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使北大清华传统的大学精神再次脱落

(2008-06-29 00:53:39)
标签:

抗震救灾

英雄少年

保送

清华

北大

大学精神

杂谈

 

北大清华为何者?中国一流之高等学府也,大学精神承载之所也!凡真正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无不将其视为曾经的精神寄托之圣地!前几年人们即有北大、清华“沦为二流”的惊叹,今天的北大清华传统的大学精神依然在脱落!

新华社记报道:627日,四名四川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在北京举行的2008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上获得保送上大学的通知书。中四川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申龙被北京大学录取,四川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王佳明被清华大学录取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三学生欧阳宇航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四川理县中学高三学生张博被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

其它两所大学我不想说什么,春秋责备贤者,独为北大清华而感伤。我认为,北大清华可以向灾区捐款,也可以为这两名学生提供继续读书的学费,但不应降低神圣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录取分数线就是一所学校应该坚守的原则,这个原则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哪怕是以道德的名义)而摇摆。放弃原则趋时赶趟,正是北大清华传统的大学精神不断脱落的又一表现。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这是汤用彤先生1940年致时任北大校长胡适信中的话。何谓“大学精神”?我觉得,应该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表述:“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昔日之清华北大的行止,真切地体现出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精神。去年西南联合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报载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的回忆写道:19426月,时任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陈立夫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务必遵守教育部核定的应设课程,统一考试等新规定。联大教授会对教育部的规定逐条予以批驳,明确表示:“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行之多年,似不必轻易更张”,还指出“教部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关”,“教育部为有权者,大学为有能者”,应当“权、能分职”,最终西南联大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统一教材。这样的事例,在西南联大短暂的历史上不为少数。正因具有这样的骨气与能量,西南联大才“是一个永远的光荣和丰碑”,才能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今天,有人在叩问:清华北大有经过全国高考选拔出来的世界一流的本科生,为什么出不了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我觉得,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没有灵魂的大学,怎么可能造就一流的人才,没有一流的人才又何来一流的学术成果?我不敢说今天的北大清华没有灵魂,但至少说百年名校的风骨已经在钙化。

前些日子网上盛传北大两件事情,一是为“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的功利目的,整治校容校貌、维护秩序:“教学评估很重要,据说会影响到以后的项目和经费,和大家也有关系,还是配合一下吧!”(北大未名论坛的某个帖子如是说);二是拆除承载北大部分历史的三角地信息栏,巧妙地由校团委管理发布内容的电子信息屏代之。今日此事,可并列为三!且是在主动地向一种虚妄的“无物之阵”和庸俗的“社会”势力献媚。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中写过:“联合大学……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今日之北大清华跟风若此,哪还敢“作一士之谔谔”!?

国家之振兴,有赖于人才,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校,到哪里去寻找传统的大学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