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白于玉》里的烧脑模式如何开启?】
标签:
风浪的原创诗聊斋志异白于玉剧透评价 |
分类: 风浪小品文(社评影评) |
文/风浪人生

《白于玉》这篇,饱含着蒲松龄对发妻的愧疚之情。说来话长。
起名字很有学问,融知识性、趣味性还有期望值,更有甚者,和家谱、夜梦有关。那肚里的墨水,必有十分二三都凝聚在名字上——这是用心的作者才会这样费周折,让读者颇有见名如见脸的对视感。
这个名字,包括文章名,人物名,地名等。
《白于玉》这篇,名字是男狐狸的,他在故事里的作用,是促成了秀才吴青庵的修道。不光是“白于玉”三个字,乃至各个角色的名字,都大有深意。
青庵二字,即有蒲松龄自我形象的寓意。庵者,俺,即我。怎么不叫红庵、绿庵,偏偏叫做青庵呢?这里还有别的猫腻,需要读者开启烧脑模式。
只是这个“青庵”二字,就有这么多的条条道道。
若是追究青庵为什么姓吴,那就猫腻更多了,不提。
那么要问,为什么太史姓葛,又不具名字,有姓无名呢?
葛者,即藤蔓也。就是一点尘俗羁绊,这是葛。吴青庵对葛太史的女儿心存希冀,这是他在尘世上的一点羁绊,没有那么快的跟随白于玉指点之路,迅速修仙,他还得再考几次,方才罢休。
紫衣仙女给吴青庵生下子息,飘然而去,留下吴青庵朝思暮想,希望仙境重会。对于世俗婚姻,吴青庵不存多想。那么葛太史之女仍然对有负诺言的吴青庵痴迷不已,执意嫁之,而吴青庵心里怎么想呢?
惭愧。
这种惭愧,也是现实之中,蒲松龄对发妻刘氏的内心愧疚,文艺地表达了。小说里,吴青庵向葛太史许下诺言:此次考举人失败,不再提了——你让令千金再等我三年,如果我再考不中,就请另媒再嫁。可是过了三年,葛太史的女儿仍未出阁,等的就是吴青庵。吴青庵再次落榜,也即是失掉了当初承诺的条件,葛女完全可以另嫁,偏偏就不嫁别人,认准了吴青庵,吴青庵心里能不愧疚吗?
何况,还有肉体出轨?
在历史上,蒲松龄有个顾青霞(妓女)是知己朋友,俩人也是没法说了。顾青霞被赎买从良,嫁给县令,后来就老死了。蒲松龄得知顾青霞死去,内心惋惜不已,写了好几首《悼青霞》。
《白于玉》这篇故事,青庵与紫衣的一夜情,实际可以置换成现实生活里蒲松龄与顾青霞的那段“孽缘”?
老婆刘氏一个人在家带几个孩子,老婆成了“体制寡妇”。蒲松龄常年在外坐馆,不是坐馆就是漂。一年回家一次,对于家里的几个儿子都毫无时间去训导、教育。
刘氏这种日子,数十年如一日,真叫是“你还活着,我就火热”。
换作一个稍微正常点的现代女性,早就离婚了。毕竟是封建时代,妇德这个力量真神奇。
《白于玉》这篇,真正让我感觉烧脑的,不是法术戏法,不是吴青庵的名字,不是别的,而是葛太史之女的封建妇德,真让人烧脑。

【序文】
【正文】
1、青,代指“青衿”,符合身份、地位。小说里,吴青庵是个秀才。
2、青庵,暗喻林泉之地,修仙之所。蒲松龄一辈子终老林泉之下,没有什么功名,住宅是青翠的茅屋。庵呢?道士的住所称为“庵”。道士干嘛呢?道士都是修仙的,暗喻吴青庵的结局是成仙。
3、青与白是对偶的关系。一个是比白玉还要白的男狐狸,一个是青青的“俺”,两人以文会友,惺惺相惜。
4、青与紫对。故事里,吴青庵遘奔蟾宫,和紫衣仙女发生了419.
(本篇完)
前一篇:【王玥波的评书什么水平?】
后一篇:文豪抛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