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2009-02-26 17:48:01)
标签:
中国电影奥斯卡大片杂谈 |
中国电影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王旭明
第81届奥斯卡奖刚刚尘埃落定。《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夺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等八大奖项,这在情理之中。这部影片描述的是一名孟买穷侍者参加益智问答节目,希望通过赢得巨额奖金来吸引自己心上人的注意,结果却因为被怀疑作弊而遭监禁。故事由此展开,穿插了一系列故事情节,最终他历尽艰辛、获得成功。
这部影片不仅使人从一般意义上了解了小人物获得成功的老话题,还通过一个小人物如何巧妙的摆脱组织他们乞讨的犯罪团伙,目击母亲被杀忍受警察的折磨和与背叛他的哥哥斗争等深入细致的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揭示了他对爱的渴求与得到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尽管有评论说,这部电影的获奖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但我更愿说,这部影片的获奖是人们对影片所揭示的深刻的思想伦理的认同,所表达的独特的爱与恨的理解。
什么是影片的思想性?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不可回避。思想性是指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命运以及对这种独特命运独到的、深刻的、富有哲理与人生启发的见解。同样不可回避的是,思想性绝不等于简单的贴标签。如果按照贴标签的要求,我们的很多电影都可以冠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影片。问题是贴了这些标签绝不等于人们对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以电影《梅兰芳》为例。片中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 梅先生在日寇侵占上海时蓄须明志“罢演”的情节。这本来是最能够打动全球不同肤色、不同人种情怀的情节。但由于编导者的简单化处理,使人没有看出梅兰芳先生作为一个视京剧如命的艺术家的爱国主义的独特表现形式,与一般民众之爱国主义的区别。主要原因就是不仅缺少细致的情节、经典性语言,也缺少人物心理复杂、细腻且排他的刻画,加之演员粗糙的表演,其思想性黯然失色。这部影片没有进军奥斯卡,甚至嘎纳也铩羽而归,也在情理之中了。思想性不是概念的简单外化,思想性是附着在人物和情节身上的、溶于其中的水乳不可分的理念再现。
一说到思想性,有些人一定觉得是老古板,是假正经;现今时代需要的是故事、是技术、是名角、是好看。此言大错!纵观我们的所谓大片《满城尽是黄金甲》、《无极》、《夜宴》、《英雄》等,都排场不小,花钱不少,亦都是名角,导演也号称是大腕,却难掩内容的空泛与思想的苍白。至于《非诚勿扰》一类就和思想性更不沾边了。思想是人类精神财富宝库中的瑰宝,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表现在不同人的身上都能幻化出不同的风采。而恰恰是这种风采,打动了无数人心,也正是艺术力量之所在。
无论是《大兵瑞恩》、《泰坦尼克号》,还是《辛德勒名单》、《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都是这种思想性的艺术再现,而正是这种思想性,成就他们作为国际大片的骨骼。
纵观我们的所谓大片,缺少的就恰恰是这种骨骼。像软体动物,又像营养不良,即使披上无数“黄金甲”,也难占世界影坛鳌头。当然,可以看不起奥斯卡,甚至诺贝尔也不放在眼里,但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毕竟有他的共通之处。
中国电影距离有思想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