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月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

(2008-06-18 20:59:12)
标签:

幻想

文化

分类: 自言自语

要补充身体流失的矿物质和水分,现在有种类越来越多的运动饮料;要关注肌肤,化妆品的门类更是多得让人无所适从,但在滋养我们的精神方面,却仍然只有阅读这个古老、经典,却让人心驰神往的方式。而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阅读也成为了最时尚的事情。

 

可是,每每步入书店,看到满坑满谷的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仍然有些无所适从,究竟该读些什么书呢?大家要工作,要生活,在阅读这个需要从容节奏的领域里可没有广种薄收的余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好书,读那些能够充分滋养自己的好书,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才是现代人的阅读观。那么,我们每个月要读多少书呢?不多不少,十本正好。那么,我们又应该将这十本书的名额如何分配呢?

 

一点励志

 

我们每个人都有虚弱的时候,都有在工作、学习里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点鼓励。要承认自己的虚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不少人来说,汪峰的那句"我不能说出我的痛苦,那是我最后的坚强"的歌词让人深有感触回味不已,而他们也是那么做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找到那么一本书,来激励自己一下。躲在角落看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疗伤过程。

 

在励志类书籍方面,这些年来,图书市场上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以前就很红火的卡耐基系列的励志图书已经落伍了。《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这样的书,虽然说得的确是很有道理,但是,里面的例子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里面的那些说法,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也越来越遥远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励志书里讲人性,讲那些太理论化和不好操作的事情,实在是太云山雾罩了。对于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职场上的人来说,大部分时候,需要的是更直接的意见和建议,需要的是能够让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作对了什么。

 

现在,大家所需要的励志书,更多的是在微观上下功夫,更多地不是原来那种尝试去把握全局的建议,而是对于自我的建设。大部分人没资格挑剔工作,没办法选择同事,没心情调教下属,能够做的,也就是让自己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应对各种挑战。还不仅如此,现在大家要求励志类图书也要好看了。这几年来,一些精彩纷呈的职场小说实际上被大部分读者当作了励志类书籍来使用。《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这些职场小说都因为对于职场的深刻叙写和对于个人在职场上的各种策略的描述、点拨而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书中的许许多多的直接而明确的建议,更是被热心的读者整理出来,让那些在阅读励志书方面更功利的读者。不过,那倒是大可不必,没了上下文,没了具体的环境,有什么建议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且,用小说里漫溢的灵性温润自己的心灵,再同时获得一些点拨,那不是更好吗?至少,那样才能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把握阅读的真味。

 

两种时尚

 

时尚是将疲乏的生活变得高潮迭起的调味品。阅读时尚读物已经成为了每个都市人了解潮流风尚,了解新的品牌动态和生活方式的一面窗口。时尚包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包括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包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部分的人看时尚书籍,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因为了解这方面的资讯是一种客观需要。平时工作的时候,哪怕再没有服装规范,总也不能穿得很邋遢吧?再不要求潮流,把自己穿得老上二十岁也不是个办法。在工作环境里,恰如其分的着装也不仅仅是在乎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问题,有时候,衣着更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手段。每个人,都是靠着衣着,靠着各种各样的服饰配件,靠着各种电子产品来武装起来,丰富起来的。而为了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掌握资讯必不可少。

 

即使是现在更潇洒更潮流的御宅族,也少不得要了解时尚。或许宅在家里不必上班的幸福的人们,可以不在乎衣着打扮,但却会更在乎什么是当下最热门的电影、电视、动画片和游戏。宅,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方式,却不意味着脱离社会。

 

阅读时尚书籍,同样也是有着很多讲究的。要跟踪潮流最热点,那得读杂志。而时尚书籍提供的资讯或许在某方面上要稍稍滞后于杂志,但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却要远胜于杂志。看《VOGUE》或许能看到最新款的各品牌的服饰,但看黎坚惠的《时装时刻》却能够把握到许许多多品牌在20年的时间里的演变,看《CASA》或许能看到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家饰,但李欣频的《恋物百科全书》却能将我们爱这个或者不爱这个的心情解说清楚。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捕捉到的是Fast Fashion背后运作的机理,了解到的是每个品牌,每种生活背后的精神原动力,而这些见识,对于我们把握自身,定位自己,避免盲目地冲入“血拼”的洪流中去,那都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三类专业

 

对于每一个愿意将时间投入到阅读中的人来说,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和经验都是最重要的目的,这也是书籍作为一个古老的媒介,一直能够续存至今的原因。而知识和经验最密集的书籍,莫过于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了。

 

对于那些从事技术类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类书籍自然必不可少,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能够让自己保持和行业最新发展同步,随时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而对于从事那些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广度的要求远超过深度的工作的人来说,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能够让自己在遇到陌生的事务的时候,至少不至于手足无措。相比于现在种类越来越丰富,而价格也越来越高昂的各种培训,这种自我充电的方法,大概算的上是非常经济实惠了吧。

 

其实,就算是没有什么补充知识结构的需要,阅读专业书也并非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枯燥乏味。许许多多的专业类书籍妙趣横生,甚至比一些小说都好看。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搞学术的人也越来越有趣了吧,而各种各样的专业或者是准专业书籍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那些枯燥的大部头书,可是没人愿意看的。

 

在所有的专业类书籍里,最受大家欢迎的莫过于经济类书籍。大家都有挣钱的需要嘛,而要更好地获取职业发展,对经济这样一个体系的了解,对各种企业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必不可少。看《经济学》或者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都能够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抛开经济方面的书籍,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加纷繁芜杂,也就越发让人有阅读的欲望。《一天给我一桩谋杀案》,这个书名是不是能引起你的阅读欲望呢?这本书的副标题可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英国大众传播史。作者可不是标题党,阅读这本书的乐趣可是相当充足的。

 

文化、生活领域的专业书籍,更贴近日常生活。《私人生活史》讲述的是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公共生活到私人领域,从吃穿住用行到阅读、房屋装饰乃至于更私密的生活到底是怎么从原始状态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样子的。再比如讲述宴会的历史的《查理曼大帝的桌布》,讲述各种流行文化兴起和发展的《酷的征服》……这些书可以一次次逗笑我们,并同时让一些有用的东西进入我们的大脑。

 

四重幻想

 

我们的日常生活,委实是太现实了一点,时时刻刻都要和各种各样现实的问题打交道。这种时候,我们尤其需要一点幻想来补给我们郁闷的心灵。

 

方想小朋友写的《师士传说》里,主角穿着机甲穿梭往来数百万字,读者们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兽血沸腾》或许不算精致,但一场庞大瑰丽,充满变化的体系一样让人沉迷其中;管平潮大人的《仙路烟尘》(简体书名《仙剑问情》)写了上百万了还只是非常纯情地拉拉小手却一样让读者看得眉飞色舞、高潮迭起,需要的更是超级丰富的想象力。……那些爱好幻想的读者们不由得发出了一致的呼声:“爱生活,爱起点”。读者们爱看幻想类小说,才不是因为读者们缺少想象力,而是因为他们要“混元证道”,对比着看看和自己的想像有什么不同呢。

 

仿佛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喜欢听人说书的情结。好好的故事,总要有各种各样的添头才算的上精彩。《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版本倒也不能说是被冷落了,但总觉得袁阔成的版本更有味道,那扎实细密的细节,难枝蔓丛生的人与事,仿佛能让人一幕幕地看见那些场面。中国人缺少想象力,缺少幻想?绝不是这样。为这些幻想小说挤出一点名额来,那是绝对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