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奋斗
标签:
就业考研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武穴市杂谈 |
分类: 江城人物 |

刘吉星简历:
教育背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博士生 (系专业第一名免试保送)
所获奖励:
学生工作: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
我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不属于智力超群的天才。如果说我现在在同辈中显得比较突出的话,大概归结于我一直让自己忙于做各种事,比同辈勤奋那么一点点,这样或多或少让自己锻炼了一些能力。其实我读书一开始也不甚刻苦,但后来经历了挫折以后,就慢慢懂得了成绩是需要靠努力才能获得的,逐渐也就养成了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的习惯。
让我彻底改变的挫折依然记忆犹新:刚进入武穴中学初中实验班时,自己还抱着小学那种轻轻松松就能拿第一的心态学习,直到期中考试成绩给了我当头棒喝:全班第41名。从来没有得过这么差名次的我几乎到了终日以泪洗面的程度,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那时班里实施倒数三名淘汰制:每学期淘汰最后三名同学。而我父母为了照顾我读书,已经把整个家庭和生意从乡下搬到市里,如果我被淘汰,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为了避免被淘汰,挽回被羞辱的自尊,我开始发疯似的补救。实验班的课程本来就非常紧,尽管是初一,但是我们已经是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得到校,晚上快10点才放学。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挑灯夜战,除了把当天课上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题烂熟于心外,还把之前自己没学好的内容从头再自学巩固一遍。晚上时间不够用,就再把白天吃饭、下课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吃饭时间有50分钟,我可以利用30分钟来学习,下课有10分钟,我可以利用5分钟……就这样争分夺秒,做一个十足的“拼命三郎”。这样的付出,很快就体现出效果来。期末考试我不但脱离了被淘汰的危险,而且还一跃至班里第2名。这段时间的发奋学习也为我整个初中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那以后,我就充分认识到:所谓的天才是极其罕见的,惟有勤奋才能使一个人成功。
因为一直比旁人多努力一些,我的成绩在学校始终保持着比较靠前的名次,直到高考中由于发挥不佳没有考上北京大学。这次失利又给了我不小的打击。就因为差几分而与梦想中的北大失之交臂,让我失落了很长时间。但是既然成了事实,我也只能收拾情怀,故作轻松地进入武汉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涯。
很快,我就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学校里开始发挥中学时代未能展示的能力。直到现在,回忆起我的本科四年,我的脑海里充满了美好的记忆。一家一家企业的联系拉赞助、各种学生社团的组织活动、远赴神农架地区的野外跋涉、通宵达旦的复习备考……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我充分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学院学生会主席、部长、党支部书记等各种学生干部我都当遍了。与此同时,我也未放松对自己学习上的要求。不仅以专业第一名的身份保送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还辅修了经济类的学位,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回想这些获得的成绩,我觉得主要归功于自己能克制自己,并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本科四年,我没有玩一分钟游戏,这让绝大部分男生很难想象。但正是这样,我为自己节省了足够多的时间来尝试做更多的事情。依然记得大一暑假的疯狂家教:连续一个半月的早七晚十二生活,在武汉40度的高温中,赶着公交车做五份家教。病倒了都没休息,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我教的几个纨绔子弟看到我这种劲头都深受感动,学习比以前自觉了很多。依然记得大二去黄河滩区的社会实践:晚上睡着蟑螂乱爬、蚊子肆虐的招待所,白天啃着方便面、面包下乡调查,最后终于完成了优秀的调查报告,获得武汉大学一等奖。这样的例子很多,讲起经过,都是非常辛苦,但是回忆起来却十分美好,因为它都意味着收获。让我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理性、现实、成熟的青年。
带着中学时代的梦想进入北大后,我感觉突然之间又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戴满了耀眼的光环,大家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都非常强,综合素质很高,于是我对自己要求又提高了许多。除了自己的课业任务和科研任务,我平时又进行了更多、更高层次的锻炼。在担任校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部长助理和校研究生骨干培训学校副秘书长期间,我负责组织对校研究生会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各院系主席团成员及各学生社团主要骨干的培训。对这些北大精英进行培训同时也是对我的培训和锻炼,在这过程中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结识了一批值得深交的朋友。
另外我在校研究生会就业指导部担任部长期间,主持或组织了联合国非洲特使演讲、团中央“大学生自强之星”、校就业酒会、职场指导讲座等大型活动,结交了很多知名企业高级主管,如奔驰、IBM、宝洁、腾讯等,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的知识。
除了校内的活动锻炼,我还积极投身社会,拓展视野。我参与组建“北京大学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并作为主讲人赴北京市十七中、中关村街道宣讲。寒暑假,我随中央电视台记者去支教过,也去浙江省人力资源系统挂职锻炼过。这些都让我能以更多的角度去解读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
我提议并创建武穴市北京高校学生联合会更是我在北大三年认为最有价值的事。2007年6月9日,政界、商界、学术界等各界武穴籍代表及二十余所高校学生代表共百余名同乡在北京大学见证了“武穴市北京高校学生联合会”的成立。联合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在京武穴同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大家互帮互助的感情,使彼此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充分共享,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希望成为促进在京工作人士与武穴市政府沟通的桥梁,大力提倡在京同乡以各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支持家乡建设,关怀家乡贫困学生,多为家乡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其宗旨是团结互助、共谋发展、奉献爱心。成立之后,联合会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优势为家乡的中学生奉献了多场高水平的大型讲座,如与中国十大品牌教育集团天有教育集团合办的“高考应对与人生规划”、移动公司全额赞助的“武穴市首届高考状元学习经验报告会”,以及每年寒暑假在各中学开展的交流活动。这些都得到了市领导和在京同乡的高度赞扬,各级媒体也对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同时,联合会大力呼吁在京同乡为家乡贫困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迄今为止,已募集到近5万元,以奖助学金的形式帮助了44名高中生。除了经济上的援助,联合会在春节期间会派会员赴各奖助学金获得者家里拜年,并带上一些生活必需品表示节日的慰问。每年都会组织一至两次受助学生的座谈会,以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投入学习。
此外,联合会积极组织了数次工作人士与大学生的大型交流活动,邀请了在京成功的武穴籍各界精英给同乡大学生解疑答惑,指导迷津,规划人生。每年秋季,联合会都会举办迎新聚会,安排师兄师姐们对新入大学的武穴籍大学生进行帮扶,使他们能尽快克服水土不服、文化习惯差异,融入大学生活。另外,联合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春游、秋游的活动,以促进同乡友谊,提供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机会。
联合会作为一个公益的组织,所有的活动都是靠我们核心团队十几人来策划、组织、执行。我作为会长,当然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因此需要操更多心。虽然很累,但是每当我看到台下充满求知渴望的目光,听到同学们顿悟后的感谢,收到长辈们由衷的赞许,我不禁又会浑身充满活力,开始规划下一年的工作,组织下一场活动,募集下一笔慈善捐款。
我的经历很平凡,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只能说是比同辈人多做了一点事情,多经历了一些艰辛。今后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过着这种忙忙碌碌、永不停步的生活,因为我觉得充实而又有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