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万国建筑

标签:
黄荣远鼓浪屿天主教堂英国领事馆海天堂杂谈 |
分类: 名山胜景 |
http://s12/middle/533ed9f8gb1852c7567eb&690
登上开往鼓浪屿的游船,仿佛踏上了开往故乡的轮渡,远远望去,对岸的鼓浪屿就在眼前。游船渡过宽600米的鹭江,不到6分钟,就停泊在钢琴码头。这个码头最早建于1937年,它的整体形状就像一架张开的三角钢琴,故称钢琴码头。
http://s5/middle/533ed9f8gb18535a69434&690
http://s10/middle/533ed9f8gb18557367519&690
http://s5/middle/533ed9f8gb1853303e9a4&690
登上鼓浪屿,除了少量观光电瓶车外,没有其他任何车辆,在岛上缓步而行,别有情趣。走在鸟语花香,雅静清幽的小巷,立即感受到这里的建筑群充满了异国情调!我们知道与小岛复杂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厦门做为当时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因此西方侵略者蜂拥而至,占据风景娇美的位置构建别墅,所以我们今天就可以看到这么多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英国领事馆,这座维多利亚风格的英国领事馆是鼓浪屿最早的一栋西洋建筑之一,建于1844年。1841年8月时,英国进犯厦门,鼓浪屿沦陷。英军撤退时留下3艘军舰和500名官兵,占据鼓浪屿达5年之久。1843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建了领事楼。馆前曾有一座狮狗碑,这个碑形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50周年的纪念碑,而英国以狮为自己的标记,不仅在鼓浪屿英国领事馆门前,世界许多地区也都有这个形状的石像,其用处是彰显英女王的执政功勋。英国领事馆它是单层建筑,极似欧陆乡间别墅。
跟着举着小红旗的美女导游前行,看到的第二个建筑是原日本领事馆。建于1897年,也是英式建筑,所不同的是地下有隔潮层,使用西洋双柱桁架,具有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建筑特征。女墙和廊下采用闽南土陶花瓶装饰,古朴典雅。在日本领事馆一侧,是日本警察署及其公寓。建于1928年7月,具有东洋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式样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风行日本,以厚墙狭长的窗框为特征。http://s10/middle/533ed9f8gb18538b8b589&690
第三个建筑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建于1917年,最初设在西班牙领事馆内。它属于源于西班牙圣多明戈会的一个修会,管理从龙岩到莆田的80个天主教堂,范围及于半个福建省。鼓浪屿的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外观雄伟华丽。钟楼上高耸的角锥形塔尖,矗立着一个大十字架。塔尖四角有四个火把形的雕塑。钟楼建筑,原是意大利城邦国家的创造,那时是作为报警之用,后来用于召唤教徒们做礼拜。天主教堂的大门和窗户都呈尖拱形,大门四周装饰有一圈三叶草的花纹。尖形的窗框之内,包裹着两尖一圆的几何图。这是早期的哥特式窗饰的特征。哥特式的另一特征是具有典型的大玫瑰窗。鼓浪屿天主教堂的大玫瑰窗嵌在大门之上。从中心放射出几条花茎,好似轮辐,中心有一朵花。它和其他窗户都装配着彩色玻璃,很是美丽独特。
第四个建筑是黄荣远堂,这座别墅建于1920年,原先的主人是菲律宾华侨施光从,这别墅是一幢西洋风格为主,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建筑。这里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成,是壮观秀美的古罗马风韵。柱头大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也间有少量爱奥尼克式。大圆柱和拱券烘托出宏伟感,小圆柱周边支撑具有装饰美;还有不规则但错落有序的墙面变异。窗户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形状各异。当然,这里也体现了中国元素,庭院中央设有水池假山,右前方有两亭一榭,曲径相通,亭榭外有云墙假山与邻相隔,高低错落,幽雅得体。中国传统式的门楼,重檐斗拱垂柱篮,石库门,双蹲狮,颇具古风。西洋、中国风格的和谐结合使它成为鼓浪别墅中的精品。
黄荣远堂的对面就是“海天堂构”。它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主人黄秀悢晋江人菲律宾华侨。海天堂构有五http://s12/middle/533ed9f8gb1853fffc6bb&690幢别墅构成,多种风格并存,中式为主,中西结合。门楼是中国传统式样,前后两侧的四幢楼宇,普遍采用古希腊柱式,窗套装饰大都为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有中国的绘画、雕塑。海天堂构的中楼,虽然比较破旧,但是还是很有特色的……中楼为仿古式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装饰最为豪华。采用红砖方柱和白石构件的红白两色为主色调,屋顶则用闽南传统风格的碧瓦重檐歇山四角攒尖,檐口、檐角用混凝土饰以闽南木雕似的装饰物,如春草飞卷、蛟龙戏水等;廊间装有斗拱、挂落、垂花、花篮等饰件,环楼四周栏杆用的是闽南常见的“花瓶柱”,整体配合和谐,尤其是一、二层楼南北面正中望柱上各有两个混凝土花盆,分别与上檐的两个垂花形成有趣的景框效果,十分生动活泼,大胆而独特,颇有创新意识。
鼓浪屿真不愧是万国建筑博览馆!这里有西洋建筑,南洋建筑,有中式传统建筑,还有中西结合的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华侨所修建的中外合壁的房屋,墙体多为西洋格调,而顶部却藏着一个中国传统的坡屋顶。这是我国华侨“压胜”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华侨在海外遭受洋人欺凌,抬不起头,有了钱以后自己造别墅。便将中国式屋顶建在西洋墙体上,既能遮挡夏日炎阳,使房间更为凉爽,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集中在一建筑上却丝毫没有生硬或不协调的感觉,这也是鼓浪屿建筑独特的一面。http://s7/middle/533ed9f8gb1855886229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