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老家巨龙行:老街记忆及沿途风景


标签:
老街巨龙盐亭姑妈摄影 |
分类: 哥拍的不是风景,是快乐(休闲 |
盐亭老家巨龙行:老街记忆及沿途风景
阳春三月,一个人坐上通往巨龙镇的农村客车到巨龙去了一趟。说道巨龙,那可是我年少时走得最多的地方之一。一是缘由当时地处三台、射洪、盐亭交界的我的老家还没有兴集市,乡亲们赶场要么去三台的秋林,要么就是本县的巨龙。另外我姑妈和两个舅爷(我父亲的舅舅)也都在离巨龙场镇不远的冷水垭下面。
离开老家之后,大舅爷去世,幺舅爷随他的儿子搬到县城里面住,就很少去过。后来虽然也因工作原因去过几次,但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再说工作去的都是镇政府,老街就几乎没有涉足。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故地重游,巨龙场镇的变化还是蛮大的。下面就随着我的镜头,重温儿时的记忆,同时也感受世事变迁吧!
1.从我记事起,这儿就是巨龙卫生院,现在已经搬到新街,已经废弃。从这里就到老街了。
2.这就是已经废弃了的巨龙卫生院
3.巨龙卫生院后面这条山路,年少时不知走过多少次,翻过几座山,转过几道粱,下山就到了我的家了。
4.从这里路可以到巨龙八村,我的一个堂伯婶娘的娘家就是那个村的,小时候曾经与奶奶去过。
5.已经废弃的巨龙卫生院
6
7.老街已经在眼前了。
8.街口这棵黄桷树还在,比过去粗壮多了。
9.这就是老街
10
11
12.这种形式的店面很多
13.这里原是公社大礼堂,旁边仅挨着信用社,已去世的叔父工作的第一站就是这里,记得有次母亲叫我给他送衣服去,曾经在这里耍过几天。
14
15
16.这里是个三叉路口,右拐下一个缓坡前行就可以到盐亭
17.直走
18
19.街尾还有一栋老房子,门虽关着,但似乎已经没有人住了。
20.一部分已经跨掉了。
21.过去常见的“杂泥墙”(《故乡的房子》一文中提到的)已经裸露出竹片了。
22
23
24
24.又到三叉路口了
25.拍张老街的门牌号
26.现在虽然还有个缓坡,但前面的小楼已经没有了。
27.这里原来是家小食店,可吃饭也可以喝茶,是人们常聚集的场所。我的大舅爷(父亲的舅舅)就常在这里喝茶,他给我卖过不少吃的。
28.这里原来是巨龙小学,里面还有个戏楼。戏楼已经拆掉了。
29
30.门关着,把相机伸进去拍,戏楼没了,仅剩下教室。
31
32.回拍两条老街的三叉路口
33.老街老房子的屋顶
34.继续前行,镇政府,这个位置应当是我们过去卖蚕茧的茧庄
35.从房屋的建筑来看,确实如此,因为当时茧庄的房子是最高的。
36.初中还是这个位置,但大变样了,过去学校没有大门,有个大的坝子,逢场天的时候,这里也很热闹。
37.到学校里面去拍摄
38
39.这是新建的。
40
41
42.街尾,往二村方向走一栋废弃的老房子
43.房前一棵树上有个鸟窝
44.还是两个鸟窝
45.老街房屋后面,有条小河,但是很脏,水也很少
46.在老街嬉戏的小孩
47
48.镇政府旁,这里也是个三叉路口,往左是新街,往右就到了老街
49.想到过去经常走这里路,于是决定重走一次,不再坐车。
50.往盐亭方向走了。图中有条小路,是通往我舅爷家的。
51
52
53
54
55.路面不错
56
57
58
59
60.养老院,我们叫“幸福院”,背后是我姑妈的家。在姑妈未随姑父到山东去之前,常在这里玩。里面有个高台,高台上有口井,姑妈家吃水在这里挑,淘菜、洗衣也在这里。
61
62.大门侧面有头老牛
63.见我拍它,似乎有点不高兴,亦或有些落落寡欢。
64.在公路上拍敬老院
65
66
67.山梁子上的公路路面虽好,但路比较窄,弯道也较多
68.右上边的茂密森林处应当是我舅爷的家
69,公路比较窄吧!
70.天气不错,蓝天白云
71.一辆三轮车从山上开来了
72.冷水垭下面有一口堰塘,水还比较多嘛!
74
75.喜欢在山梁上种黄桷树,过往行人可以乘凉
76.如此善举,拍张照片以示鼓励
77.又有一口堰塘,水很多也很清澈。
78
79.这里应当有条山路,此山叫烟鸠山,翻山下坡可以近很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盐中读高中的时候,经常走。
80.已经“九九”了,还不见庄稼老汉田中立。
81.公路旁边一栋老房子。
82.似乎在修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荒种地,填河(湖)造田,不少地方把河道扩充为稻田。现在似乎在重新修河道。
83.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偏远的乡村都有这种房子,它是供销社的“代销点”。现在已经废弃了。
84.这里就是烟鸠山下。在我在县城读高中的那段时间,夏天里这里有卖
凉水的,走路口渴了,来奢侈一杯是个不错的享受。树还在,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废弃物资的集中处理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