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乌米饭
今天,早饭吃了乌米饭。上次在宜兴农家饭中,也曾吃过它,拌白糖吃,有一种香味,旁人多不认识它,我是认识它的。
过年时,有人送来一拎盒乌米饭,是做好的成品(干货),内里分装了几小袋,只需蒸一下就可食用。曾上网查了一下它的资料,这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是宜兴特有的特产,每年就只有春天这一段时间会有,据说,是用山上的一种什么草(还是树叶)的汁染成的。
通常的习俗是每年的四月初八吃乌米饭,明天就是四月初八,呵呵,我就请各位尝尝乌米饭吧。宜兴的乌米饭,用的是宜兴出产的稻米,口感还真不错!
有人称乌米饭为“孝饭”,其中的典故在下面的网络资料中有详细介绍。
(注:新近上网查到的资料显示,乌米饭,在溧阳也有,乌树叶在本地的惠山居然也有,这几天在惠山就有人在采摘。)
http://s6/middle/5344df92n86fefbd0e695&690
【相关链接】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乌米是以上好的糯米加工而成的。具体是:摘取山上的野生植物南烛叶或杨桐叶(宜兴人俗称“乌饭草头”,另一介绍中称为“乌桕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物),捣碎渍汁浸粳米,传统方法要经过“九浸九蒸九曝”才能蒸烧而成,呈青黑色,所以又叫青精饭。现在的制作方法就要简单一些:将“乌饭草头”洗尽晾干,放进石臼或其它容器里捣碎,将汁水放进锅里略温一下,再将淘尽晾干的糯米浸入其中,加盖闷上三四个小时即成乌米。将乌米捞起,加水煮或用蒸笼蒸皆可。
功效: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
http://s5/middle/5344df92n86fefc1e2cf4&690
( 图片来自网络)
据史料记载,这种食俗大约出现在唐代,其做法各个时代不尽相同,唐代“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
到了宋朝,“其作饭法:以生米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
关于乌米饭的传说有较多版本,但流传较广的一说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莲。目莲用青精树叶汁水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送给母亲吃,后救出其母。民间便以吃乌饭来纪念孝子目莲。(京剧《目连救母》即取材于此)所以很多地方有四月初八浴佛节吃乌米饭的风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宗都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常吃乌米饭,还能避蚊虫叮咬。
(以上介绍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