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面对任性哭闹的孩子,家长起初是哄劝,但往往并不奏效,时间一长可能就耐不住性子,轻者训斥、重者打骂,或是不顾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了!其实,对于幼儿的哭闹,许多时候并非是“无理取闹”的。
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在大人看来是不值得的。
如一个3岁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气球,妈妈不小心给碰破了,孩子会顿足大哭,怎么哄都哭闹不止。妈妈会认为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妈妈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把这个彩色气球“拟人化”,把它当作自己的“玩伴”,气球爆破了,“玩伴死了”,自然会使孩子“伤心欲绝”。
下雨天许多孩子喜欢淋雨,用小手接雨水,踩水坑,全然不顾身上湿漉漉、脏乎乎,家长往往会呵斥孩子一顿,把任性哭闹的孩子揪回家里,岂不知玩水玩泥正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会发现2~3岁的孩子会蹲在地上看一群小蚂蚁爬行,任你怎么催叫也不走,如果硬硬地拽起他,也会不依不从地哭闹一阵才行。家长可能很不理解,小蚂蚁有什么好看地!岂不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是喜欢观察细微物体的时期,也是形成对事物专注观察的表现,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破坏和生硬地阻止。
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是孩子想接触新事物的心理需求。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明白,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
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面对任性哭闹的小儿,对其进行严厉地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孩子的哭泣原因,多采用冷处理。孩子的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多因为因家长初始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