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心理点评之七:一个多动症孩子创造的奇迹
(2008-08-21 12:28:31)
标签:
奥运心理分析多动症自由泳迈克尔教育心理岳晓东 |
分类: 趣味心理学 |
迈克尔1985年出生在美国,从小精力旺盛,但缺乏定力。这曾给他的父母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扰。9岁时,妈妈带迈克尔去见精神科医生,得知他患上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俗称多动症)。其突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好动、做事往往虎头蛇尾。它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大概在5%左右。为了提高迈克尔的注意力,妈妈让儿子服用一种名为利他林(Ritalin)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试图控制病情。但身为儿童心理学研究生的母亲坚信,耐心的指导和鼓励才是治疗ADHD的根本办法。
迈克尔10岁时,一个生命中的贵人走进了他的生活。他名叫鲍勃·鲍曼,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儿童心理学系,又是该校游泳队的队长。鲍曼做事一丝不苟,很讲纪律;这正是迈克尔所缺乏的。迈克尔喜欢嘻哈乐和电子游戏机,常常惹是生非,但迈克尔在母亲的引导下,对游泳比较有兴趣,并加入了奥兰多游泳俱乐部。而正在此时,鲍曼被任命为奥兰多俱乐部少年男子组的教练。
上任后,鲍曼给孩子们做了一次体能测试。他要求孩子们先游400米自由泳,再连续做4个100米蛙泳冲刺,接着游1个400米混合泳,最后再连续做4个100米自由泳冲刺。每个孩子都必须连续做3组这样的测试,鲍曼惊讶地发现,小迈克尔做最后一组时的冲刺速度居然比第一组还要快。
几天后,鲍曼亲自找到迈克尔的妈妈,很严肃地说:“迈克尔很适合练游泳,以后别再让他玩其他游戏了,就让他跟着我学习游泳吧。我计划让他在2000年参加奥林匹克选拔赛,2004年入选美国国家队参加奥运会,2008年打破世界纪录……”
鲍曼的执著打动了迈克尔的妈妈,儿子也在妈妈的劝说下放弃了其他爱好,专攻游泳。这当中,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练习游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注意力。
心理上的超越带来成绩上的超越
鲍曼是个非常严厉的教练,他要求11岁的迈克尔立即开始大运动量训练,每周练7天,每天至少游5个小时。几年下来,迈克尔的心肺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他现在的肺活量达到了惊人的15000毫升,这让他在比赛时可以减少换气的次数,增加在水中游动的距离。
鲍曼还修改了迈克尔的自由泳动作,把原来的每划一次水打腿2次提高为6次。这其实是成年游泳选手的标准动作,对于11岁的迈克尔来说有点早,所以迈克尔一开始非常抵触,不愿改动作。鲍曼的态度简单而又粗暴:不改就别练,回家呆着去!在鲍曼的逼迫下,迈克尔不得不屈服。练了一阵子,鲍曼对迈克尔承认说:“你年纪太小,还不足以做到全程都打6次腿。”没想到,这反而成了激发了迈克尔,竟很快就做到了这一点。
技术细节的改变让菲尔普斯的游泳成绩迅速提高,并成为他这个年龄组的全国冠军。更重要的是,鲍曼发现迈克尔骨子里其实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可以为胜利可以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这点太重要了!
2007年,迈克尔参加了墨尔本世锦赛,在墨尔本他拿到了7块金牌。本来他应该拿到8块的,只是因为一位队友的犯规丢掉了一块接力金牌。今年8月,迈克尔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他的目标是拿到8块金牌,结果他拿到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谁了,迈克尔就是本届奥运会最闪亮的明星菲尔普斯!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对菲尔普斯的敬佩在于其毅力上。他本是一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可能一生难有作为。但对胜利的渴望帮助他超越了这个巨大的心理障碍。每当他参加游泳比赛的时候,菲尔普斯都会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特别专注的人。而用美国游泳队领队马克·舒伯特的话来讲,“菲尔普斯最大的优点就是专注。”殊不知,这个“专注”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
在这点上,菲尔普斯是美国当今的阿甘,他用自己创造的奇迹告诉世人,毅力是可以练出来的!
事实上,菲尔普斯只吃了两年的利他林就停了药,因为自从他开始正式练习游泳后,他的多动症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根据美国运动心理学家索克洛瓦斯博士的推测,菲尔普斯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运动强度相当于一名田径运动员在两周的时间里连续跑8~9个马拉松。
这,就是菲尔普斯为自己带来的生理超越,而这种生理超越又为菲尔普斯的心理超越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