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早期教育浅谈----有趣的“印刻现象”
(2008-10-11 20:12:17)
标签:
育儿早期教育胎儿教育理论家 |
分类: 早期教育 |
各个时期大脑发育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各项智能发展都有不同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更容易学会某种内容,一旦错过,学习就变得非常困难,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
动物刚生下来后短时间内即会有“印刻”现象,像小鸭、小鸡这类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学习环境“铭记”一些东西或形成条件反射。例如:如果刚出生的小鸭子总是围着小孩团团转,它就会以为小孩是自己的妈妈,久而久之,就可能对小孩形成依恋;在小鸡出生13-16小时的时候,会发生“印刻”现象,跟着鸡妈妈学习觅食,如将其与鸡妈妈隔离24小时后就会变得呆头呆脑,不再出现“主动觅食的印刻现象”了;再比如,如果小羊刚出生后的几天不在妈妈身边,以后它就不再合群而总是乱跑;如果小鸟出生后的头几周不在鸟群生活,它将永远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芝加哥大学前任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乔治·比德博士说:“我们也像小鸭子一样,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学习了……,而且早期学习比我们以前想象的更重要”。
许多研究者声称,在儿童早期大脑中也确实存在某种机制,使儿童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容易完成某种形式的学习。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用相应的刺激任务来激发,以后即使有同样的刺激,也很难再进行这一学习了。例如,在胎儿发育期有一个关键阶段,这时外界的有毒物质和疾病会严重地伤害正在发育的胎儿。如果母亲在怀孕的头3个月的某几天内患风疹,胎儿可能会受损,甚至出现畸形。但如果过了3个月以后,母亲再得同样的病,对胎儿的影响力就很微弱了。
出生后的6-12个月,是孩子与父母和照看者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把宝宝送到托儿所,而照看他的阿姨又经常变换,或者父母经常外出,都将会影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4~5岁是孩子学习阅读、写作和数数的关键期。阅读学专家乔治·斯蒂文很惋惜地说,教育理论家忽视了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因为他们不相信如此年幼的孩子有求知的动机和学习的能力,从而阻碍了新的先进教育方法的出现。10-12岁以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儿童就只能通过翻译过程或“间接语言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另一种新的语言,而且比学习母语要困难得多。