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一流女”的行为至少符合一条圣人的精神
(2008-11-04 01:56:54)
标签:
北大一流女京城高官结石娃娃传统文化人格事功杂谈 |
“北大一流女”的行为至少符合一条圣人的精神
多日未登新浪博客,乍见“北大一流女”在中山大学发飙一事,不觉浏览下。本人虽对“北大一流女”与王小峰均不甚了然,而就此事,其高下,一读可知也。
“北大一流女”的行为至少符合一条圣人的精神,《论语》有云:“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何谓“匿怨而友其人”?就是把对对方不满与怨恨藏在心底,表面装出与他亲近的样子,因而圣人以之为耻。
“北大一流女”坦言“广州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你(王小峰)永远都是一个三流的人,拍这种三流的东西”,“什么是一流?我就是一流!北大才是一流!”“我跟你讲我生气什么,我生气这种东西居然得到大家这样的(作拍手状)一种支持!”面对只讲“礼貌”、一味“和谐”的氛围,是非已经变得不重要,或说一般人已经放弃对孰是孰非追求的时候,执着地企图分清经纬、明辨高下,不惜以寡敌众,这正是没有“匿怨而友其人”的表现。
而在当下,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少之又少。明明知道贪官就在身边猖獗,却不敢吭声,甚至为之巧言令色;明明知道自己天天在食用有毒食品,却默默承受,甚至向人佯装乐天!善良的人,或许正因为你们的一步步退让,不良的社会现象才一天天潜滋暗长,以至养虎为患:“交通部派来的”高官敢如此猖狂,“结石娃娃”竟至今没有讨回公道……正是基于这一层面,我肯定她。
当然,我也知道,现实之中,有时教人不匿怨吐真言,无疑使他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唐吉歌德;然而,这是问题的另一面,非本文所欲说明之话题。正是由于种种复合因素,可怜的同胞已经从自己不敢言、不愿言,发展到不愿他人言、扼杀他人言的地步,匿怨而友其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终至使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成为本民族本时代的顽症之一。此顽症,固然不是导致当下一切丑恶现象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
与“一流女”相对的“三流男”王小峰的错误有二。一,他说:“真正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在于你是北大毕业的还是清华毕业的,或者是中山大学毕业的。我觉得能把事情做成,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证明他没有对于高尚精神世界的崇敬,只有卑微的功利追求。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对于人格的推崇胜于事功。二,他说:“我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但是我很幸运,我恰恰没受过这种教育,我没有那种受某一种文化影响的自豪感,所以我敢做很多事情。”竟敢如此狂妄地向受教育者叫板,真乃无知无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