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高利贷资金链断裂事件或者以高利贷为诱饵的骗局曝光屡见报道。
在大的背景上,一方面国内货币政策紧缩,银行等渠道的可供贷款资金减少,需要资金的人从银行等途径借钱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楼市股市等投资品种表现不好,有资金的人通过这些途径获利的信心减少;而近年来很多和生活相关产品的大涨价也不断提醒大家如果把钱闲置或者存到银行都是一种贬值。
而高利贷正是一种解决了两方矛盾的产物:需要钱的人获得了需要的资金,需要让自己资金保值的人获得了一个有利润的投资途径。高利贷现象因此大量出现也是可以理解。我认识的一位大姐也参与其中,前段时间,她通过一个可靠的朋友把自己的100万借出3个月,到期后将收到本利共110万。这样年息40%的借贷她并不是第一次做了,而她那位可靠的朋友更是参与了更多次。而且,年息40%借贷还并不算是夸张的水平,据说有的地方月息达到了10%或20%以上。
不过高利贷这个词在汉语里似乎好长一段时间都是个贬义词,似乎它的背后就站着黑心的地主和资本家。喜儿就是因为家里欠了地主的高利贷然后遭遇各种不幸变成了白毛女。但是如果狠下心来想一想,白毛女的悲剧是因为她当时的社会和所在的地位,高利贷并不不是害她的凶手甚至帮助了她。相对于没借到钱然后遭遇悲剧和借了高利贷过几年还不上钱然后遭遇悲剧来说,高利贷的资金毕竟延缓了悲剧到来的时间。
而今天的放贷人,有很大一个群体就是如我认识的那个大姐一样,本性善良,不过是抱着担心个人资金贬值的风险尝试一些似乎利润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能够通过合理渠道积累一笔可观的资金来作为投资所用,说明他们是一群有头脑有水平在自己原来领域取得成绩的人。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是报道中高利贷资金链断裂等事件的受害者,借贷人的破产或者恶意骗贷让他们失去了想象中的利润和自己的本金。
另外一个悲剧是,因为这些性质的高利贷是种合理但不合法的行为,他们的利益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即使在受害后能获得法律的支持,由于这类借贷行为是隐蔽不受监管的,借贷人的风险情况并不能有效控制,事发后肇事者要么逃之夭夭要么倾家荡产了,常常会追索无门。
对于高利贷的困局,如果忽略或者无视它背后的合理性,而一味的指责参与者的愚蠢和贪婪;固然可以使评论者仿佛站到了道德的高峰,但根本于事无补。而如果急切解决的办法,好比立刻清查所有的高利贷情况严令退回否则重罚,也同样会引发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样将导致类似银行挤兑事件的效果,大批债主同时上门必然大大增加借贷人的短期资金压力,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资金链断裂情况。
而从根本上解决高利贷问题的办法一是需要提供更多的借贷途径使借贷人有足够的途径借到资金;二是需要更多的投资途径来消化空闲资金的出路。但这些都非一日或者短时可以解决。所以现在的银行不愿意借钱给那些借贷人,因为对于银行来说因此获得的利益恐怕远不够自己的成本。这个问题固然可以通过银行和同类新的机构之间竞争来逐渐造就出能适用这些借贷需求的新银行,但恐怕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而增加新的投资途径,也不是可预见的时期内能解决的。毕竟,即使之前吸收资金相对较多的楼市和证券市场目前还都萧条,其他新的路径恐怕还都在萌芽期。
另外,虽然高利贷目前所处的暧昧地位难以立刻合法化,但是应该可以从周边的技术性环节做一点修改,来减少参与者的风险。比如可以鼓励和维护经过公证处公证的借条借据,这样使借贷行为在出问题后增加一些追索的凭据;并且提供一个途径让监管部门有可能来监测借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