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楷体gb2312学问药物过敏杂谈 |
分类: 微言杂谈 |
学问一:诊前准备。
看病前,应该先给孩子做好思想工作,不能二话不说抱起就走。试想,孩子本来就不舒服,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见到一大堆陌生甚至“可怕”的白大褂,自然格外焦虑。如果他大哭大闹起来,还会影响医生及时诊断。对大一点的孩子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让孩子能较好的配合医生的查体和必要的检查。
学问二:陈述病情要准确。
比如“腹痛半天”或“发烧5天”,而不是“从外婆家回来就肚子疼”或“这好几天老是发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烧起来”。如果是发热,一定要讲清楚发热的程度,出现的时间,有无伴有其它症状等。另外,不要向医生强调自己的臆测和想法,如“我的孩子得了心肌炎”,“孩子是感冒了”,“孩子的病是不是先天性的”等。
学问三:回答问诊要细、具体。
比如医生询问孩子腹泻的次数,不能说“好几次”或“每次换尿布都有”。重点向医生介绍患病的时间和主要症状、在家或在外院的诊治经过等,尽量做到叙述得既简单又很清晰明了,以便医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病情,做出判断。不要拖泥带水地说了半天,还说不到点子上。
学问四:提供孩子的准确信息。
不同年龄孩子的用药量有所不同,医生开药时,要主动告知孩子的实际年龄(周岁)和体重;既往有无重要病史;在外院做过什么治疗和检查,效果如何;孩子是否是过敏体质,有无曾经对某种药物过敏;上述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用药,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等。
学问六:就诊完毕注意事项。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也是疾病交叉感染的高发区。孩子患病时,抵抗能力更差,如果在医院长时间逗留,必然会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几率。因此就诊完毕,家长应收好处方,尽快安静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