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村,来头不小。
国际地理界享誉盛名的马兰黄土就是以这个村命名;冀热察厅进军旧址也在这个村。
马栏村背靠着“老龙窝”——马栏山的最高峰。据说老龙窝上保存有古道,能够通向房山方向。我们来了兴趣,想请向导带我们走一圈。向导一乐:来回山路70华里,你们走恐怕一天也回不来呀!
的确,越是往山里走,古道保存的越是完好。所以想要一睹古道风采可不是件容易的体力活。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走访整个村落。
跟着向导走进村子,低头一看,看出点疑惑:


37 ? 马蹄铁?五角星?
想必您也和我一样纳闷这些代表什么意思,“五角星”我仔细数了数,一共28枚,向导告诉我们当年不足八百人口的马栏村,家家都有人参军抗日,他们组建成一个排,就叫马栏排,编入挺进军第七团。这些战士大多牺牲在战场上,有档案可查的烈士就有28位,这28枚五角星代表了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37”和“马蹄铁”的答案将会在5月中旬的行走活动中揭晓。

这条用砖铺成的红线就是马栏村的导游线。即使您没有向导依然可以很轻松的跟随这条游线游览整个村子。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令我们兴奋的是,这里还保留着一段防空洞,大概20米长,可以让游人亲自体验(右下角的图片就是防空洞的入口)。

曾经的司令部被改造成为陈列馆

马栏村最有特色的要数这种石头,大体分为两种颜色:酱豆腐和苦胆汁(嘿嘿,刚从电视里学到的新词)。右边这个类似于门洞似的建筑您能猜出它是做什么用的吗?1米左右高。
这就是当年儿童团站岗的“哨所”!

曾经的过街楼也是用这种特殊的石块砌成的,后来为了加固直接摸上了水泥,我只能感叹:水泥的力量太可怕了。抹去了历史,留下这个不伦不类的水泥桥。

百年的古井,至今井水依然甘甜。

期待雨季到来,可以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据说马栏村曾经有72盘石碾,不过现在也只能看到零星遗留下来的几个

马栏村拥有自己的“后花园”——一片杨树林和一汪泉水。站在村子边还可以眺望的对面山顶的“石猴教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