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的两个女儿先后带宝宝回国探亲,大女儿的女宝----ZX,6岁半,出生在美国;小女儿的男宝---AZ,2岁半,出生在加拿大。这一对至亲的小姐弟,却从没有见过面。这次同回国探亲,实在难得。尽管女儿远在异国,但现代网络和通讯的快捷,大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经常的网络电话、视频通话、电子邮件、微博私信等,使我和女儿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故再诉“思念之情”反而显得有些“矫情”了!而我心中时时萦绕的、思念的是这两个宝贝,隔代亲----是一种传统,是一种亲情的延续和补偿,是一份无法阻隔的爱恋。也许人渐老后,心态变得更加细腻和柔软,也许较之年轻时,我有更多的能力和心力去呵护孩子。
可惜,我仅仅是单相思而已,两个宝贝对"姥姥"的感情是朦胧而稍显陌生的,我虽然尽量去“讨好他们”,但两个宝贝并不“买账”,我要服侍他们,亲近他们,俩宝却口口声声“我要妈妈,我要妈妈!”,2岁多的AZ竟没有老实地让我抱上几分钟,总是拧着身子找妈妈,使我徒生一种小小地“失落感”。但我也窃喜,女儿做妈妈的角色是成功的。
这段时间,两个宝贝如同“悟空大闹天宫”一般,把家里搞了个“底朝天”,着实也使我感到“快乐中的忙乱不堪”。深切体会到“含饴弄孙”并非那么轻松容易,更非诗情画意,要是两个宝贝一直在我身边,着实是“招架不了”。女儿戏称:“我们都回去,你会受不了而离家出走的!”,我倒是没有“离家出走”,而这段回国的时间里是女儿们经常“四处流浪”。因为我有许多至亲,都很喜欢和疼爱两个宝宝。女儿们也有许多朋友,她们常常带宝宝到亲友家,吃住、玩耍、且车接车送,大快朵颐,十分快活,这使我在忙绿中尚能心安理得地继续着我的工作,没有耽误上班,也没有误了“织围脖”。
两个宝贝都很天真可爱,性格各异,但又个性十足,也许在国外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很健康活泼,但很调皮而自我,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
女宝-ZX喜欢画画和跳舞,转呼啦圈也是她的“拿手戏”,小小的呼啦圈在她身上仿佛粘在小腰上,上下翻转毫不费力。回国前给家人每人画了一幅画,写上了她的祝福,并装在信封里万里迢迢地带来,小人儿的爱心还是让大人们很感动的。回来之后,我联系了一家儿童绘画班,让她插班学了几节课,第二次上课画了一张画,就被推荐参加了市里的一次比赛,得了三等奖。(200多孩子,20个获奖的)。小妞个性很强,坚持自己的“主意”,和妈妈及小姨在一起,只讲英语,坚持不说中文,我要插进去谈话,她会翻起小白眼球,挑衅地说:你会讲英语吗?搞得人哭笑不得。真担心两个孩子将来成为徒有一张中国面孔的“小香蕉”,女儿说:这是必然的!我要求她们在家里和孩子讲中文,学汉字,但是否能行,我是无法掌控的。
ZX在3~4岁就有自己的ipaid2,从中看动画片、学画画、做游戏等玩得很熟练,会讲许多童话故事,并自己凭想象编故事讲给别人听,还不许别人不听; 和小表妹在太姥姥家玩,躲进一个房间,让大人们看她们表演舞蹈和弹琴,大人们不许说话,不许喝水,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出房间、、、、、,四个大人竟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 ;和大人们说话,经常听到的是:你听我说好不好!,为什么你做、、、、,不许我做、、、、?她会和妈妈“对着干”“耍赖皮”;也会甜言蜜语地哄妈妈,以争取自己的“小利益”;当妈妈感冒了,她会贴心地倒水递药,给妈妈揉腿,宛如一个“乖乖女”。临行前,自己收拾了一个粉红色的大背包,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统统塞进去,背包很沉,但坚持自己背着到火车站,不让别人替她拿。这个执拗的小妞,我是即疼、又爱,且“无奈” !
AZ毕竟年龄小,和他没有更多的语言沟通,但这个宝宝也相当地“拧巴”。不想做的事情,任谁都做不成。一双凉鞋从夏穿到秋,再好看的新鞋也不换,一件衣服不想穿,谁都给他穿不上。女儿曾尝试让她的朋友帮AZ穿上一件裤子,悬赏100元,5个人轮流给他穿,竟然没有一个人成功,众人不得不服气地放弃这个“意外之财”,更佩服女儿能将AZ“调教”地很好。
AZ早在1岁9个月就送进当地一家私人幼儿园(见博客---圣诞宝宝入托记),对老外老师,常常是一件物品他要用两种语言表达,小小年纪就对老师进行“双语灌输”。受双重语言的影响,他说话并不早,但只要记住的话的他会反复不停地说,而且对每个不同的人重点重复说一句话,把大人们逗得很乐呵,比如见大女儿就说:“大姨头上戴着一朵花”;见到舅姥姥会说:“这个千万不能动”;见到我的小妹会说:“我要坐姨姥姥的SUV大轿车”; 每天不厌其烦地说,直到大人强行打住。
安竹是公认的“食神”,能吃是他的本领,玩具车是他的最爱。他对街上奔跑地轿车有准确地判断力,知道各种各样的汽车牌照,比我这“专家级”的姥姥明白地多多了,而对布娃娃之类的玩具,从来都不瞅一眼。家里、幼儿园里都是“车的世界”,家里的玩具车数十辆之多,足够开个4S店了,走的时候,姨姥姥专门送了一辆很大的SUV汽车模型,欢天喜地地抱走了,我这里还遗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带不走的车,我都不知如何处置好。
以下是土豆网上AZ的一些关于吃的视频,足以证明他确实是个“食神”,当然,现实中的AZ每时每刻都有很搞笑的动作。
食神吃米粉: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pJKDHdo0oQ/
食神吃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cQXMuufRJo/
食神吃瓜: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3nrBbSsbi0
晚上,我和女儿牵着宝贝的手到广场和公园散步,拉着孩子软软的小手,看他们追逐着漫天地肥皂泡戏闹(花5块钱买的一瓶皂液),和他们做“抬轿子”、“拉大锯”老奶奶时代的游戏、、、、、,所有的辛劳和烦恼都会化为乌有,感到幸福如此简单而真实。
宝贝的到来使我体会到:带大一个孩子是何其不易,家人要付出的不仅是爱心和精力,更要揣摩懂得孩子的心理,要有“童稚般的思维”,要蹲下来、和他们同玩、同乐、同情、同理才会赢得孩子的好感和信任。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的天使,童年的天真和无邪是一道如此独特的风景,大人要懂得欣赏,让宝宝快乐无忧地成长是送给他们童年最好的礼物。育儿徒有理论不行,重要的是实践,我曾幻想亲自办一个有特色的幼儿园,亲自侍弄、陪伴孩子,观察孩子、感受孩子,我写出的育儿文字可能会更贴近妈妈的心。可惜,这也只能是一个幻想而已。
AZ先行随妈妈已经返回加拿大,ZX则刚刚送到奶奶家,因为女儿要到苏州带她任教的美国大学生暑期考察团,来中国体验中国文化。家中恢复了原有的平静和秩序。但宝宝刚送走,思念已经爬满心头。无论是牵挂,还是被牵挂,都像长长的风筝线,都是心灵深处无语的思念,只是宝宝们现在还不懂。
发些照片,权做对宝宝的思念和回忆吧!

