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舍生忘死救死扶伤

(2008-06-20 10:42:02)
标签:

四川康骨医院

赖志刚

都江堰

地震

汶川

余震

情感

健康

中医

中药

高考

杂谈

分类: 感想体会

            

大难当头  临危不惧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wbr> <wbr>舍生忘死救死扶伤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突然间山摇地动,危机四伏。病房电视机倒了,药房瓶架倒了,科室文件柜倒了,一楼电梯间门栏上镶嵌的大理石崩裂了,楼梯间墙体出现了裂缝……随着大地的震颤,整幢医院大楼在剧烈摇晃,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然而,当天我院住院病人为181人,门诊病人为76人。当人们意识到是地震发生时,处处是惊恐、慌乱。病情较轻的患者自动奔向大楼外,病情较重和正在输液的患者传出惊恐的呼叫。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四川康骨医院临危不惧,毫不退缩,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全体医护人员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在地震持续、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电梯不能使用,时间非常紧迫,院领导镇定自若、沉着指挥,组织全体医护人员抬的抬,背的背,扶的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180多名在院患者安全撤出医院大楼,转移到安全地带。为了病人的生命,医务人员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冒着余震威胁,数次冲入摇摇欲坠的大楼,一间病房、一间病房的搜索和营救,直到整个大楼无一位患者。其间,没有遗弃一位患者,没有造成一名患者的伤害。与此同时,医院保卫部门及时封锁了住院大楼,保证了病人和医院财产的安全。当天在院患者放在床头和抽屉内的现金,以及散落在地上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无一遗失。

 

生命使者  急救先锋

    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医护人员在安抚病员的同时,在临时医疗点上架起输液架,对在院病人进行继续救治。同时,120急救人员做好准备,接收新病员。

    地震发生20分钟后,成都市市内在地震中受伤的患者四面八方纷纭而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意识到:我们目前遇到可能是全国性的灾难,而不是一般的险情和普通地病人,当下命令:现场救治的患者全部免费。医院在临时治疗点上设立治疗位置,因陋就简,三人一组开展救治。仅地震发生当日,我院急诊科就收治因地震受伤的患者40余名。为使这批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0多岁的急诊科主任胡道清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带领急诊团队开展救治,组织专家组对危重伤员进行会诊,对次日要做检查的患者全部开好检查单,对开创性伤口的患者及时进行清创和包扎,一直忙到深夜……。

    13日凌晨4:00,急诊科接到了我院“120”救护车从都江堰灾区现场收治的第一批伤员。面对危重的伤员,简陋的露天条件已无法实施抢救。当时,余震反复出现,整个住院大楼早已空无一人。“救人要紧”!我安排胡道清主任率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冲进了急诊科,分别将重症伤员送到急诊科抢救室进行抢救……。

 

快速反应  紧急出动

    12日17时,接成都市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医院急救小组随120急救车紧急出动,奔赴都江堰灾区聚源中学、新建小学、中医院救治病人。由此,拉开了接受灾区伤员的序幕。一批、两批、三批…….整个救治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第三天……。尽管事发突然,情况紧急,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工作强度和时间超过平时若干倍。一场救治下来,大家大汗淋漓,气喘嘘嘘,但是内心确充满了喜悦,它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依赖和信任,也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5月13日正午时分,接到成都市“120”急救中心通知,我们沿着坎坷不平的道路到达了新建小学。在校门外一群群学生家长在那里守候着,有的哭喊、有的挖掘、有的痛苦、有的呆坐着,他们都心存在一丝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还活着。校门里面全是武警官兵穿梭的身影,吊车、挖掘机忙碌地工作着。我们在车里做好了一切抢救准备,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多挽留一条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废墟里有孩子们的衣服、书包、课本、书桌…….可他们已不在了,等了约半个多小时,我们的车门被打开了,但却没有生还者,抬上来的却是一张张苍白的面容、冰冷的躯体,一个、两个、三个、、、、、、九个,九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被夺走。大门外面的父母们,还在等着他们回家啊。我们的眼泪都忍不住流了下来。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大家都一路无语……。

    13日凌晨,我们赶往都江堰林业医院时,遇到一位怀抱婴儿的男性,急切的对我们说:“这名婴儿是在废墟中挖出来的,怀抱着他的母亲已经失去了她宝贵的生命,但她用伟大的母爱延续着这个幼小的生命”。护士王霞将小孩紧紧抱在怀中,将他右脸处擦伤简单处理后抱上抢救车。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将尽到医务工作者的所能,竭尽全力将生命的火种延续下去。

    凌晨5点左右,飞驰的救护车回到了四川康骨医院。绿色通道已经打开,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在门口守候的医护人员从成都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手中接过了小男孩。对于这个无名无姓、刚满11个月的孩子,大家亲切称其为都一(都江堰第一个无名孩子)。可是小都一谁也不理,只是一个劲地哭和闹。看到地震中抢救出来的孤儿,想到其惨死在废墟里的母亲,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忍不住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为了挽救这个幼小的生命,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急诊科医护人员置自己的生命而不顾,立即在有裂缝的急救室里展开了殊死的抢救。值班医生为小都一作了详细检查,初步确诊为:脸部擦伤,头部表皮血肿。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院长赖志刚指示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道清为小都一进行了会诊。胡道清主任在排除内脏器官受损的情况下,嘱“立即进行外伤处置,派专人特护”。护士张映萍考虑到小孩可能是饥饿所致,急忙找来了奶粉、芝麻糊、鸡蛋羹等食品,与护士刘太玲、医生谭宾一起一勺一勺的给他喂,并轮流照顾。得知小都一的不幸遭遇后,医院的员工自发的来到小都一身边,有的送来了吃的,有的送来了用的,还有的送来了穿的。

    院领导根据医师的诊断,对小都一地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小都一心理上的伤害远大于身体上的伤害。经慎重考虑,院领导安排员工将小孩带回家中进行心理安抚。为了给小都一提供更好的检查、救治条件,医院决定将小都一转至成都市儿童医院。5月18日从双楠街道办事处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小都一的妈妈找到了,他的父母都还活着,在废墟里埋着的不是他的母亲,而是外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