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登越王楼记

标签:
文化照片李调元绵阳越王楼游记 |
分类: 游来游去(游记及旅游图片) |
登越王楼记(游记)
山野
伴随着春节的到来,前前后后修了十余年的越王楼,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后终于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于世人见面了。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修好后有半年多时间仍然是用围栏围起来,容不得人们观看。本来修建的时间断断续续几上几下就已经够长的了,但修好后还不让近身,这无疑是给早已按捺不住想观看它的人们泼上了一盆冷水。
不过,这下好了,新春新气息,伴随着2013年迎春书画展闻名遐迩的越王楼就正式对外开放了。
按理修建这么长时间才完工,完工之后又迟迟没有开放,一旦打开它的神秘面纱之后,自诩喜好文史的我早就应该好好去观赏一下。虽然上下班的时候无数次从车窗中远观过的尊容,但开放了却又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好好去领略一下它伟岸的身躯和高大的形象,这着实让人想不通。哎!这还真应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老话。
于是趁着一个相对清闲的时候,认认真真去登临了几乎天天见面但还没有老来得及细细品味的越王楼。
越王楼曾经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岳阳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间越王作”诗圣杜甫《越王楼歌》开章第一句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越王楼为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奉高宗李治任绵州刺史时所建。成书于北宋的《绵州图经》中说“越王台在州廓外西北,有台高百尺,上有楼,下瞰州城。”、《绵阳县志》中载“治北龟山巅,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为绵州刺史时建。”“唐家帝子爱楼居”,它的建设时间与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造的滕王阁非常接近,前后相差仅五年。最初为府邸,然后逐步扩建楼与府相连成片,面积比现在大多了,包括现在第三人民医院及其周边地区。因李贞封为越王,其楼亦名越王楼。后多次毁于战火兵爨,又多次复建。最后一次被毁于清乾隆初年。
“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槛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在,两尺犹堪蹋九州。”、“生为磊落人,复游磊落州。不见越王台,但见清江流。当都唐帝子,锡土守此邱。美人卷珠帘,笙歌夜未休。鸣銮忽罢舞,江山生暮愁。惟有江边月,曾照城上楼。”……从唐至今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墨宝,被誉为“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从而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越王楼文化。
上个世纪末,绵阳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决定重修这个在绵阳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越王楼。工程浩大,因资金等多种原因几度停工,想不到这一修竟然十年有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越王楼高高耸立的雄姿,危乎哉,高楼高矣!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抬头把脖子都望痛了都还忘不到顶。跨过不大的广场,是越王楼的底座。拾级而上,十五层的高楼是需要考验人的意志与耐力,但所幸的是现在安装了电梯,更重要的是每登上一层自然都有不同的风景与收获终究抑制不住内心的躁动。各楼层各有不同,沿途还可以看到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在此传授表演这些快要凋零了的艺术瑰宝。有葫芦画,有越王楼的前世今生,有绵阳的老照片和越王墓乃至绵阳市出土的文物展。
值得夸耀的是绵阳并没有把这一标志性地标建筑束之高阁,而是很好地利用了起来,经常在这里举办文学艺术活动,俨然又成为了一个新的艺术展示、展览与文化传播中心,为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虽然缓缓而行,但仍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步履也越乏沉重,稍作歇息坐几层电梯之后再继续攀登。不到长城非好汉,而今我也要作一个攀登越王楼的好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终于到顶了。登上顶层,白云似乎就在自己身边,用手一抓,狡黠的云朵从手指间轻轻滑开,伸开手掌一看什么都没有。而这时的天空是这样的篮。抬头望去,一幅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仙李白的话语如犹在耳。此时的我真可以摘星辰了,只是这时太阳还没有下班。要是繁星满天皓月当空的时刻,登上高楼来,还真的可以摘星辰了。
低头俯瞰楼下熙熙攘攘的人们,车流如织。涪江河里白鸥云集、野鸭拍打着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于是忍不住咏叹了起来:
我登越王楼,感概古与今。
楼高八千仞,手可摘星辰。
盛世重光现,十年方始成。
遥想初建时,辉煌动帝京。
府楼朱碧瓦,铭记越王情。
诗圣歌一曲,吟诵至而今。
多有唱和作,每思越王人。
吟叹人去空,惟见江水铭。
往事越千年,胜迹何处抿?
