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针灸针刀 |
分类: 针灸针刀 |
大椎为督脉要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诸阳经气会聚之处。大椎除调节督脉之气外,还可调节六阳经经气,故通过此穴可达到调和阴阳之功,具有解表散热、清热散结、泻热除烦等作用,可治疗多种发热性疾病。近年,随着对此穴位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所治疾病亦有所不同,现将大椎穴在热病中应用综述如下:
一、风热感冒
感冒的发生多为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以风邪为主,多挟寒、热、湿侵入人体,束遏阳气,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可宣通诸阳之气而祛邪,以治疗热病为长。点刺能表散阳邪而解热,出血能使表热之邪外泄,激发自身抗病力,从而使表邪解、热邪泄,而病邪除。背属阳,阳气被束,枢机不利,故取大椎点刺放血以解表清热、疏风散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针刺大椎治疗感冒其疗效之显著有目共睹,各类报道亦层出不穷。
1、刺血疗法
殷风新等[1]采用大椎、太阳穴放血治疗感冒,取仰卧位,先取两太阳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浅刺,每穴刺3~5针,挤出少量血液,每穴0 5~1ml。而后取坐位,头向前低,取大椎穴,用三棱针刺3~5针,再拔火罐,出血量1~3ml,隔日治疗1次。治疗244例,病程短者半天,长者半月。经1次治疗痊愈57例,2次治愈98例,3次治愈66例,好转23例,有效率100%。李金明等[2]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风热感冒,取大椎穴,局部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消毒注射针头迅速点刺,局部挤压出血,出血量以2~4滴为宜。隔日治疗1次。治疗风热感冒56例,其中小儿30例,成人26例,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5天。经1~2次治疗痊愈36例,其中小儿29例,成人7例;经3~4次治疗痊愈20例,其中小儿1例,成人19例。治疗效果小儿明显优于成人。
2、针刺拔罐疗法
郭冬梅[3]以大椎拔火罐为主治疗外感表症1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于大椎穴上以闪火法拔一火罐,留20~30分钟。发热明显者,大椎先放血2~3滴后再行拔罐;体虚者加刺足三里(补),合谷(泻)。经治疗1~2次后痊愈者62例,占39%;有效者86例,占54%;无效者10例,占6.3%以初得体壮者疗效好,体弱多病者次之。
3、针刺疗法
王昌友[4]针刺大椎穴治疗流感,一手持毫针向大椎穴徐徐刺入0 5~1.5寸,另一手以大椎穴下方沿脊柱至尾部施以循按手法,然后行透天凉手法。捻针5~10分钟,捻转时腰脊或尾骶部产生凉意为宜,捻转后留针15分钟后出针。然后毫针直刺足三里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出针。共治疗初发流感32例,其中痊愈28例,好转4例,有效率达100%。
4、刺血加中药疗法
李建等[5]采用针刺放血加中药治疗外感发热90例临床观察,其方法为取大椎、陶道、大杼、风门、曲池穴点刺拔罐放血。十宣穴点刺挤压放血。针刺大椎、大杼、陶道、风门、外关、曲池、合谷、鱼际、上星、内关等穴,每次选数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经治疗3天烧退率为63%,退热总有效率为94.4%,好于对照组的76.6%。
5刺灸及穴位贴敷疗法
马胜等[6]背俞穴点刺放血配合大椎隔姜灸治疗感冒,用三棱针分别在肺俞、膈俞、胃俞、脾俞、厥阴俞点刺后挤压出血,每穴挤血8~10滴,再将大椎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8~10滴,再将4cm×4cm大小、厚0 2cm的姜片置于大椎穴上,另将艾绒捻制成3cm的艾炷置于姜片上灸,每次灸6壮,每壮燃烧完毕后再更换另1壮。以上方法,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5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周;痊愈45例,占86 5%;好转5例,占9 6%;无效2例,占3 9%。总有效率为96 1%。江志华等[7]生姜泥热敷大椎治疗感冒采用鲜姜泥加热,热敷大椎穴;结合单布蒙面取微汗法,治疗感冒50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取鲜姜90g,捣成泥状,炒热至皮肤能忍受为宜,摊贴于大椎穴,下加热袋保温仰卧,服热粥一碗,单布罩头、面部,微汗即可去罩布,继续热敷40min即可,避风2h。治疗结果50例经治疗全部治愈,1次治愈者47例,2次治愈者3例。
二、痤疮
中医把痤疮称为“肺风粉刺”。《医宗金鉴》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因此其病因中医大多认为是肺热血热。面鼻属肺,丘疹色红,乃肺热薰蒸,血热蕴阻肌肤所致。故在治疗上就以清肺热、祛肺风为主。大椎穴为督脉上部的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主治热性病,在该穴点刺放血少许,再加拔罐疗法具有清泻肺热血热、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能取得较好疗效。
1、刺血疗法
宋宇等[8]采用耳尖配合大椎点刺放血治疗痤疮85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取耳尖(双)、大椎,先在耳部搓揉使之充血明显,右手持三棱针在耳尖上迅速点刺,用手挤压使耳尖出血,边挤边用消毒干棉球揩之,使出血由暗红变鲜红时,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按压止血。再揉捏大椎穴皮肤使之充血明显,常规皮肤消毒后,以三棱针散刺5~10下,挤出血液数滴,本法2~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痊愈54例,占63%;显效22例,占26%;好转9例,占11%,总有效率100%。张影华[9]采用大椎穴刺血治疗面部痤疮100例,其中男34例,女66例,总有效率100%。
2、刺络拔罐法
