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亲历记

(2008-12-16 11:20:10)
标签:

教育

四川

gb2312

楷体

高考

随笔

分类: 那人那时那些事(散文与随笔)

高考亲历记

山野 

 

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但老是一天自己都不知道在忙些啥,终究没有动笔。离去年高考结束已经很久时间了,也许写这篇文章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但我仍然坚持要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纪念去年的高考。二来毕竟是“过来人”,经历、或者感受过现在的高考,或许其中的某些东西会对后来者有些帮助和启示。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写作这篇文章也就没有白费力气了。当然,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我可不敢有这样的奢望和期盼。即使有,也只不过是自己转瞬即逝的一厢情愿罢了。

首先需要申明的不是我亲自在去年参加了高考,(当然,用“亲自”一词,恐有不妥。因为一般而论,“亲自”大多用在领导身上,比如亲自什么什么的,但今天我也尚且用一次)。而是我的女儿参加了高考。虽然不是我亲自参加,但不表明我没有参加过高考,而且我有过这样那样的经历,来感悟今天的高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甚而至于有可能没有参加高考,甚是参加了高考。一来是因为“可怜天下父母心”。二来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距离产生美”,你们说是吗?于是我便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姑妄听之,也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吧!

  

其实还没有到高考的时间,也就是离高考还有相当的距离,高考的气氛已经随处感受得到。先不说学校“离高考还有××天”类似标语,也不说孩子说从学校回来时紧张的神情。单就说学校附近陪读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紧张气氛也够让人深受其影响了。先前遇事大大咧咧,喜欢高声喧哗的人这时也一改从前,在孩子面前尽量低调点,说话声音小点,免得刺激孩子们原本也很紧张的神经。生活上也历尽所能,尽可能地变着花样,让孩子吃得好点,休息好点,好把精力全身心地用在学习上。

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学校附近陪读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起来。女儿从小到大乖巧懂事,学习上从不让我们操心。在高中三年,原本由退休的爷爷奶奶照管她的生活,原本是用不着我们亲自去照看她的。但临近高考时,女儿的妈妈眼见别的孩子的父母也都陆陆续续从各地赶来,照料临近高考的孩子们,说:“高考前半个月,让你爷爷奶奶回去休息,我来照顾你。”于是,她也加入到了高考陪读的队伍里,成了陪读的一员。

一天到晚,甚是忙碌。早早地起来,准备孩子的早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很重要。然后就急急忙忙赶往菜市,准备中午的肉、菜。十点刚过,就又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早早地煮好午饭,等辛苦整个上午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可以吃不太烫的可口饭菜,然后就是收拾、洗漱、清洗衣物等。只有下午才有空隙的时间。因为女儿怕来回耽误时间,就在学校里吃,也就用不着为她准备晚饭了。好歹这样的时间不长,孩子上学去了之后,尤其是下午,便没有多少事可做,打扫卫生、洗洗涮涮也用不了多大功夫,剩下来的时间就难熬了。女儿租房的地方又比较偏僻,又没有熟悉的朋友,她又不喜欢闲逛、打麻将,剩下的时间确实难熬。但苦中有乐,女儿回到寝室,两个人嘻嘻哈哈、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女儿绑得很紧的神经有所放松,为她的学习大用好处,也不失为收获之一吧!

 

说是远,那是近,一眨眼的功夫,高考的时间就到了。

想想还是久远的事,学校墙壁上书写的“离高考还有××天”,还像是昨天的事,墨迹都还未干,怎么一下就到了呢?随着高考时间的逼近,陪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气氛也就更加紧张起来。孩子们,自不必说。虽然他们嘴里不说,陪读的家长们心里都是心知肚明,用不着任何言语的。看似无所谓的神情,其实暗藏着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过个这个村可就再没有那个店了。机遇虽然对每个人而言,是公平的。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能否心想事成,那就看各自的实力了。所以对于他们而言,不到最后是不会就此松懈的。所以分秒必争,抓紧时间多看一眼,多记一个单词,多背一个公式、定义也是不用忽视的。

陪读的家长们是看在眼里,记到心里,干着急是帮不上任何忙的。他们惟一能做的事只有好好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再没有任何别的办法。陪读的家长们是知道的,一切照旧,不动任何声色,寓殷切希望、细细关照于往常生活中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生活上力求不要较大变化,关心也只是浅尝即止,反正不要让辛苦读书的孩子们感到任何压力,尽可能地轻松上考场是其理想状态。所以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考试下来,不到最后家长们是不会作任何打听的,或者“木也成舟”问也百问,甚至问都不问。虽然心里不甘心,心里仍牵挂着,但怕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增加孩子们的压力,大多还是故作不关心,不过问,随其自然,考都考完了,问了也没有用,一切听凭自然吧!

