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于盼来了“性格内向”的理由

(2012-05-11 19:28:40)
标签:

教育

终于盼来了“性格内向”的理由

王旭明

 

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在通过了某单位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和体检之后,尤其是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排在用人单位公布的第一名,却被以“性格内向”为由拒用,同时被取消录用资格的还有另外两位大学生,理由是“岗位匹配度不够,协调能力弱,工作时间太短”等。“这个理由实在太荒唐了!”三位大学生这样表示。其实,说句学生们可能不爱听的话,这一点也不荒唐,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话,性格内向这样的理由浮出水面,不仅不荒唐,而且十分应该。

所以说终于盼来了“性格内向”这个理由,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录用和选拔也包括提升干部中,更多的考虑思想政治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和考试成绩等,很少把心理素养、性格特征等放进考察范围。殊不知,这种只顾知识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行为是大错特错,大愚特愚的选拔行为,或者说是早已落后的时代选拔行为。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身体条件固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但绝不是所有条件。在当下现代社会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的领域,心理素质和与人沟通能力理应成为考察人才的重要条件。因为,如果不考察这些条件,而仅凭学历和知识,很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挫折一筹莫展,甚至走向极端。长期以来,我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这样的要求,带来的结果是一大批思想好、业务精、身体也不错的人被选拔到工作岗位上,但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懒得与人打交道,心理素质脆弱,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所以说终于盼来了“性格内向”这个理由,还因为我们在有些岗位人员的录取和提拔上尤其是公务员、领导干部等除了思想好、业务精、身体棒的条件外,必须要把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当成必要且必须的考察条件。如果我们强调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是人才成长的一般条件和要求的话,对于公务员、医生、教师、警察、城管和各级领导这样的特殊岗位配置和特殊人员选拔,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则要作为考察的必须条件。毋庸讳言,一般来说,性格内向、协调能力弱并不是缺点,只能称其为特点,但在遇到一些特殊的岗位的时候这些就变成了缺点。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如何与顾客、患者、下属以及与公众交流,我们也很难设想一个协调能力弱的人如何把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出色完成。当然对于个体劳动特征十分明显、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一个人性格内向、协调能力弱等就不是缺点。再举个我熟悉的例子吧。我在近几年参与的新闻发言人培训中发现,有不少参加培训的人生来其实生来就不是干发言人的料,他们很害羞、很腼腆、很不爱说话,甚至很烦与人打交道,当我看他一眼的时候,他的眼神都露出惶惑和躲闪的光色。这样的人,你让他整天面对记者和面对公众发言无异于让他上绞刑架。当然,这样的人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可能有所变化,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仅靠短时间的培训很难奏效。因此,在一些岗位的配置和人员提拔上,若想做到科学和有效,就应当包括对他们心理素质和性格的考察。

所以说终于盼来了“性格内向”这个理由,更因为我们很多人不重视,甚至都不知道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在培养别人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有心理素质和性格的培养。三位同学在考试成绩很优异之后,听说以性格内向为由被拒觉得很荒唐就是例证。某单位对三名学生的拒录如确属性格内向的原因,我以为给我们的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一个善意的提醒——不要只顾思想、成绩和身体而忘记其他。当然,只要思想成绩和身体好的工作也有,但绝不是全部,而更多的工作是需要思想好、业务精、身体棒,心理素质好,善于与人沟通表达能力强的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思想可以提高、甚至装一下,业务可以学,身体可以练,而心理素质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则需要积累和感悟。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相对知识、思想和身体来说,心理和情感因素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量表作参考,但不像前三者那样准确,尤其是在课堂上很难学会,也很难用高学历来代表。所有这些困难都构成了我们对心理素质和性格不那么注意,而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善积累和有感悟的人,以及在这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并引导孩子们在这方面成长的长者, 包括老师及父母。

惟此,我才写下本文,终于盼来了把性格内向作为考察人的标准。我也期盼更多的部门考察人的心理素质和多方面能力,因为这绝对是科学的。有意思的倒是事件发生后,面对记者的采访,该单位负责人表示对于拒绝三名考生的理由不方便透露。我倒是以为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如果考察委员会就是从性格内向和沟通能力差否定三位考生的话,完全可以大大方方、有理有据、理直气壮的告诉三位考生,就是因为这个理由,你们没有被录取。

关于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其实我还有很多话,限于篇幅,不可能展开。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有着多方面生活和工作经历的人角度,真心感觉这是一个我们长期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考量指标和培养指标,它不仅应该浮出水面,而且应该在水面上长久的呆住,与思想、业务、身体素质等考察指标并驾齐驱,如多维境之一面反映出人之一侧,从而更加科学的育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