武汉市第六医院游俊[10]针刺大椎配合拔罐治疗痤疮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6~30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2年。用消毒后的三棱针快速有力针刺大椎穴,点刺放血少许;迅速再将火罐拔其穴位上,10分钟后将火罐取下。3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痊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栾志勇等[11]针刺大椎配合拔罐治疗痤疮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3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取大椎穴,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后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少许;即刻用火罐拔其穴位上,5min后取下。2d1次,5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痊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3、刺络拔罐配耳穴疗法
王乐荣[12]用大椎、灵台刺血拔罐配合耳穴压籽治疗痤疮32例,疗效显著, 32例皆为门诊患者,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用已消毒的三棱针点刺3~5下,迅速用闪火法在点刺处各拔一罐,留罐15~20分钟,出血量3~7ml为宜,3日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耳穴压籽:主穴取心、肾上腺、内分泌、神门。肺经风热加肺、大肠,用“六神丸”贴压;脾胃湿热加脾、胃,冲任不调加交感、内生殖器,此二型用“王不留行”贴压。贴压期间,嘱患者每日按压3~4次,每次每穴2~3分钟,3天换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32例中,治愈22例,占68 75%;好转8例,占25%;无效2例,占6 25%;总有效率93 75%。
三、疟疾
卢超[13]应用针灸治疗疟疾,根据疟疾发病规律,于发作前2小时进行治疗。针刺大椎、陶道、曲池(双)、足三里(双)、间使(双);留针20~30min,每3~5min行针1次,辅以灸法,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其结果为120例全部治愈,随访20年至今未复发。
陈燕鸣等[14]采用针刺治疗非洲恶性疟疾致疼痛110例其中男42例,女68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临床表现以腰背痛、头痛为主要症状。主穴为大椎、大杼、风池、合谷、丘墟、百虫窝。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局部消毒,快速进针,捻转提插至得气。其结果,痊愈89例,占80 9%;显效21例,占19 1%。总有效率达100%。
张弘等[15]根据疟疾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同,将病人分为以下5个证型:普通型14例,以间歇性发热、寒战为主要症状;胃肠型46例,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高热型39例,以持续性高热为主要症状;疼痛型35例,以头痛、肩痛、腰痛、背痛等不同部位的疼痛为主要症状;恶性型6例,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耳尖穴1下,挤出毒血8~10滴,然后点刺大椎穴2~3下,在大椎穴拔罐10min左右,拔出毒血10~20滴。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针灸1个疗程后,其结果针刺疗法对普通型和胃肠型疟疾的治疗效果较好,高热型和疼痛型次之,恶性型较差。
四、其他
石奕丽等[16]采用针灸扣刺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46例,用梅花针轻轻扣刺肺俞、大椎、风市、血海,以局部皮肤潮红,隐隐渗血为宜,选合适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坐罐于扣刺后的穴位上,留罐15min。以上两种疗法隔天交替使用,8次为1个疗程, 其结果为治疗组46例中治愈28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河北王奎智等[17]采用大椎放血治疗毛囊炎30例效果良好,一般针5~8次即可治愈,未见复发。
广东余丽娥[18]针刺大椎穴治疗长期低热30例其中,病程最短1月余,最长半年余。所有病例均在安静状态下,腋下体温在37.2~37.6度,并持续1周以上,且经各种检查初步排除器质性低热。治以宣阳清热,祛邪除蒸为主取大椎穴应用透天凉手法,在病人吸气时进针,针刺后直插深层,分浅深层操作,先深后浅,依次在每层中紧提慢按,如此反复数度,使患者背部有凉感,在病人呼气时退针,出针时摇大针孔,不扪其穴。使阴气向外,保持病人背部凉感,引邪外出。每天1次,5次1疗程,为了加强疗效,出针后在大椎穴上加叩刺梅花针至皮肤潮红,再拔火罐,一般1疗程1~2次。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疗程最短6天,最长25天。
洛阳董汉武[19]采用针刺大椎治鼻衄7例,年龄7~25之间,均因热邪上冲引起,用1.5寸针直刺5分深时,针尖斜向前上方达1寸许,待得气后用捻转泻法使针感传至前顶出血立止。其结果1分钟内止血者6人,无效1人。
范月友等[20]豹文刺大椎穴为主治疗失眠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7岁;病程半月至5年不等。用三棱针在大椎穴迅速地前后左右均刺中血络,使之出血。将大号广口玻璃罐迅速扣在豹文刺的大椎穴上,置留10~15min。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痊愈63例痊愈率为80.77%;显效12例占15.38%;好转1例占1.28%;无效2例,占2.57%。总有效率为97.43%。
五、展望
大椎穴为督脉要穴。《玉龙歌》载“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由此可见此穴具有宣肺解表,清热除蒸,活血通络,解表祛邪之功,主治一切外感表症;又因大椎长于清热解毒,散风除湿,故多以此穴为主治疗痤疮、银屑病、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笔者观察到临床治疗上述热病时多以刺络拔罐为主,然而此法却渐渐不能被广泛接受。因次近年来外用贴敷药物经皮给药已成为穴位治疗的新趋势。大椎穴在热病中的应用亦会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而更显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