再修越王楼,俨然古俊今。
拙作附风雅,耀我古今情。
二〇一四年一月
附:1、地方文史资料中记载历代吟咏越王楼诗选:
奉和献制过温汤
【唐】李
凤辇腾宸驾,骊御次乾游。
坎德疏温液,山隈派暖流。
寒氛云外拥,蒸气沼中浮。
林凋帷影散,云敛盖阴收。
霜郊畅玄览,参差落照遒。
奉和别越王
【唐】刘伟之
周屏辞金殿,梁骖整玉珂。
管声依折柳,琴韵动流波。
鹤盖分阴促,龙轩别念多。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越王楼歌
【唐】杜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楼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登越王楼即事
【唐】乔
三蜀澄清郡政闲,登楼携酒日跻攀。
顿觉胸怀无俗事,回看掌握是人寰。
滩声曲折涪川水,云影低衔富乐山。
行雁南飞乡信远,忽然西笑问秦关。
越王楼诗
【唐】樊宗师
危楼倚天门,如闯星辰宫。
榱薄龙虎怪,洄洄绕雷风。
徂秋试登临,大霭屯乔空。
不见西北路,老怀益雕穷。
石濑薄溅溅,土山杳杳穹。
昔人创为逝,所适酡颜红。
今我兹之来,犹校成岁功。
辍田植科亩,游圃歌芳丛。
地财无丛厚,人室安得丰!
既乏富庶能,千万惭文翕。
越王楼即事
【唐】牛
危楼送远目,信美赖乡情。
转岸孤舟疾,衔山落照明。
萧条看草色,惆怅认江声。
谁会登临恨,从军自发生。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唐】姚
朱楼对翠微,红旆出重扉。
此地千人望,寥天一鹤归。
雪封山崦白,鸟拂栈梁飞。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夏杪登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
【唐】于兴宗
巴西西北楼,堪望亦堪愁。
山乱溪回远,川清树欲秋。
晴证中雪岭,烟霭下渔舟。
写寄朝天客,知余恨独游。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唐】于
楼因藩邸号,川势似依楼。
显微含清暑,风光入素秋。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殷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
极目郡城楼,浮云拂槛愁。
政成多暇日,诗思动先秋。
远霁千岩雪,随波一叶舟。
昔曾窥粉馈,今愿许同游。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唐】王
雉堞临朱栏,登兹便散愁。
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
江转穿云树,心闲随叶舟。
仲宣徒有叹,谢守儿追游。
题诗寄献于中丞
【唐】刘
朱轩回压碧烟州,昔岁贤王足胜游。
山簇剑峰朝阙远,水如巴宇绕城流。
人间物象分千里,天上笙歌醉五侯。
今日登临无限意,同沾惠化自销愁。
秋日登楼献于中丞
【唐】李
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
横玉远开千峤雪,暗雷下听一江流。
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登楼见乔公偶题诗
【唐】王
云架重楼出郡城,虹滦雅韵仲宣情。
越王空置千年迹,丞相兼扬万古名。
过鸟时时冲客会,闲风往往弄江声。
谬将蹇步寻高躅,鱼目骊珠岂继明。
越王楼送高梓州入朝
【唐】薛
乘递初登剑外州,倾心喜事富人侯。
方当游艺依仁日,便到攀辕卧辄秋。
容听巴歌消子夜,许陪先躅上危楼。
欲知恨恋情深处,听取长江旦暮流。
和薛逢越王楼赠别
【唐】高
羽人仙笈寇浮秋,欲作鄼侯且蜀侯。
导骑已出行剑阁,亲军今又到绵州。