“终于考完了”,十二年寒窗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孩子们可以彻底放松了。管它考得好否?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结果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完完全全彻底放松了。于是“传说中的电视”重又可以随心所欲看过够,上网、聚会、发泄、唱歌、吃饭等轻松的话题便也成为孩子们关心的热点。“管它呢!考都考完了,一切都成了既定事实,没有改变,只好听天由命吧!”放松便成了高考后孩子们的首选。其实在这貌似轻松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孩子们忐忑不安的心:到底考得如何呢?虽然考完了,哪个又不想了?毕竟是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的结果,毕竟是父母含辛茹苦期盼的结果,也是自己理想的寄托,离自己理想是近了还是远了呢?谁知道呢?

                              

高考刚完,各种有关志愿的资料、信息便铺天盖地从四面八方向家长们涌来,让你目不暇接,真假难辨,信也难,不信更难。信呢?真的还是假的,有没有那么神奇。花钱不说,怕又是上当受骗。如果这样的话,那冤枉钱可就花大了,那可是苦读十二年孩子们的前途啊!不信呢?你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怕也是错个了良机,“机不可失”啊!对于“两眼一摸黑”,非专业人士的家长而言,谁又敢斩筋截铁说“是”或者“不”呢?于是虽然每年都有层出不穷上当受骗的类似事件发生,可为什么呢?还不是信息不流通,还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所以不要老是拿此说事。到底现在还有没有所谓内部招生名额、机动指标,是不是所有的招生名额都公开上了官方的文件等?这些姑且不去管它。因为高考的结果还没有下来,离我们还比较远。

四川原定二十三日公布考生考试成绩,可考生及其家长左等右等,公布成绩的消息一拖再拖,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一直拖到二十五日晚十点才公布成绩。到网上一查还是没有,无奈只有花钱打热线电话查询,还好,通了,成绩终于出来了。不是太理想,与平时考试的成绩有点距离。第二天,最低控制线也出来了。虽然成绩不是孩子想的那样,神情有点沮丧。但我们劝导她说:“你已经很努力了,超过重本控制线49分呢!”接下来,便是填报志愿。

有人说填报志愿难,不亚于高考。也有人说七分考试,三分志愿或者六分考试,四分志愿,甚至有专家说考得好莫如填得好,填得好莫如走得好。我虽然也经历过,但仍不已为然。再次经历过此事后,便真感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了。只是此志愿非彼志愿也!为了女儿的前途,不敢有此任何丝毫的懈怠。

几月前,老婆就说过,早点看一些有关的资料。我说:还早。现在看来是不早了。于是便抓紧时间“恶补”,同时也让女儿自己看一下,选择一下学校和专业,然后大家再一起商量。因为毕竟是她自己的事,最后还是要她自己拿主意,我们只能是提参考意见。如此想来,算是比较周全了。但“人算还是不如天算”。看了有关填报志愿的资料后,大家都觉得很茫然,不知所措。

按照专家们的意见,上了重点本科线以上的学生重点选学校,然后才是专业。照此依葫芦画瓢,选什么学校呢?女儿的分数虽然超过了重本控制线。但毕竟不太多,好学校显然没有多大竞争力,而且虽然有些学校不错,但专业女儿又不喜欢。怎么办?如一味地选择学校那就只能是不太好的专业,但这又不是女儿所希望的。再者好学校已有不好的专业,比如北邮,学校不错,但思想政治专业就被教育部明文停止招生的专业,这样的专业四年以后又如何就业呢?看来所谓首选学校是行不通的。那么选专业情况又如何呢?首先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也就是将来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对于没有特别感兴趣,目标明确的大多数孩子来说,问起来更是一脸的懵然。即使是大部分成年人,对于招生考试报上各学校招生的专业,除了传统的外,大多是望文生义,搞不清楚。就何况于长期闭门苦读的孩子们了。选来选去,比较来比较去,最后没有办法只好选择学医。

好,女儿也愿意。专业确定了,反过来再来选择学校。医学类重点本科就那么几所,大多如雷贯耳。医学专业现在又比较热门,著名的学校当然不敢选。只好瞅最近改名、合并之类,但似乎别人可能不太在意的学校去赌一把。为保险起见,还选择了另外几所学校。不这样又咋办?现在可不是自己当初简单为了有个工作,为了“脱农皮”的那个时候了。而今填报志愿一是要心为所愿。二呢,更重要的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如愿找到工作的那个时候了。如此反复来反复去折腾,总算大功告成,“万事俱备,只欠东方”了。

    

高考志愿终于填报交上去了,但谁能敢保证没有问题,稳超胜券呢?既然不能也就只能耐心地等着吧!

