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请别提及孔子,那是亵渎
(2012-10-13 13:22:18)
标签: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国家化集体主义化孔子屈原 |
莫言获奖,请别提及孔子,那是亵渎
前天晚上,手机新闻及时报道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两天议论蜂起,有媒体的、有身边的。今天早上朋友约茶会,席间一位诗友说想听听我的想法,一时百感于心。某些深心的想法,生怕出口即风化。
莫言获诺奖,震动所以如此之大,欢呼声所以如此之高,毋庸置疑地证明,我们都生活在西方的罡风之下,我们的民族自信力极度脆弱,没有外在的肯定,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样说,我怕友人误以为我是爱国者,又怕友人误以为我是仇美者。在众多的议论中,我最不能忍受的是,有不少人将五千年文明搬出来,认为莫言获诺奖,是对“文明古国”的肯定!
试举一例:《盐城晚报》10月12日转载人民网评员王石川博文,其中的一段话是这样的:“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
——这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亵渎,这是对孔子的亵渎!是我们这个民族毫无文化认同的佐证!
诺贝尔奖项,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固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公正性、权威性的奖项之一(特别是相对于国内权力与金钱左右大小奖项的局面而言)。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当下一个作家获此殊荣,就数典忘祖!我们不要忘记,莫言的作品无论怎样,必须翻译为英文,必须经过他人再创作,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无一人通中文,方块字的美感他们无法品味。《光明日报》12日文化新闻版赫然以《“中学西渐”过程中一个醒目路标》为题,热评莫言获奖,悲乎!殊不知他们所说的“中学”恰恰是“西学东渐”后的产物,是割断了我们悠久的文化传承,牺牲了我们承载文化精神的文言文、雪藏了五千年文化典籍后的产物!
诺贝尔评委会奖赏莫言,不是对我们历史文化的证明,因为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不容置喙,不需要、也不依靠任何奖项来证明;也不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评判,不要以为我们的当下就怎样怎样,当下的作家群就怎样怎样。
莫言获奖,请不要国家化、集体主义化;
莫言获奖,请不要进行伪文化认同。
当然,莫言获奖,我由衷开心。因为,对于时下的中国,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国人不懂得孔子、不理解屈子的今天,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没有看过莫言的小说,是基于对于诺贝尔奖项的信任。)这是一种好的引领,多多少少可以扭转一些国人因为一直吃不到葡萄,骂西方人偏见狭隘甚至嫉妒的变态心理,可以让大家在提及西方时能够心平气和一点,早一点回归理性与常态。该取他人之长时,就诚恳地学习,而不要把一切“特色化”。
再次强调,我的开心与期望,是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国人不懂得孔子、不理解屈子的当下,是在求与西方同而不得的当下,退而求其次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