理
知识小链接7-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 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感觉很好,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 没有通常的精神病症状和非理性思维,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 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 对亲朋好友无信义,对家人(如妻子、丈夫)不忠实。 5. 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 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 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8. 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9. 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0. 生活无计划,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犯罪行为也常是突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临床心理学家还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加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 |
黄勇的杀手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