姐弟情深,同游动物园。在别人眼里,ZX是个娇宠的女孩,但却能时时
情不自禁地去呵护小弟弟
两个宝贝在鸵鸟馆看大鸵鸟,感到很新奇。
走出迷宫,又见一片天,喜上眉间!
甜美的小妞,心中充满幻想,满脑子里都是童话世界里的故事。
活力十足,奔跑向前!
貌似沉静的小姑娘,超喜欢走崎岖的小路、斜坡、山石、花台,难得安稳地
走平路。
和小玩伴(小表妹)窃窃私语,表情可爱又可笑,两人常常玩得很疯癫!

这是医学院里一座教学楼的后面,俩小妞在石阶上做鬼脸,我偷偷地
站在后面露了一下脸。
在游乐场专心做涂画的小妞,是个对美术有灵感的孩子。




字、画、手工,都是出于一个6岁半的孩子之手。

一束由“小熊”组成的花束是女儿的朋友送给ZX的礼物,是根据宝贝的乳名
定制的,太有爱心和创意了。这是她收到的人生第一束“花”,非常珍爱。
热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喂鸽子是ZX最喜欢做的事情。

打花伞的小妞,经常会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
坐美国校车到学校,是令家长放心的事情。
临行前,ZX
在火车站自己背着双肩背包,手提她的玩偶及小熊花束。
2年前,安竹随妈妈回国时,还是个9个月仅会爬行的小宝宝。

去年12月25日,圣诞之日,安竹成了身穿唐装的2岁“小帅锅”了!
这次回来,会扳着手指头,告诉别人,他2岁半了。只是很喜欢裸着,
或趴在地上玩汽车。

爱车及爱球,是安竹的两大爱好。很喜欢和爸爸玩传球,脚下功夫还不错。

很难得地扑捉到安竹静下来的时候,故清晰的照片很少。只有在看动画片,
特别是“巧虎”的时候能安静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