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散文:林子,京都繁茂的一抹绿荫

(2012-08-31 12:46:42)
标签:

转载

分类: 社会关注

林子,京都繁茂的一抹绿荫

浦仲诚

 

今年六月中旬末,又去了一次北京。在去北京前半月多,收到北京朋友、女诗人林子,给我邮寄来了她笫二本旅游散文(诗)著作《代马依风走京西》。这本书,和前年她寄给我的那本一样,又是一本图文茂,规格独异,装帧和印刷,都别具风格的精美著作。新书如一束异花一般,静静地搁在办公桌的案头,散发着阵阵新墨之香,就这样,诱着我去品读。

北京回来后,工作之余,我将此书慢慢地翻动和阅读,细细品味着作者的每一篇文字。读其故事,如入其境。不知为什么,当我轻轻翻过每一页时,总会引发起我许多沉寂的思考和虚空的遐想。我眼前,好似浮现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性,额上沥沥地淌着汗水,正牵着一匹叫“银子”的大白马,手中挥动着红色的小旗,她站在京西门头沟大寒岭下,指引着一行探山的人,在崎岖婉曲的山道上,艰辛地攀行。“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此刻想起唐朝诗人杜甫的这二句诗来。品读《代马依风走京西》那时,我正是陷入了这样一种虚幻和情境中。

 

至今,我没见过林子本人。“认识”林子,是在二零零九年的六月。因为缘于文学,更确切地讲,是缘于文学博客,才“误入林子深处”。因此,与林子之间成了博友。从“认识”林子至今,已三年有余。虽然,彼此间仅仅是通过在博客上的互访,和在QQ上的交流,才成为朋友。三年来,反复拜访过林子的博客,和阅读她诗作和散文。如今,又读着林子第二本《代马依风走京西》的集子,更多的,是增添了许多的感触和感动。林子所给我的印象,确是很深。

林子,一个明媚隽秀而响亮的名字。林子不是北方人,她是一位北漂者。据她告诉我,她生于重庆,家乡是在四川成都,离峨嵋山很近。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和发表诗歌散文,以及小说等文学作品。十二年前,她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习。鲁迅文学院学习结束后,她毅然留在了北京,开始打拼着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

印象中,林子是一个奇女子,也是一个豪爽的女诗人。在她博客的首位,有这样一段文字:喜欢文字,自然在意读它的感觉。喜欢记录,自然有悲喜有冷热。喜欢快乐,自然该笑对人生百态。喜欢玩博,自然我的江湖我做主。在她自我介绍的文字中,还有这样两句话:“林子,履行生命责任的女人。工作,玩在策划与创作之间。” 在她的著作《代马依风走京西》这本书中,林子这样说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似乎是一个永远的哲学问题。而对于我们的肉体和灵魂,这似乎又是一个令人伤感的问题。生活在这欲望的城市里,有虚空,有充实。我们的精神就是在这样的轮回中饱尝人生百味。”

读她的这些文字,感觉中,林子的眼光和思维,和许多作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将她独特的眼光和思维触角,探向了人类和自然都离不开的重要区域:绿色。或者叫“绿色文化和绿色文学”。

 

北漂,在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对初到者来说,是能否站住脚,能否生存下去,往往都成问题。而林子,不但站牢了,而且扎下了根。在北京,林子正发展着她轰轰烈烈的事业。如果不是已经知道,林子在北京打拼这十二年,在北京弄绿色文化和绿色文学,已获得优异的成功,而且,已打拼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简直也不敢想象,也不敢相信:早在十二年前的林子,一个年轻柔弱的女子,怎么会有这样的胆气和毅力,作了这样的思考和决定。

我想,曾在峨嵋山下驻守过的林子,可能是因为长期得“仙山灵气”之薰陶,其胸中积淀了一份对大自然的痴恋,同时,更积淀了一份对大自然绿色文化的痴情。北漂在北京,她那份长期积淀的痴恋痴情,终究一定会攒聚成巨大的精神动力和追求,萌发出秀冠灵隽的茁壮大树,并结出诱人的硕果来。

二零零四年十月,她创作的第一本绿色旅游散文集《峨嵋山·我注定逃不出你的多情》出版。这本图书的出版,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有关旅游部门的重视推广。初试的成功,对北漂的林子来说,是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动力。

“我最爱的是蓝天白云,有了这样的早晨,似乎一切都如我所愿。我们走出房门,看天空发白、发红、发蓝,看云卷云舒。我们踏着散发着泥土味和露水味的草地,在一株株花红叶绿簇拥的小径上……” 在她这些如诗的文字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常常能够发现和读到,她那对大自然和绿色文化的特别情感的渲泄。手中这一册林子的新著《代马依风走京西》,每一个文字,都充溢着作者对探索研究“京西古道”这古老生命之路的向往;每一个篇章,都充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绿色之茵的无比热爱。

 

“与您分享这一怀充满阳光的美好心情。”是林子在给我赠书扉页上的留言。是的,身为江南水乡人,多见大“水”,却少见大山。但我和林子一样,很向往自然风光和喜欢探寻历史文化。于是,有一种激灵,使我追随着书中的情节,走进了京西古道之中。

我看到了斜阳幽照下,苍苔满目的古道,变成了金黄色。我追随着林子,用心去抚摸过古村落外,那棵历经千秋的空心树,那株千年古藤,还有西山深处,门头沟那棵古灵精怪的老树。我好似追随着这新时代的马帮,走进了灵水举人村,瞬间,让我忘却了我仍身处在扬子江的南岸。似乎,我听到林子在山野深处喊我,碧螺,“既然是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就难以忘却了。”

果然,这个马帮的女领头人让人敬佩,“……炊烟熏染的历史,垒砌在女儿墙外,野山桃花开花落,乡情散落,在蛮荒的沟谷,阳光爬满老屋,肆意收缴,所有深藏的记忆,……”她唱吟着自己写作的诗,已带着她的“马帮”奔过了牛角岭关。

苍海桑田千年易过,历史的印记,在林子的脚步下,得到不断验证,并曼曼沿伸:古道古村、古树古藤,峻山灵水、古关旧城,朝露和夕阳,篝火和帐蓬,一道道原生状态的水墨之景,怎么能不打动我的心。林子“对我”说道:“假如,你还愿意探究昔日烽火的边关,假如,你还愿意探访永定河奉岸的人家,请跟我来!在京西古道之上,让我们一起看花晨雪夕、秋水春山……”读着林子的这些文字,恍惚中,如听探寻千山万水的老朋友归来,数说追寻过自然而畅怀的乐音。

林子说:“人类历史是人类生命经历过的痕迹。去西山,她可以亲手去触摸这样的痕迹。”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文化人,有什么理由,去漠视这些生命曾经的痕迹,去损毁这些生命曾经痕迹呢?这些年来,林子把挖掘和保护这些痕迹,当作她独特的思考和行动,举办三届《代马依风走京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她以独特的思考和行动,倾情践行着弘扬绿色文化和绿色文学,坚守着对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保护追寻的那腔灵洁情怀。

她走京西,寻古道,写西山,守文字,打造着属于她心中的一片风景,也为美丽的京都,不断增添着繁茂、靓丽而清新的绿荫。

 

 

                                                                                                            2012822

0

前一篇:[转载]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