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医护人员健康

(2009-04-23 11:53:43)
标签:

健康

医护人员

临床医生

刘英

香港

四川康骨医院

赖志刚

分类: 保健知识

   关注医护人员健康

世人的观念里,医护人员懂得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知识,能够及时医治自身的疾病,其职业有利于自身的保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看看各大医院在职员工健康报告,我们发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

 医护人员有一个可爱的昵称 “白衣天使”。哪里有灾难,哪里有病患,就能见到他们奔忙的身影。“非典”、禽流感、大冰雪灾害以及“5.12”大地震的紧要关头,医护人员总是坚守在第一线。一边是患者期盼的眼神,一边是医护人员满负荷透支的生命。当他们脱下白大褂的时候,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不少医生的身体也不会比病人好。也许给病人治腿痛的医生,自己正受腿痛的折磨;也许护理肿瘤病患的护士,自己也是肿瘤病患……
    透支生命
   某医院内科周主任从医41年,如今已经满头斑白。面对病人,她总是面带微笑,温和而亲切,可是有谁知道,她身患七八种疾病,身上大大小小做了9次手术。1988年,她在送病人前往长沙会诊途中,自己发生车祸,双腿小腿处骨折。“现在,只要一变天,两条腿就痛得厉害,但她还是又蹲又站给病人看病。”该病室的医生纷纷深情讲述。“作为一名医生,一天24小时,我们持续工作17、18小时是常事。” 周主任说,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双休周末,吃得最多的就是盒饭。
    周主任并不是一个特例,她是众多医护工作人员的一个代表。当我们看到几家医院在职职工体检报告时,更是大吃一惊。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龙主任介绍,医务人员常见疾病患病包括,胃病、颈椎病、高血压、腰肌劳损。“让我们很担心的是,最近几年的体检中发现了数例恶性肿瘤。”龙主任介绍,医院1000余在职员工,2004年体检时发现4、5例恶性肿瘤,2006年体检则达到6例,2008年又发现2例。龙主任从事体检工作多年,一个单位在体检中如此密集发现恶性疾病是很少见的,这与医生这个高强度工作性质有关系。
    医院唐主任介绍,一医院2007年对600名在职人员体检,从其中446份报告完全的体检单发现,体检健康者仅46例。肝胆疾病42例,肾结石、肾囊肿25例,心电图异常41例等情况。妇科检查更是发现妇科疾病110例,乳腺扫描发现乳腺疾病97例。
    巨大压力
    “医生直接面对的是病人的生命,工作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显然较一般职业高。来自工作的压力是亚健康状态产生的首要原因。”
    内分泌代谢科廖主任指出,由于医疗工作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服务对象的,其充满未知的不确定性、特殊性,工作压力非常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的高超医疗技术、科研教学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而且应熟练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观点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世界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临床医生被定义为医疗事故处理的行为主体,都加重了临床医生的压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疾病谱的改变,病人需求多层化,医学模式转变,医生群体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医生们小心谨慎紧张的工作却得不到理解,以至有的医生不得不研究如何改进治疗方案,而是研究如何不挨骂、不挨打、不赔偿,不再拥有职业的自豪感。加之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不到位,卫生事业的补贴远远满足不了医院生计和发展的要求。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廖主任说,现在的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个别病人求医生担保医药欠费的时候,可以说出各种好话,但是担保费用有限,如果达不到病人要求,患者或家属就会有过激行为,谩骂甚至动手伤害医护人员。“这样的情况不多,但是发生一次就挺寒心的。”廖主任非常感慨,近年来,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医生无形之中又多了压力。
    医务人员所接触的都是病人特别是传染患者,病室及工作室内的环境污染,使工作环境差,对临床医生的健康构成威胁;睡眠不足,身心疲惫。临床医生值夜班、二线班,生物钟节律被打乱,不仅要克服生理上的困倦,还要时刻准备应付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造成精力和体力极大的消耗;常处于应急状态,使他们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要求医生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诊断、最娴熟的技术对病人进行救治,加上被患者不良情绪的“传染”,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另外,接受患者的死亡和濒死现象的刺激,也会导致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无私奉献
    我国首例向香港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刘英,在中心医院门诊注射室,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讲叙了她近期在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11月27日中午1时至5时30分,刘英共捐献造血干细胞140毫升,11月28日早晨,又捐献70毫升,采集过程非常顺利。问起这次献造血干细胞的感受,有着20年医务工作经验的刘英高兴地说,“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香港小朋友的生命,值!”。

 医护人员挽救生命,奉献爱心。我们关爱自己健康的同时,也应该想到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