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考研文科状元北大高考张晓楠江西省杂谈 |
分类: 零点锋云 |
http://edu.nc.jx.cn/gktd/image/zxiaonan.gif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江西省2003届文科状元张晓楠,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这里,我想从二个方面来谈谈我的高考学习,和正紧张备考的你们交流。 首先,我把心态调节放在第一位,因为我觉得在我高考成功的因素中心态是首位的。我的母校并不是国家重点,甚至不是省重点,我在高考前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我能获得高考的成功只能归功于良好的心态和较好的学习基础。 心态的调节其实不比学习方法的掌握简单,在心态的调节过程中我把理想作为前提。我们学习并不单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我们尽快抵达理想的彼岸,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难道你在学习时没有觉得充实和快乐?高考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高考使我们多年的努力有了用武之地,我深信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高考拥有的不应是黑色的六月而是金色的灿烂九月。理想对学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坚定的理想,我们不会再惧怕学习的艰苦和单调;有了坚定的理想,我们对学习的看法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学习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习,而不是我们必须学习!学习是快乐,而不是负担! 一直以来,我对北大的向往近乎疯狂。我从小就爱看书,很早便与北大有“接触”,但那时北大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知道北大的生活北大的学生北大的景色究竟怎样,然而这更增添了我对它的迷恋。十年寒窗,一直以北大为终点。还记得高三时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学习,特意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了一张考 |
取北大的师姐师兄的合影,正好在我的正前方,每天对着那张相片学习,竟有莫名的无穷动力。 现在终于能漫步燕园了,我在真正“触摸”北大后,才深切感觉到北大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作为读书人梦想的天堂的精妙所在,这是一个自由浪漫的天堂,也是 一个严谨求学的书堂,我深深地爱上了北大。再回首高中的学习,感觉所有的汗水都没有白流,我的翅膀,浸泡在血汗中,慢慢长硬,最终飞到了北大,我还有什么遗憾和后悔呢? 感谢北大激励我快乐地度过高中三年。不知道各位学弟学妹的理想是什么,梦中的大学是哪一所,理想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积极进取,都值得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愿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离梦越来越近的快乐! 接着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先说说我们文科生最关心的数学。数学最重要的是基础,这意味着书上的定理和公式要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简单的题目要反复做直到能举一反三;上课时一定不能开小差,无论老师讲的是多么容易的题目。因为基础是提高的前提,高考中基础题目的比例相当大,尤其碰到一些注重基础的老师出题,考定义的题目都很可能出现。若要在基础之上拔高,主要靠做一些比较高水平的题目。 文综的精髓在于课本,夸张一点,课本真要看到翻烂为止,预习是一定要看课本,复习也是一样。学文综到了一定程度,会发现考题的各种难度、各种类型,都是“万变不离其中”、“以本为本”。就如2003年的地理考题,考了几个比较偏的知识点,大气环流和洋流,这两个知识点是比较难理解的,一般的同学在听老师讲了一遍以后,还是犯迷糊,但是不去深究,于是就不会做这类题目了。我却因为看书比较透,做起来简直得心应手。当然,文综学习也需要从做题中总结经验,例如辨析题,做多了以后就知道一定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缺一不可,俗话说见多识广。 2003年的政治考题我几乎没有一道是陌生的,都是平时做过的,大概因为知识点只有那么几个吧,实在没有太多新题好出。做题,看书,说起来只有几个字,可是做起来却需要很多汗水和时间,这就回到学习计划的问题上了,没有一定计划和时间保障,很难达到轻松应考。英语,是对语感要求较高的科目。我学英语,从来就没有把它当一门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语言来享受,我喜欢背单词,我会因为发现一个优美 |
的句型而兴奋,我喜欢听纯正的发音,我习惯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所谓语感,大概就是对语言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吧。那么如何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呢?我个人的经验就是读、背、写结合。读就是读课本、读一切可以接触到的英语材料。发音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语感的直接来源,在江西,直言不讳地说,这恰恰是最薄弱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发音的准确;背,就是背单词,对付高中的英语考试,单词几乎就是全部秘诀。另外就是背句子、背文章,这对作文很重要,对口语也是;写,就是写作文,写日记,养成用英语表达的习惯。当然,这些都需要长久的学习积累,如果在高考之前想迅速提高英语的话,我建议大家集中突击。针对自己薄弱的题型,在几天之内做专题,从而积累经验,摸索出做这种题型的规律。学习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小就喜欢看书,因此语文成绩一直比较好,也没有多操心。学语文我没有别的经验,只有多看课外书,不过字音、字形这些硬性的知识点还是需要积累的。 高中三年留给我的太多,用两句诗来概括,“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下面是高三时记录下来的一些真实的心境,与大家分享吧: “十六岁的第一天,照毕业照,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年轻就开始衰老——写于距离高考十五天的中午,用一杯牛奶打发的中午,听着朴树的‘我们的未来有多酷’的中午。” “两天后将告别这条路,心中的激情在接近终点的时候喷薄而出。每天每天固定的十点半,五点五十五;每天每天不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条路我叫它‘高三路’ ,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哪一棵树不是一个天堂,哪一盏灯不是一个灯塔?爱并痛苦着”(高三借宿在一个亲戚家,早自习晚自习都会走过从学校到他家的那条路)。 尽管高三流过多少泪流过多少汗只有我们自己清楚,却无处倾诉,可是我们的高三绝对是斑斓的,走过高三,我们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生活得那么敏感、那么充实,如果说为了明天我们必须牺牲一些东西,命运则给了我们回报——激情和梦想。 张晓楠,原毕业于瑞昌一中,江西省2003届文科状元,高考总分641分,其中,语文121分,数学129分,英语130分,文综261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