随着高考准备工作就绪,开始录取的时刻到了,考生及其家长们无不是翘首以待,如同初恋的情人望穿秋水般极其虔诚的心情静候佳音降临。

今天没有,等明天吧!去声讯台,没有任何消息,真是急死人了。等待的时间真是急煞人。

眼看着重本录取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眼见着有些同学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即使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声讯台已经告知档案已经被××大学提走,正在录取之中的话,还是没有女儿被录取的任何信息。女儿的神情已经挂不住了,我们心里什么都不能说,只好劝慰她说:“没事的,可能已经被录取了,信息未即使发布,再等等吧!”。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子虚乌有的事,奇迹是不可能发生在我的女儿的身上的。重本录取结束了。我女儿落榜了。重本落榜了,只有等待二本学校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每一阶段可以同时填报4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报4个专业。但一般情况是第一志愿才有用,很少有学校录取第二志愿的。除非学校太差劲,完成不了招生计划或者千载难逢遇到扎堆,而你又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也就是所谓“小年”。然而这样的机会特别是后者又是真是太少太少了。

那就继续等待吧!

等待的时光最让人难熬。等死人,真是等死人啊!不等又能怎样?继续静下心来继续等待吧!

有了,终于有了女儿录取的消息。天天查,隔三差五地查。一天,女儿的档案被一所医科大学提走。不久又传来消息,女儿正式被这所学校录取。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女儿终于以高于省二本最低控制线100余分的成绩被这所学校录取。这是女儿填报志愿中二本的第一志愿,也算是给你我们一丝安慰吧!这对于女儿来说,有点划不着,甚至想不通。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好也罢,不好也罢,总算有个眉目吧!有了这个消息,女儿却迟迟不愿去领录取通知书,想复读。但我们说:“复读一年又能怎样?就能如愿以偿吗?在一纸定终身的条件下,学得好不一定就考得好,考得好也不一定就走得好。还是去读吧!早一年机会也就多一分。走回头路是没有多少意思的!”几经劝说,女儿终于放弃了复读的愿望,准备去外地开始大学生活了。

    

离大学开学的时间快到了。

面对从未独自远行,闭门苦读,社会经验极其缺乏的女儿,面对亲朋好友、爷爷奶奶等祝福和担心,我们几经选择,最后还是决定亲自送女儿到学校报到。

幸而亲自护送,幸而托熟人买到了火车票,而且还是硬卧,才使得我们一路上比较顺利。虽然火车晚点,但也还算顺利。将近三十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女儿即将开始新的一页的城市。

由于火车晚点,到了目的地已经是深夜一点过。面对人深地不熟,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知道,该往何去,怎么办?没有办法只好先打的到学校附近,看有学校里有没有住宿的地方。到了学校门口,大门紧闭,四周一片黑,只有几盏微弱的路灯还亮着。一打听,我们来早了。学校有招待所,但还没有开门。正当我们在危难之机,一位好心的的哥告诉我们说:“前面就有宾馆,我可以带你们去!”。面对此情此景,平时牢记谨慎之言也管不着了。心想:管他的,我们三个人他还把我们怎的?先找到宾馆住下天亮再说。这位好心人没有讹我们,他熟悉的附近几家宾馆不是已经满员就是关灯了,最后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一家宾馆。再找宾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座城市建设并不太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

回来的时候可就没有那么顺利了。从家乡到女儿读书的地方,为避免难买到回程票,我们一下车就直奔售票厅,一问才知道,最近几天的票都没有了。最后只好买了七天后的回程票,而且还只有一张硬座。回来的时候只好轮流坐,好在我在旅途中买了一个凳子,要不然还不知道该咋办?坐上火车,尤其是硬座才知道难受,才知道我们的人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到处都挤满了人,连伸脚的地方都没有。过道里、走廊上、甚至座位下面到处都是人,真个是人满为患。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有大半年时间,但至今想起来还令人心有余悸,腰酸腿疼,浑身上下不舒服。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家了,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到了。还是家里好啊!”。

女儿终于踏上了外出求学的路,开始了她的新的大学生活。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面对生活的不习惯,大学校园的差异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心想复读寻求自己理想满意的大学的念头突然间又再次爆发出来。对此我们只有苦口破心的劝导。并不是我们要女儿按照我们的思维去生活,而是我们觉得重读一年没有多大意见,并不一定就能如愿以偿,心想事成。还是那句老话:在一纸定终身的前提条件下,学得好未必就考得好,考得好也未必就能走得好。既如此又何必重走回头路呢?比较权衡之下,女儿才逐渐淡忘了这个念头,安下心来开始了她自己人生崭新的一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阳朔风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