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戒我自休。
惟有夜樽欢莫厌,庙堂他目少闲游。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
【唐】薛
左绵江山楼,五马此销愁。
署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
遭回犹刺郡,系滞似维舟。
即有微黄日,名川莫厌游。
和于中丞夏杪登越王楼雪山见寄
【唐】田
志乖多感物,临眺更增愁。
暑侯虽云夏,江声已似秋。
雪遥难辨木,村近好维舟。
莫恨归朝晚,暮簪拟胜游。
和于兴宗登越王楼
【唐】王
谢眺题诗处,危楼压郡城。
雨余江水碧,云断雪山明。
锦绣来仙境,风光入帝京。
恨无青玉案,何似报高情。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唐】庐
图画越王楼,开缄慰别愁。
山光涵雪岭,水色代江秋。
云岛孤征雁,烟帆一叶舟。
响风舒雪景,如伴谢公游。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唐】李汶儒
珍重巴西守,殷情寄远情。
剑峰当户侯,诗韵满楼清。
日照涪川阔,烟笼雪峤明。
微黄看即及,莫叹滞江城。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
【唐】李
早年登此楼,退想不胜愁。
地远二千里,时将四十秋。
邅迍多失路,华皓任虚舟。
诗酒虽堪使,何因得共游。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什
【唐】杨
剑外书来日,惊忙自拆封。
丹青得山水,强健慰心胸。
事少胜诸郡,江回见几重。
宁悲久作别,且似一相逢。
诗合焚香泳,愁应赖酒浓。
庾楼寒更忆,肠断雪山峰。
奉酬绵州中丞以江山小图远垂赐及兼寄诗
【唐】李
巴江与雪山,井邑共回环。
图写丹青内,分明烟霭间。
移君名郡兴,助我小斋闲。
日想登临处,高踪不可攀。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
【唐】李
长听巴西事,看图胜听闻,
江楼明远照,雪岭乱晴云。
景象诗情在,幽奇笔迹分。
使君徒说好,不只怨离群。
和于中丞辄得四韵
【唐】刘
隔政代君侯,多惭迹令遒。
山光来户窗,江鸟满汀州。
雅韵徵朝客,清词写郡楼。
至今谣未已,注意在洋州。
登越王楼
【宋】陆
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槛极目暮江秋。
未甘便作衰翁在,两尺犹堪蹋九州。
葡萄酒绿似江流,夜宴唐家帝子楼。
约住管弦呼羯鼓,要渠打散醉中愁。
登越王楼故垒
【清】李调元
生为磊落人,复游磊落州。
不见越王台,但见清江流。
当都唐帝子,锡土守此邱。
美人卷珠帘,笙歌夜未休。
鸣銮忽罢舞,江山生暮愁。
惟有江边月,曾照城上楼。
越王楼怀古
【清】俞敬先
朱甍碧瓦留题后,西北高楼迹渺茫。
姓字几曾污虺氏,义旗应已启宾王。
锋能破蔡师无扰,监已亡元谶未艾。
不似葛瞻同誓死,绵西祠树郁苍苍。
访越王台
【清】郭
碧瓦朱甍迹已平,龟山春树郁新晴。
捐躯未及锄非种,草檄翻能得令名。
终古烦冤虺姓氏,无人骑射兔纵横。
涪江频吊应多感,日夜滩声打故城。
渡涪江
【清】王士正
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
越王楼怀古二首
【清】宋元翰
碧瓦朱甍接九天,落成显庆已多年。
勤王忠义参乔木,匡复功劳付淡烟。
梁栋倾颓残月照,窗棂冷落乱云穿。
澄临怕触兴亡恨,不敢斜阳倚槛前。
身为敬业作先倡,可惜功勋让五王。
不许他宗尊七庙,难容祸水没三唐。
台边衰草秋先老,楼外青山暮雨凉。
池内红莲初出水,花开恨诜张郎。
寄绵州守
【清】王士正
西南芳草路,几驿到绵州。
蜀道风云外,涪江日夜流。
丹青楚公壁,城郭越王楼。
故里康浪水,何人弄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