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论语》中“乎”字的语气词用法

(2008-06-22 15:31:52)
标签:

杂谈

 

《论语》中“乎”字共有148例,其中做语气词的有123例。语气词的“乎”一般只用于句末,依据不同的句意而表示不同的语气。

一. 表疑问

表“疑问”的“乎”字大致有两种情况。

(1)   有疑而问,询问事物的有无、是非、可否、情况、结果和同异。一般用在对话中是要求给以回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这样的用法共有例。

A问有无

1.    为人谋而不忠乎?

2.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3.    曰:“怨乎?”

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5.    君子多乎哉?

6.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7.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8.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9.    曰:“学《诗》乎?”

10.学礼乎?

1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1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13.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B问是非

1.    礼后乎?

2.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3.    君子亦党乎?

4.    曰:“有恸乎?”

5.    斯谓之仁已乎?

6.    仰亦先觉者,是贤!

7.    曰:“如斯而已乎?”

8.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9.    于女安乎?

10.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1.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C问可否

1.    能以礼让为国乎?

2.    可谓仁乎?

3.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4.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仁乎?”

6.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D问情况

1.    管仲俭乎?

2.    子路仁乎?

3.    子曰:“仁远乎哉?”

4.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5.    太宰知我乎?

6.    曰:“伤人乎?”

7.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8.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E问结果

1.    由,诲女知之乎!

2.    曰:“仁矣乎?”

3.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4.    欺天乎?

F问同异

1.    执御乎?执射乎?

2.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3.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2)   无疑而问,一般用在对话中是不一定要求回答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

1.    吾有知乎哉?

2.    何伤乎?

3.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4.    曰:“未仁乎?”

 

二. 表测度

表测度是指根据某种现象,对事物的内情或将出现的情况有所推测却不能断定。用“乎”表示。常和语气副词“其”、“无乃”等呼应,表示测度事情发生的时间、原因、情况、结果和趋势等等,而“其……乎”是测度句常使用的句式,可译作“大概……吧”或“可能…..吧”。

(1)   测度事情发生的原因。

1. 无乃为佞乎?

(2)   测度事情发生的情况、结果和趋势。

1.    其如示诸斯乎?

2.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3.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4.    知我者其天乎!

5.    有始有卒者,其为圣人乎!

三. 表反诘

表反诘是指在表达对某事的看法时,为加强表达的效果,把要表达的意思从反面用诘问形式提出。“乎”字在此中表反诘的用例很多,有的放在中心意思前,起提出下文作用;有的放在中心意思后,对上文起评论或结论作用;有的反诘表示建议、献策;有的表示进一步逼问;有的表示谦虚态度;有的用做问答中的答语等。

常和“不亦”、“其”、“无乃”、“可”、“敢”、“能”“何”等词配合构成表示反诘的固定格式

A“不亦……乎”式。是“不也是……吗?”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4.    不亦善乎?

5.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3

B“何……乎”式。是“怎样……呢?”或“何必……呢?”的意思。

1.    不敬,何以别乎?

2.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3.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C“曾……乎”式。是“难道……吗?”的意思。

1.    曾是以为孝乎?

2.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D“无乃……乎”式。是“岂不是……吗?”的意思。

1.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E“其……乎?

1.    不其然乎?

2.    岂其然乎?

3.    其何伤于日月乎?

F“能……乎?”

1.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2.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G“盍……乎”。是“何不……呢?”的意思。

1.    盍彻乎?

H“不……乎”式。

1.    文不在兹乎?

2.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3.    不有博弈者乎?

I其他表反诘的句式

1.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2. 予死于道路乎?

3.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四. 表命令、劝诫、恳请等

1.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2.    为之,犹贤乎已。

五. 表感叹

“乎”表感叹,能表达多种不同感情的语气,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接在简短语词后面构成独立成分,一是单独接在句子末尾,可译为“啊”或“吧”

A乎跟在单词后构成独立成分,表感叹。

1.    孝乎,惟孝

2.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3.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4.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B“乎”置于形容词和重叠式形容词后面,构成形容词句,用于赞美或忧伤的感叹。

1.    郁郁乎文哉!

2.    洋洋乎盈耳哉!

3.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4.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5.    鄙哉,硁硁乎!

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C“乎”置于句末,配合句意以感叹表示相应的感情

1.    必也射乎!

2.    子曰:“已矣乎!”

3.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4.    必也圣乎!

5.    富哉言乎!

6.    必也正名乎!

7.    必也狂狷乎!

8.    有心哉,击罄乎!

9.    其“恕”乎!

10.吾其为东周乎!

11.必也亲丧乎!

 

 

参考书目

《古汉语研究论文集》 古代汉语研究室编  北京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  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第1版

《古汉语虚词》 杨伯俊 中华书局1981年2月第1版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何乐士  北京出版社200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