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偷懒,只说个八卦。
上午无聊的时候看到个朋友转载的一篇关于徐志摩陆小曼情感纠葛及徐志摩意外身亡的文章。附带一下这个文章在网络上的一个地址:徐志摩魂断北大山:陆小曼愧悔交加
终生素服 (
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11129/16892882.html
徐和陆的情感故事各种版本都有,应该很多人都了解大概。因为这算是篇关于小三的文章,这里只简单列下两人婚姻开始和截止的时间:1926年,徐志摩陆小曼结婚。1930年冬,徐志摩到北京教书,陆小曼留在上海。1931年11月,徐志摩搭飞机从上海飞北京,意外遇难。
我看的那个文章里面有段关于三角恋的内容“陆小曼为了治病,还找来一位叫翁瑞午的世家子弟替自己推拿。这样一来二往,二人很快堕入情网,难舍难分;而且陆又从翁那里学会抽鸦片。陆小曼的移情和堕落,终于使一向迁就的徐志摩忍无可忍,家庭关系越发恶化”
后来徐志摩遇难:“对徐志摩罹难的情景,沈从文在1931年11月23日写给友人王际真的信中曾写道:志摩11月19日11点35分乘飞机撞死于济南附近“开山”。飞机随即焚烧,故二司机成焦炭,志摩衣已尽焚去,全身颜色尚如生人,头部一大洞,左臂折断,左腿折碎,照情形看来,当在飞机坠地前人即已毙命。”
文章读起来,似乎这个小三也是害了徐志摩的一个诱因。一时无聊,看搜下看这个小三翁瑞午是否遭了什么报应。详细的直接看百度百科中的吧:翁瑞午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463.htm
原来被简单称为“一位叫翁瑞午的世家子弟”的人并不只是个纨绔子弟,“翁瑞午从小接受正规的文人教育,随赵叔儒学书画,随况周仪学习诗文,也会唱京戏昆曲,深得梅兰芳赏识。又随丁凤山学习中医推拿。”并且的,这段三角恋不是到徐志摩遇难、“陆小曼愧悔交加 终生素服”就结束了。而是:1953年,翁瑞午的发妻逝世,陆小曼遂正式成为他的续弦。翁瑞午与陆小曼和睦相守了将近四十年,直到他1960年病逝为止。就是说持续到徐志摩过时后快30年。
搜索了一下,这篇百度百科下面的大段内容来自翁思再写的《我所知道的翁瑞午》。里面还写到“据翁瑞午之长女翁光回忆,她9岁时经常由父亲带到徐府出诊,亲眼见父亲为陆小曼推拿,病痛缓和后,陆小曼的脾气也好起来了。为此徐志摩十分感谢翁瑞午,他俩交往也很投机。”;“陆小曼抽鸦片是由於翁瑞午的建议。在当时的医生眼里,鸦片(不是今天的海洛因之类)也是一种药品,有镇痛作用,翁瑞午根据陆小曼的病情建议她适当用一点。”;“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山东白马山失事后,翁瑞午闻讯星夜兼程,赶到空难现场,为他收尸,料理后事。翁瑞午回来后对家人和朋友们介绍说,在坠机处见到徐志摩的尸体时,发现他的双手黑紫斑斑,指甲嵌满泥血,面形很惨”。
这个文章和上面那个文章的小三翁瑞午形象就完全不同:不是陆小曼悄悄找的一个小三;不是个吸毒还诱使陆小曼吸毒的形象;甚至小三翁瑞午还替徐志摩收尸了。
当然写到这里了,并不想说哪个文章是真哪个是假,可能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吧。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大概需要多查证一些相关当事人的记录和报道才好判断。不过有意思的是,上面文章的作者出生日期都在徐志摩遇难之后,至少并非是这段情事的参与者或见证人,按说不会有因为情感或角色的缘故带来的偏见,但是写的故事还有挺多差异。那么,相关参与者或见证人,带上情感偏见和角色位置的视角误差,记录下的内容会不会也和事实有大大小小的差距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真正真实的历史都只存在在历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