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里的温馨信息
(2011-02-25 20:41:33)
标签:
杂谈手札晏几道贾宝玉 |
手札里的温馨信息
Bye-bye笔墨纸砚,携手Email,人类又进了一大步。但人乃有情之物,告别过去,难免怀旧,而且总要“怀”出几条歪理来。日前与几位好友谈起对手札的依恋,真个情不能自已,曾见有人声称要做世界上最后一个以人脑抗拒电脑的人,坚持手书诗稿手书信件(学术文章除外)。有人揭竿而起,我就很想壮壮胆子,学一回阿Q,盘起辫子闹革命了。
当然,Email快捷,通信双方,不管千里万里数十秒内打个来回不在话下。假设双方一是老板,一是职员,从请示到答复可免一切繁文缛节,何其高效;倘若是一对情侣呢,自然可以速解相思之渴,免受衣带渐宽之苦。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夏雨荷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她说没有那位使她一生“可爱、可恨、可等”的皇上(大意如此),“生命就如一枯井”。仿佛生命的全部意蕴就维系于一个“等”字。“等”,在情人心里,是缠绵入骨的字眼儿,等中有盼,等中有怨,等中有痴。唯盼唯怨唯痴,方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幽愁暗恨,方有“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的神魂颠倒。倘若删去通讯之间的路程和时间,则情事必如平面,直来直去速战速决,哪还有如此如彼一场曲折委婉?
Email还有一弊,那就是字体批量生产,唯有共性不存个性。手札则不然,手乃肢体之部分,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心跳之快慢缓急,直达于指梢,于是字迹分工草,墨痕有浓淡。其字迹,俨若“心电图”,彼方之真性情、酷魅力,毕现无余;其华笺,彼必手心抚过,胸前口袋藏过,此处一握,也许体温犹在呢!
晏几道的词中有“罗衣着破前香在”之句,真是妙绝。为何痴恋那件穿破的罗衣?因其“前香”在也。“前香”者,情人之汗渍也、体味也。《红楼梦》里的痴情公子贾宝玉,着丫环送与林妹妹一方手帕,偏偏不是新的,而是自己用过的,黛玉心有灵犀,摩挲旧帕之时,接受的定是不可言喻的温馨信息,于是一夜题诗无眠,愁肠百转千回。
手札所传达的身心两方面的温馨信息,岂Email所能企及?因此,我要坚决地站到手书派的阵营,革革命一回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