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蔡美儿中国妈妈读书心得中西育儿张贴育儿 |
分类: 小象妈贴贴乐 |
Amy Chua 蔡美儿这个耶鲁法学院教授日前登在华尔街日报一文“Why
Chinese Moms Are
Superior”引起华人父母的轩然大波,有人同意但也引起不少骂声。我认为她只是要突显异于西方的东方式严格教育而夸张了她的观点,只是她的写作手法。其实蔡美儿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之前有个韩国女医生
Dr.Soo Kim Abboud 也出过 " How Asian Parents Raise High Achievers"
一书。我觉得世界日报有个记者总结得很好,与其说这是育儿方式的差异倒不如说从根本上来看这是东西文化本质上的不同。我虽然不同意她笔下极为严格的实际操作,但是有些观点我认为还是很值得思考的,比如太过于西式的尊重,拿捏不好就成了放纵。(这篇文章在新浪上已有几篇翻译,有兴趣者可自行搜索,美好妈妈那儿就有转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其实是为了她的新书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m “老虎媽媽的戰鬥聖歌”造势而放的一声响炮,好友卡没第一时间读完了全书,快速的写了一篇简短的读书心得,我贴过来和大家分享。
我觉得做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中国妈妈,其实从种某层面来说比起西方的妈妈更为幸运,因为我们身历并承载了传统的东方教育方法,同时也能开放的拥抱西方的观点,相对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陌生与不解,我们更有机会与能力取二者之长而去其之短。
你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能够激起广泛的讨论与思考,基本上就已达到她为文的目的了。
以下是卡没的读书报告。原文张贴。卡没的博客连结在我首页(铁蛋),网页为台湾×雅虎,国内读者就不必过去了(过不去。)
兩天內看完蔡美兒的“老虎媽媽的戰鬥聖歌”對我算是一個記錄。看的時候有時大笑,有時疑惑,更多時候是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這個媽媽,口口聲聲說愛小孩,凡事都是以小孩為先的媽媽,竟然會如此這般的辱罵兩個女兒。。。
再來是:她那來的時間陪小孩練習鋼琴/小提琴?她可是耶魯法學院教授,不是不學無術的無知婦女,每天只需陪太子公主讀書就好。。。
只能說:她是一位超級堅定,擁有鋼鐵般意志的女人和媽媽!!
不用講她爹娘的事了,反正就是那麼回事。第一代在美的老中嘛,還會變出什麼戲法?
可是蔡教授就讓我吃驚了。土生土長的老外,竟然把老中的教育方法使得淋漓至盡?
害得我覺得自己是個不及格的老中媽媽(蔡教授自己只會講客家話,可是她兩個女兒每天練兩小時的普通話)。我肯定不能逼鐵蛋每天練兩小時的鋼琴/中文,不看電視,不玩電腦,沒有play
date,不能去朋友家夜宿。。。 蛋爸肯定也會跟我翻臉。。。
不用等到蛋爸了,我可是沒有蔡教授這麼堅定的決心和毅力跟鐵蛋奮戰!
她兩位千金真是太厲害了。全部拿A不用說,鋼琴/小提琴更是有成果。更贊的是,他們落落大方,毫不祛場,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是看過不少東方小孩被父母逼到已經沒有自己的想法,還沒開口前先看看爹娘的眼眉來決定應該講那種鬼話。不要忘了,越逼反彈力越大。
也不是沒看過小孩被逼到爆炸,然後變成吸毒酗酒無所事事的bum.
這本書basically是在解釋東方和西方文化在教小孩這方面的不同點。並沒有完全的斷定那種比較好。
蘇菲亞和露露不可否認的是全部咱們媽媽們心目中的完美後代。蔡教授也很“好心”的陳述她和露露之間的戰爭(蘇菲亞比較受教一點啦),世界大戰也不為過。請相信,沒有一個小朋友會“自願”每天練琴兩小時,連去旅行也不放過!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嘛。大家在讚歎這兩位女孩(和媽媽)的成就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她們和媽媽的淚水,努力,和互相叫囂的傷害。不是每個媽媽和小孩都可以承受的。
蔡教授也寫:
老中媽媽相信兒子女兒的潛能,相信他們能成功。所以老中媽媽可以用貶低的語氣和字眼罵小孩,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努力達成! ( 哈,
原來我娘以前一直貶低我是這個意思哦。。。 我只覺得我一點自信心都無。。。)
老中媽媽有時是會罵得太兇太超過啦,可是老美就會說:啊,寶寶,沒關係,下次再來。。。(意思是:你努力也沒用啦,下次再說吧!)
她又以露露的為例子:她和露露就差點沒有像大婆二奶那樣的打起來,就為了露露一直彈不好一首曲子。她不讓露露吃飯拉屎睡覺,就要逼她練好。。。連她老公都覺得過分。
直到忽然間,露露兩手和彈沒問題了。露露開心得不得了,直說“原來不難嘛!” 然後一直彈不肯停。。。 蔡教授說: Nothing is
fun until you’re good at it. To get good at anything you have to
work…. Tenacious 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is crucial for
excellence; rote repetition is underrated in America . Once a child
starts to excel at something – whether it’s math, piano, pitching
or ballet – he or she gets praise, admiration, and satisfaction.
This builds confidence and makes the once not-fun activity fun.
This in turn makes it easier for the parent to get the child to
work even more. (什麽事情熟練專精了自然就有了樂趣.
要達到熟練專精就必須要努力。堅持不斷的努力再努力,練習就是達到完美的不二法門.
可是機械性的重覆練習在美國卻是不被叫好的方法。一個孩子一旦對甚麼東西開始有了好的表現 --
不管是數學鋼琴投球或是芭蕾舞,他就會同時得到誇講稱羨和成就感,這就形成了他的自信,也讓曾經無趣的活動變得有趣起來。)
我覺得,她講的一點也沒有錯!
自信心不會平白無故探頭出來,而是需要練習-失敗-不放棄(repeat)才會一點一滴的累積。
結局跟我想的不太一樣。蔡教授自己也有疑惑,也在思考。就是這樣我才覺得這本書值得我花兩天K完,值得介紹給朋友。當你拿起這本書時,你大概已經有了對蔡教授既定的想法(讓人心悸的老中媽媽!),看完後,你會覺得: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被東西文化擠壓。我們都在思考怎麼樣引導小孩,怎麼激發他們的潛能。。。
每個小孩都不一樣,教育的方法當然也應該不一樣。 東方教育法太過壓抑創造力,西方則對紀律過於放鬆。怎麼拿捏才是咱們做媽媽的最大功課吧。
看完蔡教授這本書後,我覺得小孩最最最重要最需要學的課題是:Work ethics
(象媽幫我翻成“責任感”),不放棄,和享受“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